回覆列表
  • 1 # 心理學工作者海豐

    有調查表明:家庭問題巨多的孩子,缺失父母陪伴或是父母要求過分嚴苛的孩子,他們普遍具有自卑、怯懦、倔強、偏執、孤僻、自私、責任感差、積極性不高等性格特徵,而家庭和諧,心理健康的孩子,他們有父母的教育和陪伴,他們普遍具有開朗、熱情、Sunny、自信、樂觀、喜歡分享、責任感強等心理特徵。

    很多家長總是以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設限孩子的活動空間及人際交往,孩子失去做自己的能力,有畏懼情緒,也是導致孩子產生膽卻心理的重要原因。

    不健康的家庭,家長常用暴力語言,指責、懲罰、辱罵、貶低、和別的孩子比較、孩子長期在自卑,低評價的環境下生活,一旦受挫,就會灰心怯弱,不敢表現導致膽卻。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膽小困境,首先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培養孩子自己做事、動手、交友能力,從點滴小事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多鼓勵讚美,讓孩子有被看見被認可的體驗,比如:孩子你太厲害了,這麼難的事爸媽都沒想到你是怎麼做到的?即便孩子沒做好,失敗了,家長也要態度端正,把每一件事的成功與失敗視為孩子成長的過程。科學家還失敗多次才能做好,何況我們普通人,還是小孩。

    日本一兒童教育家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經常受到家長誇獎和很少受到家長誇獎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後者高五倍。

    所以,家長要建立一種有效的陪伴,讀懂孩子背後的需求,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精靈,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被父母認可,孩子感受到被認可看見時,內在動力就會建立一種意識:“面對問題時我要想辦法”,慢慢積累,孩子就會為自己儲存能量資本,自信堅強就會慢慢建立起來,有了自信,膽量也就隨之而來。

  • 2 # 蘇菲教培運營

    我的女兒今年快5歲了。上幼兒園小班時,也有過膽子小、怕失敗的階段。現在慢慢好些了。

    發現孩子膽子小、害怕失敗後,家長積極的引導能幫助孩子面對問題。

    1

    孩子膽小,跟環境、安全感不足、不自信有關。

    如果孩子待的環境變化比較頻繁,孩子適應需要時間,面對新環境孩子會表現出膽小。

    就像我們成人也是一樣的。

    比如孩子剛上幼兒園、轉校、到新的學校等。

    給孩子點時間,讓孩子去適應環境、變化。

    安全感不足、不自信也是孩子膽小的原因。

    讓孩子多感受到來自家人,特別是父母的愛。

    作為父母要用心陪伴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用自己的感受代替。

    上週末去玩具店,有個媽媽帶孩子在買玩具。

    孩子挑了一個,結果媽媽說選的不好,明明7歲的孩子卻要選一個5歲+的玩具。

    最後,媽媽硬是給挑了一個9+的給孩子。出門的時候,看到那個孩子抱著玩具卻滿臉的不開心。

    愛孩子,是聽從孩子的心。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到你的愛。

    2

    孩子害怕失敗,說明孩子還不知道如何正確面對失敗。

    生活中我們要經歷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失敗。

    有失敗才會不斷成長。

    要教會孩子面對失敗。

    之前我家女兒也不喜歡輸,做的不對的時候也不允許別人說。

    比如我和女兒經常喜歡玩撲克。起初,輸了她就會很難過,說不算、再來等。

    後來,我就很注意示範,比如我輸的時候,我就會大聲說:

    雖然我輸了,有點不開心,但是願賭服輸,

    輸了也沒關係呀,好好打,我也會贏的。

    後來孩子也慢慢接受了輸的結果。

    不僅是打撲克,舞蹈動作做的不好,老師批評了也不再是哭鼻子了等等。

    家長做好示範,讓孩子知道失敗並不可怕,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認真做好當下的,就是在向成功走近。

    家長意識到孩子膽小、害怕失敗,從查詢原因開始,做好示範,相信孩子會逐步地向好的方向轉變。

  • 3 # 愛生活的阿澄

    孩子害怕失敗怎麼辦呢?

    1不著急做好人,讓孩子正視“努力”

    一般你會發現,一個非常注重自己完美形象的孩子,在嘗試新事物的時候先會藏著掖著不讓你看到。一旦超過他的嘗試次數和忍耐極限的時候,他就會纏著你說,“媽媽,這怎麼搞,你來弄!”

    這時父母基本會有兩種態度,一種是直接教,但很多時候都會使用第二種——鼓勵他自己再嘗試一下。但這往往會招致強烈的反抗,“我都試了,就是不行嘛!就得你來!”如果你再多說兩句“加油”,反倒可能使孩子的情緒更加惡化,最後逼得要麼全家雞飛狗跳,要麼父母服軟就範:“好好好,我教你。”

    為什麼父母原本正常的鼓勵反倒使這些孩子如此介意和惱怒呢?其實是因為他們心裡知道,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事情總是不成,他們擔心再這樣下去反倒會被人看扁,所以乾脆不想去嘗試。

    讓孩子釋放過激情緒的時候,我的建議是最好不要插話,等他稍微平靜些了,你可以這樣和孩子說,“媽媽看到你很沮喪,很理解你。你可以把玩具給我,雖然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玩,也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才知道怎麼玩,就算最後玩不出來我也覺得很開心。你可以在一邊看和學,但是媽媽覺得如果你自己探索會更有趣,無論最後結果怎麼樣,只要你努力了媽媽都會為你驕傲!當然,要不要看媽媽玩,是你自己的選擇,我也不強求。”

    語氣要做到兩點:“calm”冷靜+“firm”堅定。

    如果說完這番話,孩子把玩具從你手上再搶回去,但沒過多久又還回來的時候,你一定要給他一個臺階下,比如說,“這樣,我們要不一起努力看看,到底我們倆能否一起搞明白這玩具如何玩。”

    這時你依然有意識地讓孩子來主導,你只是作為一個陪伴者,讓他心裡可以更有底氣。不管最後有沒有做成,你都要反覆給他強調“媽媽看到你在努力,真好!”

    2扭轉你自己的思維,跟孩子一起正視“失敗”

    孩子害怕努力,不敢嘗試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一直期待一個成功的結果,只有成功了才說明他們的努力是有用的啊!如果不具有十足的把握,就根本不會去嘗試。可問題是,我們怎麼可能保證每一次努力過後都會是好的結果呢?

    所以孩子不願讓你看到他在努力,很可能也是因為對於失敗,他是打心底裡看不起的。自己假裝不努力至少心理可以得到安慰——“我是因為沒有努力才失敗的”。如果別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可還是失敗,那就直接證明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了,這是孩子不願意接受的。

    他們這種對失敗錯誤的認知基本都是從自己周圍的大人那裡學來的,想要改變,父母和孩子都需要重新認識失敗——失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不是隻有成功才能證明孩子的能力。

    在美國上研究生的時候,我最常聽到的導師說的話就是“learn from failure”——從失敗中學習,言下之意就是“失敗”並不是不好的,反倒是筆巨大的財富!我們的馬雲爸爸就說過,應該多花點時間,去學習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因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萬萬,失敗的原因就一兩個點。因此失敗的經歷才更寶貴,從失敗中學習才能獲益更多。

    根源都在家長怎麼做,你是怎麼看待失敗的?在孩子嘗試失敗的時候,你通常的做法都是怎樣的?你有沒有意識到,其實“失敗”很有用?多舉一些例子,分享自己努力了很久卻依然失敗的經歷,並且跟孩子一起分享從失敗裡學到了什麼,這些都可以重新構建起他對於“失敗”的認識,從而變得不再害怕嘗試和努力。

    真正的輸家,是那些害怕失敗,連嘗試都不敢的人。

    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裡最受歡迎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