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事閒談123
-
2 # 亓官仁
當年世界上有兩個超級大國,一個是美國,另一個就是蘇聯。雙方在世界範圍內展開搏弈,都想做地球上獨一無二的霸主。美國領導的一方為西方陣營,也就是眾所周知的北約。蘇聯領導的是東方陣營,即當年的華沙條約國。西方陣營雖然規模略小於東方陣營,卻是世界上富國集中的組織,東方陣營規模龐大,卻是窮國弱國較多。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阿爾巴尼亞這些今天北約成員國當年都是華沙條約國成員。美華人主導的西歐國家財力雄厚,工業水平先進。蘇聯治下的東歐國家相對貧窮,多數國家只能保持在溫飽線上,沒有西歐國家的財力和工業製造水平。站隊蘇聯並沒有對國家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嚴格意義上來講只是抱團取曖。美蘇對立是二戰後形成的格局,都想做天下第一,不願甘居人後,世界上多數國家都被逼的選邊站隊,即使你不是兩大陣營中人,也要明確表示自己支援哪一方,否則將會受到雙方的打壓。很少有國家能堅持原則,我們中國則是不選邊站的國家之一,相當長時間中國是在美蘇夾縫中求生存,同時受到兩大陣營的打壓。蘇聯軍事基礎並不輸給美國,為什麼蘇聯沒有堅持下來?原因不是美國的武力威脅導制蘇聯解體,正是由於經濟問題。巧婦難為無米之飲,後期的蘇聯由於財政赤字已達紅線,國家各項開支都已無法保證,是飢餓使蘇聯這個巨人轟然倒下。美國本身就是個不差錢的國家,再加上歐洲的富國都在自己的團隊裡,蘇聯解體了,受益最大的是美國。蘇聯主導下的東歐國家還要靠老大哥經濟支援,這讓蘇聯變的更加虛弱,西歐國家不僅不須要美華人的經濟援助,相反還可以反補美國,並在工業製造,科研領域給予美國強勁支援。由此來看蘇聯與美國在歐洲沒有可比優勢。
-
3 # 貝爾狂吼
個人認為還是美國對歐洲有優勢!
在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就開始了著名的“冷戰”。互相較勁而歐洲也就成為了互相部署新型武器的試驗場。美國拼命的在歐洲各國戰略要地安插軍事基地。蘇聯玩命的爆坦克。兩波又形成了個自己的陣營組織。互相對抗,歐洲也深諳蘇聯坦克洪流的恐怖之處。所以緊緊依偎在美國的庇護之下。不過最終冷戰還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勝利了。歐洲壓力瞬間消失。開始了重建。並且在短暫的時間內迸發出了強大的經濟活躍性。美國歐洲耕耘多年現已基本完成。蘇聯再也甭想插一腳!
並且發展到現在美國是擁有上百個海外基地盟友和十支航母戰鬥群的國家,的確是的確上軍力絕對的第一。所以歐洲還是在美國的後花園裡。美國對歐洲擁有絕對的優勢!
-
4 # 中國美6220
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主宰著整個世界。美國主導的北約成員國和軍事組織,對抗著蘇聯主導的華沙組織。華沙組織成員國多,多為窮國,富袼國不多,導致蘇聯強大經濟受拖累,停頓,得不到快速恢復,發展,強大。反之,美國主導的北約成員國相對少,但很富裕,強大。這讓美國經濟得以快速發展到強大。美國發展軍事尖端武器,總是財大氣粗不差錢。蘇聯發展軍事尖端武器,總是差錢,在財政赤字中,吃不飽,穿不喛,餓肚子。最後,蘇聯強大軍事拖累了脆弱不堪的柔弱經濟,巧婦無炊米之飲,最後宣佈破產倒閉。美國成了美蘇在冷戰時期稱霸的最後大贏家。蘇聯解體,中國抓住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大好良機,成功地讓中國和平崛起。在美蘇冷戰爭霸中,我們成功加入東方陣營,中蘇友好,蘇聯老大哥無私援助,大力幫助中國發展經濟,軍事。由於蘇聯輕視農業,重視工業,特別重視軍工業。這應證了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的道理存在的科學正確性。美國發展強大軍事,可把軍事技術廣泛應用在工農業上,從而降低軍事工業成本。美國軍事上比不過蘇聯,但有錢發展軍事,還有所作為,大有作為。美國的北約成員國大多是歐洲的富國和強國。美國對歐洲的吸引力,影響力,作用力,遠大於蘇聯。最後,蘇聯解體,俄羅斯也成為世界大國,強國。美國千方百計打壓俄羅斯經濟,就是怕俄羅斯強大起來成為又一個蘇聯,又一個超級大國。中俄友好,才能和美國匹敵,還能在歐洲和美國平分秋色,和美國平起平坐,一起為世界和平努力,奮鬥,服務,做貢獻。
-
5 # 攝影師峰哥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這一時期,由於美國深陷越南戰爭泥潭,加上73年的經濟危機(石油危機)以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的分化、分裂,霸主地位被嚴重動搖,實力大大削弱,不得不採取防守的戰略(守勢)。而蘇聯隨著勃烈日涅夫的改革,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軍事力量增強得驚人!國內生產總值是美國的%67,經濟上僅次於美國,軍事力量超過美國,蘇聯採取的是進攻戰略(攻勢),因此,這一時期美蘇爭霸的態勢是蘇攻美守。蘇聯的攻勢的表現是:支援印度肢解了巴基斯坦;支援越南入侵高棉;在非洲,插手安哥拉內戰,挑起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在歐加登地區的軍事衝突等。直接出兵佔領阿富汗是其對外擴張的高峰!
西線是蘇聯與美國爭奪的重點,蘇軍3/4的兵力部署在蘇聯歐洲本土和東歐,總數達320萬人,另外還部署了80%左右的中遠端導彈,70%的海軍力量,74%的空軍和空防軍力量。這些力量的投放使得蘇聯軍事實力在歐洲佔據了優勢地位。這是美蘇冷戰在歐洲的表現。蘇聯的軍事實力在勃列日涅夫時期明顯加強。它的陸軍一直非常強大。20世紀80年代,蘇聯生產的坦克是美國的4—5倍,大炮是美國的9倍。海軍原是一支近海艦隊,在1962年的加勒比海危機(也就是古巴導彈危機)中暴露了自己的弱點。這以後,蘇聯大力擴建海軍,建成一支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武裝力量。1967年中東戰爭期間,蘇聯黑海艦隊開進地中海,1968年駛入印度洋。1970年4—5月,蘇聯出動波羅的海艦隊、北海艦隊、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四大艦隊的幾百艘艦艇在三大洋七大海域舉行第一次全球性海軍大演習,顯示了蘇聯的強大作戰能力,向世界炫耀蘇聯的海軍實力!1970年的時候,蘇聯的常規武裝力量已達到同美國勢均力敵的水平。
在核武器方面,蘇聯歷來十分重視。蘇聯是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試爆原子彈和氫彈成功的國家。勃列日涅夫更加快發展戰略核武器。據美國估計,1964年蘇美在洲際導彈上的數量對比是1∶4。這以後,兩國差距迅速縮小。到20世紀70年代中,蘇聯的戰略核力量大體同美國相等。1972年5月,蘇美兩國首腦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在莫斯科會談,發表宣言承認了這一均勢情況,宣佈“平等與同等安全”是兩國關係的基本準則。
到80年代,蘇聯的核武器數量超過美國,蘇聯的核武器數量居世界第一,但是精確度不如美國。1980年蘇美擁有的戰略武器數量情況是:洲際導彈是1398對1054;潛艇導彈是950對656;遠端戰略轟炸機是150對348,所以,在戰略武器的數量上,蘇聯只有遠端戰略轟炸機的數量才比美國少,總體來說,蘇聯在戰略武器數量依然佔上風!
在常規武器方面,蘇聯擁有明顯的數量優勢。1981年,蘇美的軍隊成員分別是370萬人和200萬人;坦克是48萬輛和11萬輛;戰鬥機是4885架和3988架;潛艇是370艘和121艘。當時蘇聯的常規武裝力量居世界第一。
從以上的數字可以看出,勃烈日涅夫執政時期(冷戰中期),無論是戰略武器數量還是常規武器數量,蘇聯都比美國多很多,其中,蘇聯的常規武裝力量非常強大,一個蘇聯的常規武裝力量竟然能和整個北約(軍事組織)匹敵!蘇聯的核彈頭數量和常規武裝力量都居世界第一,當時的蘇聯是世界上頭號軍事大國!
回覆列表
目前還是美國,因為軍事方面北約,一個超級大國牽頭的組織針對一個國家,優勢是明顯的,但核遏制決定了不會導致大規模衝突。經濟上,歐盟碾壓俄羅斯,但依賴俄能源供應。但從長遠看,歐俄會一起排斥美國勢力,俄主體本就是歐洲國家,與其他歐洲國家地緣相近,聯絡更緊。二戰形成兩極讓歐美抱團,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虛弱,美歐聯盟因外在威懾弱化內部矛盾升級而逐步分解,美國以製造危機收割盟友的手段也開始失靈。以東方大國智慧,不可能讓美帝找到藉口去建立和鞏固新舊聯盟,因此,美帝的相對衰落將是今後一段時間的政治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