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唐越州會稽永興(今蕭山)人,早年遷居山陰(今紹興)。少時即以詩文知名。唐武后證聖元年(695)中進士,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後遷太常博士。開元十年(722),由麗正殿修書使張說推薦入該殿書院,參與撰修《六典》、《文纂》等書,未成,轉官太常少卿。十三年為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後調任太子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 天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而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所以當時賀知章已告老還鄉為道士了。 對《蜀道難》的寫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甲、此詩係為房(王官)、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乙、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丙、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不聽朝廷節制:丁,此詩純粹歌詠山水風光,並無寓意。 現在一般認為,這首詩很可能是李白於天寶一載至天寶三載身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迴歸長安。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唐越州會稽永興(今蕭山)人,早年遷居山陰(今紹興)。少時即以詩文知名。唐武后證聖元年(695)中進士,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後遷太常博士。開元十年(722),由麗正殿修書使張說推薦入該殿書院,參與撰修《六典》、《文纂》等書,未成,轉官太常少卿。十三年為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後調任太子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 天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而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所以當時賀知章已告老還鄉為道士了。 對《蜀道難》的寫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甲、此詩係為房(王官)、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乙、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丙、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不聽朝廷節制:丁,此詩純粹歌詠山水風光,並無寓意。 現在一般認為,這首詩很可能是李白於天寶一載至天寶三載身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迴歸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