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玄門公明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無私,是目的,是理念,是信念;

    因為目的純正,心地清淨,發心真切,不為利己,專為利他;

    因+緣=果,“因”正,與善緣和合,結出正果——“大私”。

    這個“大私”,在其他人看來是“那個行無私的人獲得巨大利益”,以為“巨大利益”是“大私”,其實不然,在那個行無私的人來看,這個“大私”不過是大家有福。

  • 2 # 滿天看的是星斗

    道德經講的是道,講的是如何遵循道,我們說天地間的法則就是道,而道德經告訴我們按照道的指示和安排去做您就是有德之人了,所以你看道德經就是在告訴你怎麼能成為一個有德之人。

    明白了這個道理和大背景了,我們再來看看這句話的含義,道家是提倡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的,所以不要像討論儒家思想一樣分析這句話了,他絕對不是讓你學會對別人無私這麼淺顯的道理,畢竟道家宗旨不是告訴你如何入世的,所以我覺得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還是在告訴我們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的。

    這裡的無私是你對自然界的,什麼叫你對自然界的無私呢,當我們把宇宙也看做一個生命體的時候你就知道,他也是一個有機有序的生命太極圖,所以對於宇宙,對於生命我們都應該看成是和自己息息相關的,應四時而生而作,不做違逆四時之事,這就是無私,為什麼說這就是無私呢?因為你是生存在天地之間的,大家看看我們現在的人,過度開採,過度發掘,過度砍伐都是在自私的像自然索取,當你不按四時而作,你覺得自己的一切並沒有影響自然界的執行,憑什麼說你是自私呢?你也說了,我們生活在自然之中,呼吸吐納也都是在這個封閉式的迴圈系統之中,你不按四時而作,比如夏天應該忌寒涼喜熱,可你卻偏偏不聽,自己的小宇宙破壞了平衡的同時就會引起外界的不平衡,而當你的疾病生命體透過西方醫學或中醫解決好了,那這個生命體最後就從你的身體裡跑到了自然界之中了,這個原本來源於你製造出來的體卻被你平白無故的放到了自然之中,這不就是一種自私嗎?如果這個病體又找到了別的寄宿體,這又繁衍的個體不也都是因為你的因嗎?

    為什麼無私是大私,因為對自己好才是對自然界的這個道才好,對道負責了認真了,我們才能更好的更系統和諧做一個有的之人,而從為了道這個大目標來看,這就是大私了。

    其實這就是在告訴我們如何修養身息,如何養生調息,你看道家的眾多內丹高人之中,不乏很多真人至人。他們提挈天地,把握陰陽,視聽八達之外。遊行天地之間,正是因為他們對自然的對道的大私,才會體現出他們個人的無私!

    大道至簡,其實歸根結底一句話,學著對自己負責對自己好一點,這個社會才會對你好一些!

  • 3 # 小劇庫

    道德經通篇都充滿辯證的氣息和逆向思維,第二章有,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想和,前後相隨。這幾個例子很容易理解吧?在比如常說的大奸似忠?看似大忠的人實則為大奸之人;再比如大愛無疆,在看看:無私為大私這句話,其實和大奸似忠意思差不多。這樣說不知你是否理解?

  • 4 # 中博士的世界論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去看!

    用孔子和學生的故事來講一下。

    春秋時期,連年戰亂,很多被俘虜計程車兵百姓被當成奴隸隨意買賣。

    當時的魯國就有很多這樣的人,在其他國家當奴隸,魯國為了贖回這些流失在外的魯華人,頒佈一條法律:凡有人贖回在外的為奴的魯華人,所出贖金可到官府領取報銷。

    孔子的學生子貢,一次從他國贖回了魯華人,子貢認為做好事不應該圖回報,子貢也是很富有的一個人,就拒絕了官府補償的贖金,因此還得到官府的表揚。

    孔子得知此事之後勃然大怒,不但沒有表揚子貢,反而遭到了孔子的強烈批評。孔子哀嘆一聲:“以後不會有魯國奴隸被贖回來了”。子貢不解,孔子說道:“你贖回了奴隸,不領贖金,官府表揚你大公無私,聲名遠播,那誰還敢去贖回奴隸那,你無私,領贖金的人就會被認為人品自私,你是君子,別人就成了小人,不去報銷贖金,不富有的人怎麼還會去贖回魯國在外的奴隸那”。

    兩則故事,告訴我們,看似無私卻是大私,看似大私卻是無私。

    以上是本作者的答案,更多詳解見作者文章和影片!

  • 5 # 文以載道MZS

    要正確理解"無私為大私",我們不妨還是要了解«道德經»中的正確含義。«道德經»中的第七章是這樣說的: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五私也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經»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天地長久,它所以能長久的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執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自己。

    我們理解了它的含義,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無私為大私"是一種崇高的人生理想境界。猶如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同一道理,范仲淹以國家之憂而憂,所以努力工作,處處以國家的利益為重。正是因為他的正直無私,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

    又猶如抗金英雄文天祥,他的那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清"鼓勵了多少仁人志士抗擊侵略,保家衛國。

    同樣,就是我們每個個體家庭,也有這樣的精神體現。父母為子女,為生活而作出的無怨無悔和無私奉獻,不也是這種精神的具體體現碼?

    所以"無私為大私"不只是聖人和英雄人物才能做到的,如上所說的父母,子女和一般的普通人,只要其做好本職工作,無怨無悔,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同樣可以做到。這就是我對"無私為大私"的理解。

  • 6 # 靈魂驛站

    因為自私者的聰明其實是一種愚蠢。因為一個人如果只顧自己不顧他人,那麼他們也將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如果一心想著怎麼去坑害別人,別人自然也會反過來坑害他。最終可能就成他一個人去對抗一眾人。

    所以老子號召大家不如效法天地,不是都說天長地久麼?因為天和地的一切運作,天覆萬物,地載萬物,一切都不是為了自己,它們生成萬物而不自生,養育萬物而不自利,沒有長久之心便有長久之事,不為自己生存便有自己的長存。

    假如我們都像天地一樣,處處不為自己著想,反而處處顯出自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生命反而能得以保全。所以有時候正是由於處處毫不自私,反而能達到自私的目的。

    當然,效法天地要真正效法其無心於長久,效法其無意於“成其私”,如果為了達到長久而矯情的不想去長久,為了存私而假裝不自私,那就是真的自私了。

    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心頭,自然就能贏得大家的愛戴,事事考慮眾人的福祉,眾人自然就會推舉你為頭領,只有真心不為自己,才能真的成就大業。

    這就是心有他人天地寬。

  • 7 # MrsB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執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出自《道德經.第七章》

    就原文中“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即這不正是因為聖人的無私,所以最後成就自身。以天地長久類比出聖人的處世態度。無私為大私,本小姐並不能如此的從原文得到這個結論。無私成其私能更好的闡釋。無私為大私,更加看出說出這句話人的虛偽,以及帶有色彩的態度。

    無私成其私,前後兩個私是不一樣。前一私是無私,這裡的無私並非是帶有某種偉大的目的來說的,而僅僅作為人的本質,其得到高興而去做的。後一個私是自身。所以出於有趣,成就他人,最後成就自己,成為聖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寶寶兩歲了,現在只會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姑姑,寶貝,是不是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