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風輕談
-
2 # 馬老師談學習教育培訓
孩子的成長當然需要家長的陪伴,但是我們作為家長如果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主動愛學習,養成一個有計劃、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的時候你會發現沒有家長陪伴孩子依然會好好學習,因為他知道“我要學”的而不是“要我學”的道理。曾經新聞裡報道過有個10歲的孩子考大學就是他媽媽從小培養他主動學習的這種精神,電視裡採訪他媽媽說後面也不需要陪伴,只是幫助他選購一些適合的資料。
-
3 # 待我長髮及腰35087811
其實孩子的健康成長和一個自信又有自己圈子的獨立女性的媽媽是成正比的。我自己是孩子三年級前一直是工作孩子兼顧,只是犧牲了自己美容、社交和一些不必要的聚會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
三年級以後孩子課業繁重,同時也是由兒童成長為少年的一個關鍵轉折點,思想也會發生較大的變化,於是我就請了長假陪孩子一起度過成長關和學習關。三年級好多家長開始焦慮,請家教、補習班、還有的因為工作忙給孩子報了寫作業班……其實個人認為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陪伴孩子到六年級是最好的,並且我也打算這麼做。
不過很多全職媽媽離開工作崗位以後即使孩子長大也不願意再去工作了,我認為這樣是不對的,優秀孩子的家長一定是與時俱進的,順應時代的,這樣才是孩子的榜樣。
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孩子健康成長!
-
4 # 42度825
如果父母不優秀,如何要求孩子優秀。
高考成績出來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方式驚人相似
1、他們熱衷的不是學習,而是思考
安徽狀元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
2.學霸也離不開愛的滋養
3.深受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
孩子們很少提起父母對自己口頭上的教誨,說得更多的卻是爸媽行動上的感染。
安徽狀元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4.好習慣跟“自小獨立”分不開
5.因材施教,挖掘孩子的閃光點
在採訪中,可以看到,一些被批判的教育方式,但卻因為用對了人,並沒有遭來孩子的反感。
廣東狀元張恆說自己從小就是個好強又自信的孩子,有時難免還會有點自滿。
“每當我取得一點成績的時候,爸爸雖然偶爾給予肯定和鼓勵,但更多的還是‘潑冷水’,及時提醒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這種教育方式戲稱為‘批評式教育’,我覺得很適合我。”
6.閱讀經典,擴寬思維
小時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讀大家經典,這是許多狀元在採訪中提到的閱讀之路
7.狀元必備一本錯題集
96%的狀元並不贊成“題海戰術”,但99%的狀元都會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錯題集。勤奮並不是獲取高分的金鑰匙,北京狀元梁思齊說平常自己用來放鬆的時間很多,但學習起來效率就很高,學習的時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計劃和安排,就不會漫無目的地什麼都做。
做題不在量在質,其實題型就那麼多,把盲點都找出來就無敵了。
8.作息規律,熱愛運動
中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作息不規律,經常晚睡勢必會影響學習和身體發育。
9.比成績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
比起分數,父母們更在意的是孩子對學習的態度,而除了學習之外,大部分爸媽都表示自己還有更為看重的東西。
安徽狀元丁雅琦的媽媽說:“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無論怎麼選擇,我都絕對支援!”——這句話幾乎代表了採訪中大部分狀元爸媽們的心聲。比起分數,這些爸媽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樂、幸福感......
-
5 # 湘妹子雁坨
全職媽媽只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孩子生活,和學霸沒什麼關係吧!自己努力的孩子,哪怕一個人在家也可以學的很好,反之亦然!同時,很多全職媽媽是因為家裡小孩沒人照顧,而無奈的在家!同時,榜樣是從內而外的樹立的,你工作不一定代表小孩就覺得你是榜樣,也許他更需要的是愛了?
-
6 # 瞭解印度
說實在的我不喜歡學霸這個詞,也不認同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定要與父母所付出的時間掛鉤,更不認同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學霸。有的孩子天生就學的快,有的孩子靠後天的努力也學的很好,但那些努力了,也沒有學好的孩子完全沒必要被所謂的學霸們碾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每個人都有發揮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早或晚,或這裡或那裡...別把自己和孩子的人生捆綁在學霸上,順其自然,只要孩子懂事,明是非,知對錯,肯上進,說不定比學霸的人生更精彩,更和諧,更溫暖,更值得回味
-
7 # Longsuixinyuan
看了這個問題,頗覺詫異,難道孩子必須手把手陪著嗎?
學霸之所以能為學霸,最主要的是孩子的“內動力”刺激了出來,發揮了出來,跟父母的陪伴,只能說有一定的關係。
而且父母陪伴,最主要的是幼兒和小學階段,上了中學,大部分都是想幫忙也幫不上忙了,除了在生活中能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在學習上,真是用處不大了吧!
我們單位的人,基本上沒有辭職帶孩子的,孩子們的發展也是林林總總,有的超級優秀,有的庸庸碌碌,優秀的孩子,家長也沒有費那麼多力氣。庸庸碌碌的孩子,家長也沒少費力氣
孩子成才與否,還是看孩子自己吧!
我們單位有個孩子,小時候,看著挺認真,還沒感覺到多自律,上初中後,就發現他有超級強的榮譽感,對自己要求也特別高。
如果考的不好,自己就特別沮喪,並懲罰自己,晚上必須學習到幾點。家長讓他趕緊睡覺,人家也不。平時對生活,要求特別低,穿衣戴帽都不在乎,就是一門心思在學習上。上高中時,當時已經興起陪讀,他不願意讓父母勞累,就堅持住校。聽說高中經常考到年級前幾名,每晚學習到倆點。
自己學習時,還總結了一些規律:
中午必須午睡,晚上才能熬夜
晚上不要脫衣,方能迅速醒來
等等
聽的人無不感嘆萬分!看人家的孩子!
當年高考據說發揮不好,北大錄了他,他沒去,去的復旦大學。現在據說是,碩博連讀。
我們都快羨慕死了!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可是,很清楚的知道,他上了中學,就不需要家長陪伴了。這也是實情。
不也有的是,家長從早到晚陪著,孩子壓根腦子不在學習上的嗎?!
所以,陪讀真就是家長的自我安慰。激發出孩子的內動力,才是正確的。
回覆列表
這當然不能一概而論。
全職太太無非有兩種情況,一是迫不得已不想參加工作,二是為了全身心培養孩子。題主應該是傾向於第二種情況。
首先為了當全職太太對孩子的好處當然是顯而易見的,教育領域都知道因材施教,只有針對性的面對孩子的問題然後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孩子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現在社會形形色色的誘惑很多,孩子又普遍多少有些早熟、叛逆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勢必會影響孩子學習。所以全職太太可以比那些忙於工作的父母更清楚的瞭解孩子的成長情況,有益於孩子的學習
但事物總是會有兩面性,全職太太棄掉工作專心撫養孩子照料家庭本身犧牲就是巨大的。孩子能夠取得滿意成績還能皆大歡喜,倘若孩子沒有成為父母想要的樣子,這不僅僅讓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母親也會因為所做的犧牲而感到不值更加懊悔不已。
此外,對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溝通,有效溝通才是開啟孩子心扉的最佳鑰匙。一次直擊孩子心靈的談話遠比天天照顧衣食寢居的方法有效的多,這對孩子以後的獨立也有莫大的幫助。
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本可以理解為天經地義,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對孩子吼出:我現在的一切犧牲都為了你,你學習不好對得起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