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米醬愛吃
-
2 # 江南清風331
七歲的小孩,頭三年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影響當然有,只是你們也沒有及時矯正),真正影響大的是你們自己管的這幾年,“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好在現在還不算太晚。
小孩子對父母天生有依賴性,與父母的精神分離是個緩慢的又有點痛苦的過程,需要父母特別用心去處理。
我家小孩很有主見,可能和我們一直以來的處理方式有關:1.涉及小孩的事情都徵求、尊重小孩的意見。買衣服的款式、買食品的口味、報課外班都主要按照小孩的意見辦;2.原則。很多事情事先劃出底線。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哪些絕對不能容忍。看書、寫作業、看電視、玩遊戲的順序和時間,要自己掌控;3.平時發生的新聞事件,請小孩點評,自己也一起討論;4.去吃飯、看電影、坐車,由小孩帶隊安排,我們跟著。
小孩在實踐中有成就感,有自信,慢慢自然就獨立了。
前幾天和我家小孩去旅遊,一路給我取車票、買門票,小孩很得意的,我們也時不時說這小孩“管用”。
要想孩子獨立有主見,就要逐步放手,但又不能突然撒手不管。
-
3 # 懶媽育兒路
奶奶只帶了頭三年,而頭三年是孩子依賴大人越多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基本都是由大人包辦一些事情的。所以,如果孩子現在很依賴人,那奶奶可不背鍋哦!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好好分析一下孩子這兩年是怎麼過的?該自己吃飯的時候,自己吃了嗎?該自己穿衣的時候,自己穿了嗎?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才七歲,完全來得及糾正這個問題的。只是需要家長多花費一些精力和時間。
首先,家長需要弄明白,一個七歲的孩子能做什麼事情?給孩子獨立也得依據孩子的年齡,不給孩子做超過他年齡的事情,才是明智的家長。
其次,教會孩子做這些事情。比如,如果孩子還要家長餵飯,那就有耐心地教會孩子吃飯。如果孩子不會自己穿衣服,那就先教會孩子穿衣服。這個過程可能比較累,因為家長會發現讓孩子自己做費時費力,不如自己代勞來的快和輕鬆。但為了孩子,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
第三,忍著,讓孩子自己做!剛開始孩子一定會很笨拙,家長適當幫助一下,一旦他徹底掌握某個技能,家長就要狠心放手了。千萬別代勞,不然孩子依然會依賴家長的。
最後,家庭成員一定要同意意見。不能媽媽讓孩子自己吃飯,奶奶卻餵飯。這樣的結果不但容易產生家庭矛盾,還不利於孩子成長。
還有就是要鼓勵孩子,當孩子做好一件事後,一定要加大鼓勵,讓孩子從自己完成事情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更有興致去自己獨立解決問題。
-
4 # 本心路
老人喜歡把事情都一手包辦,不喜歡讓孩子自己獨立,所以你要慢慢引導。我們都是原來我上班,有時候會帶帶,大一點的,還喜歡給孩子餵飯。
-
5 # 親子成長手冊
1、接納孩子的現狀培養孩子的能力
其實7歲了也開始進入小學階段了,這個時候的孩子也是希望自己可以獨立處理一些事情的,這個時候不管是你著急,孩子內心也是無比的焦慮的,所以這個時候就是接納孩子的現狀,不要讓孩子和其他人對比,而是自己和自己的橫向比較,培養孩子的能力,從接納她開始,以前拉下的功課現在要補起來。
2、放手讓孩子嘗試失敗放手讓孩子嘗試失敗,成長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放手就是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自己去探索,這個過程中會有成功當然也會有失敗,出現成功的時候家長跟著孩子一起開心,出現失敗的時候也不要氣餒從失敗中找尋經驗,避免以後再失敗,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的成長起來。
3、和孩子一起成長家長不要焦慮不要嫌棄孩子,每個孩子成長都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體驗,家長要有要一個開放的心態,包容的心態,跟隨著孩子一起感受成長過程種的點點滴滴,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要期待自己沒有投入確有很多的產出,前幾年沒有旅行的義務,現在必須補起來。
-
6 # 正己基業官方號
本問題中提到的問題歸納起來就是幼兒的獨立性。兒童的獨立性與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是許多家庭和社會上的教育機構都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
“獨立性”的概念獨立性是指一個孩子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完成某件事情,而不受他人的影響或依賴於他自己的知識和信仰。
自我控制是指根據社會期望和要求,對兒童的自我感知、情感和行為進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在這些方面的自我表達滿足社會期望和要求。
自我控制和獨立性是兒童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人類個體從孩子氣和依賴中成熟和獨立的象徵。這兩種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對兒童形成良好的人格非常重要。
孩子獨立性的影響因素影響兒童獨立和自控能力發展的原因很多,但家庭的影響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在這裡要提到義大利的一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
蒙臺梭利教育方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論述是其關於紀律教育的論述。參觀過蒙氏學校的人都對學校中良好的紀律和秩序有很深刻的印象。
蒙氏紀律教育對幼兒獨立性培養途徑的啟示是:創設有準備的環境、建立積極的紀律、在教育中慎用獎勵和懲罰。
1、創設有準備的環境
“有準備的環境”實質上指的是幼兒安全的心理環境。家長不應該運用自己對環境的控制權,隨意地打斷孩子的活動,干涉和批評孩子的自發活動。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孩子沒有辦法保證在吃飯時不弄髒衣服、在玩耍時不破壞房間的整潔度,在這種情況下,寶爸寶媽往往會直截了當地制止孩子的行為。
此時,幼兒的心理環境極度不安,他們最常見的反應是一下子哭出來。長此以往,幼兒必定會喪失對活動的興趣,進而失去解決問題的信心,凡事都反過來尋求幫助。
2、建立積極的紀律
當然很多爸爸媽媽可能想說:孩子現在已經有了膽怯的表現,要怎麼辦?
這時候我們就要建立起積極嚴明的紀律,跟孩子約定好,這件事情一定要孩子自己去解決,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確的一點是:在情感上我是和你站在一起的。
即使是出現了問題,我們也只能採用暗中觀察的方式看看孩子究竟在哪裡遇到了問題,並在下一次遇到相同問題時提前跟孩子講清楚,而不是立刻就向孩子伸出援手。
3、在教育中慎用獎勵與懲罰
我們經常見到很多家長跟孩子說:如果表現得好,就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反之如果表現得不好,就要取消一定的物質獎勵。
其實,獎勵和懲罰都只是進行強化的手段而已,其作用只是短暫的、表面的,有時甚至是消極的。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並不能使得孩子的正向行為自發且持續地出現。
家長如果使用了獎勵與懲罰的方式,就必須要持續使用才能保證孩子的行為產生正向結果。因此在對孩子獨立性的教育中要謹慎使用獎勵與懲罰。
回覆列表
七歲畢竟還小,遇到事情不知道解決問題,說明孩子以前的事情都是被大人包辦了。首先你要告訴他,他七歲了什麼事情他能決定,什麼事情他不能處理。也不能說什麼都給他自己解決,畢竟他不是大人處理應變能力還是很弱。
我們可以從小事情開始培養他,比如說,買什麼樣式,什麼顏色的衣服,你自己決定,去哪裡玩膩可以擬訂一個計劃,如果合理,我們可以一起去玩。也是不錯的,還可以增加孩子的積極性。任何事情都可以詢問他的意見,跟他一起討論,更多的讓他明白我們雖然是父母但是我們也需要你的意見,你的幫助。
時間久了,他不僅有責任感,也有參與感,遇到事情肯定也會想辦法自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