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燚黃南開

    我也贊成他們的觀點!為什麼呢?

    康有為的書法大量汲取了《石門頌》的意趣,主要以“草繩狀”平長弧線為基調,兼以篆鎦圓轉,善用長鋒創造出獨特的粗渾、拙雄的線條奇觀,在清末書壇獨具一格。但字如其人,太過“霸王風月”了!缺點就是側重氣勢,火氣太重,宜賞不宜學。

    而梁啟超的書法初崇唐楷,後又主攻魏碑及漢代隸書,其北碑理論雖然深受其師康有為影響,卻能“洩霸氣,增雅氣”。故梁啟超的書法,屬於典型的學者書法,法度嚴謹,端莊清雅中,自具有一股超然的“書卷”之氣,誠雅俗共賞之。

    由此看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梁啟超的書法比他的老師康南海略高半籌矣!

  • 2 # 狂喜淡墨a

    梁啟超與康有為書法評析

    梁啟超,廣東新會人,字卓如,號任公,別暑飲冰室主人,清光緒己丑年舉人。

    拜康有為門徒,共與戊戌變法,民國任袁世凱政府司法部長。段祺瑞財政總長,後清華研究院導師,北京圖書館長,等等

    工書,宗北碑,雄強茂密,得力於《張黑女碑》等,著作《飲冰室文集》。

    哲人雄文奇字。是近代風雲人物,集才華,睿智,而成骨氣傲立,愛國愛民族愛國民,踐行了讀書興邦治國之志。

    從雄強的字跡,可知凌霜拔天,籍碑之切功,於老辣老勁,今人無可堪比,其才氣與真功一體,心境之高仰,理念之崇高,精神萬載,氣節千世,於心志於豪壯於雄才皆為扛鼎。為華人大敬大仰。由此見字見人,聞名聞著,鑑品有志之士,之書墨,力下不從心也。

    力探其幽,筋骨有餘丰度,界格方嚴,法書深刻,拙樸高渾,碑意尤勝,峭拔,時時留露其憂鬱國衰之情懷,每一幅字跡,內容富有哲性,書墨抒懷抱,寫心境。生機而蒼然。

    《天下幾人學杜甫,詩中自合愛陶潛》由此看出梁啟超明志於憂國憂民和潔身自愛。由碑體入字入聯,也乃他一生的寫照。

    至於他的字與康有為字相比,我更貼近梁啟超,規矩且有自己情貌一體之書法藝術。梁啟超雖無對書法有專著,卻有真實不虛的書貌雄強於世。

    康有為,變法失足,亡命海外,其學識廣博,著書立說,從十一歲,臨書,後暇輒弄筆,初臨《樂毅論》,及歐趙,後間及行草,流觀數帖,又墜蘇,窠臼米,久居北京,廣購碑版,盡見秦漢南北朝諸帖,泛唐宋從容玩索,翻然帖學,鑽進碑學,下筆遠於俗。

    自雲“吾眼有神,吾手有鬼。”可見他的字,可巧於他自己所言,鬼,是也,人何能知其鬼筆之意,至今未有論其美於何處,只剩下怪怪癖癖,冷冷清清,無人達及其廣博學識之下鬼才,鬼字。幾百年有遇此高人,聰穎老道老鬼之康有為,人生且幾分不如華人之意,其內心有鬼是也,財貲盂滿。自有悠閒著說,有《廣藝舟楫》《辭海》《書畫書錄解題》。

  • 3 # 陳天哲

    我認為梁啟超的書法不如康有為,一定要比,是差遠了……

    康有為在書法上有了自己的體,康體,指的是清末著名思想家康有為的獨有的書法風格,學術界又稱康體為“破體”。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而且,康的尊碑卑唐對中國書法的貢獻是無人能及的,因為這一觀念的轉變,書法的發展歷程與路徑忽然間寬廣了!如果一直在唐一路走下去,難免死路一條!

    二人的書法,無論其功力,還是氣象,顯然康勝!

  • 4 # 天趣齋

    康有為和他的學生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兩個人物。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清政府迫於日本軍事壓力,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和遼東半島,並賠償白銀2億兩。訊息傳來,令在北京剛剛參加完會試考試,正在等待發榜的眾多舉子們群情激奮,義憤填膺。康有為聯合梁啟超等應試的各省舉人1300餘人,寫成萬言書,向光緒皇帝上書,史稱“康梁上書”。從此以後,康有為和梁啟超的名字就永遠聯絡在了一起。

    1891年,康有為在廣州刊發了其撰寫的《廣藝舟雙輯》一書。該書由包世臣的《藝舟雙輯》而來,全面闡述了他的書學主張,發展了包世臣的碑學觀點,對清代碑學理論進行了概括和總結,影響很大。康有為早年學過王羲之、歐陽詢的楷書,後改弦易張,專攻北碑。康有為的書法以行書為主,主要得力於《石門銘》。從他現在留存下來的行書作品,我們幾乎看不到他受帖學的影響,傳統的方筆幾乎被剔除淨盡,蒼茫古拙,圓融渾厚,有篆隸書意。他的書法雖然功力極深,學來有自,但卻流露出一種混濁荒率之氣,一般大眾很難欣賞動他的書法。如果不提康有為的大名,單以字型呈現,也許還有人以為是一個不會寫字的人的信手塗鴉。也難怪社會上會對“醜書”這麼不認可,原因就在於這些所謂的“書法”,與傳統帖學書法講究的筆法截然不同,甚至恰恰相反,讓受傳統帖學浸染的社會大眾很看不慣,從骨子裡頭牴觸。尤其是經過嚴格書法訓練的書家們創作的“醜書”與不擅長書法的人寫出的字跡表面上很想象,界限不明,很不易區分,這也是造成普通大眾不解、誤會,甚至抵制的主要原因。要想欣賞這樣的作品,非經過專門的訓練或具有相當高的悟性不可。傅山所說的“寧拙毋巧,寧醜毋媚”,清代的書法家曾熙在評價沈曾值的書法特點時說:“工處在拙,妙處在生,勝人處在不穩”,說的也都是講究趣味的“醜書”。也許是這些書家們太超前了,腳步走得太快,把大家甩得太遠,因此才會出現這樣事與願違的情況。書家的作品最終面向的畢竟是社會大眾,而不是小圈子內的自娛自樂,如果得不到社會大眾的認可,不是我們的書法教育不夠,就是書家的創作方向出了問題。

    梁啟超的書法表面上似乎看不出直接的師承關係,事實上,梁啟超深受康有為“揚碑抑帖”理論的影響。康有為擅用圓筆,梁啟超則是方筆,彷彿是對老師的反叛。而且他的楷書離魏碑越近,受影響的程度越深,字型就越好,反之則難免流露出一種拘謹和略顯稚嫩的筆觸。如果把二人的書法作品放到一起,隨便找一個人去評判,我相信十有八九都會選擇梁啟超的。因為梁啟超的書法更符合絕大多數人的欣賞口味,除了方筆以外,筆畫基本變化不大。他雖然吸收了不少魏碑的成分,卻擯棄了碑版中類似《瘞鶴銘》和《石門銘》這樣的作品,同時揉進《張猛龍碑》《九成宮》《夢奠帖》的筆意,字型緊促,方折用筆,強調根植於傳統的功力。

    平心而論,康有為的書法理論明顯高於他自己的書法實踐,他的有名,《廣藝舟雙輯》顯然為其增色不少。梁啟超沒有書法理論方面的優勢,但他仰仗著淵博的學識,寫起毛筆字來,倒也能駕馭得住,顯示出一定的書卷氣息。他生前不會認可自己的書法,可能也沒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上升到書家的地步,被人評頭論足。拿他的書法和老師康有為的相比,在書法的意識和自覺方面,康有為顯然高出一籌。只是康有為走得有些過了,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條路上榛蒿滿徑,灌木叢生,而且一直沒有從裡面走出來。梁啟超也朝那個方向走了,但淵博的學識像系在風箏身上的絲線縛住了他的手腳,讓他沒有偏離帖學太遠,也因此在俗眾面前佔了一丁點的便宜。

    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它雖然與學識親如一家,但學識與書法家之間顯然不能劃等號。哪怕你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哪怕你是一個百科全書似的人物也不例外。

  • 5 # chen翔遠

    1890年,梁啟超拜康有為為師,開啟了師徒在近代思潮中以“作獅子吼”的大作為。在中國近代史上,師徒兩人思想和行動猛烈地推動著清末民國曆史程序。不過,最後因為政見不合,分道揚鑣。

    在近代書法史上,二人亦不甘示弱,無論理論或實踐均有著不同凡響的影響力。他們都寫過100000+的爆文,比如康有為《魏碑十美》和梁啟超《書法是最便利的娛樂工具》,獲贊無數。兩人在書法上都推崇魏碑,不過風格上卻有著天囊之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書法探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箭vs湖人,46號裁判吹罰的火箭比賽12勝0負,是聯盟在控制比賽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