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雅宋

    作為士大夫官員的白居易,平生志在輔佐皇帝治理天下,窮則獨山、達則兼濟。飽讀詩書的白居易,受儒家思想影響甚深,加上出身中下層官僚家庭,比較瞭解民間疾苦,同情普通百姓。他曾幻想如西周時代的“詩人”一樣,用詩歌反映民情民風,被天子採集,發現為政不足,進而有所改善。

    這種作為,顯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因此,後世文人多有讚美,而近現代以來,馬克思的階級鬥爭學說傳入,同情下層民眾,為老百姓代言的白居易,就受到了格外多的肯定。於是,有些人就好奇了,白居易在世時,他受皇帝重視嗎?

    白居易在世時,曾經得到過重用,不過看重的也並非是他的作品,而是看重三方面東西:

    才幹。有才幹,可能為自己做事,而非添亂。

    名聲。任用選拔口碑好的人員,可以給執政當局加分。

    忠誠。這是最為關鍵的。如果朝秦暮楚、左右逢源,可能就不可靠,不討喜,自然不是主要的提拔物件了。

    白居易那些反映民情的樂府詩,反倒是皇帝等最高當局比較反感的東西。

    為何?當朝天子,英明神武,文治武功,比隆三代,可資讚美處極多。不去讚美吾皇就算了,反倒老是關注“太平盛世”中不好的地方,專揭當朝的傷疤,這是什麼意思?

    皇帝不知道自然不會厭煩,可惜,白居易文名極盛,作品傳播得很快,皇帝很快就知道了。有些嫉妒白居易,或者與他有過節,害怕他佔了高位者,趁機煽風點火,白居易在皇帝和宰相那邊,就臭掉了。

    白居易為何被貶為江州司馬?為何被流放地方那麼多年?真的如官方說的那樣嗎?

    後來,他學乖了,不再鋒芒畢露,不再那麼“消極”,專挑當代的問題了。不寫少寫那些刺痛皇帝老爺們的詩歌了,歌詠歷史,敘寫愛情故事,王侯權貴們,也改變了態度,覺得老白還是自己人,沒有給自己添堵添亂,反而,為自己的娛樂休閒提供了不少音韻諧婉、文辭優美的歌曲,於是,老白一步步高昇,晚年還做了部長。

    【圖:影視作品中的唐憲宗,白居易曾仕憲宗朝】

    有些人,可能會不解,白居易明明非常憂國憂民啊,為了國家和老百姓著想,皇帝怎麼不會看好他呢?

    實際上,這並非多麼難解的問題,皇帝權貴,也都是人,無論如何英明、如何能幹,很難把國家治理到理想的樣子,沒有一點的問題和不足。許多時候,他們即使希望有所作為,可是未必有條件,有能力,而權力宛如毒品,嘗試一回之後,很難戒掉了,他們不會主動選擇退隱。

    當有人指出他們治下可能存在問題,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解決這些問題,而是解決提問題的人!

    因為這些不識時務的“牛虻”,讓日理萬機的他們,更為煩躁,可能打擾了他們好不容易得來的片刻清閒。更重要的是,如果提問題的太多了,他們的權位富貴可能難保,於是,會防患於未然,剛有人提,就解決他們,這樣就安全多了。

    為何白居易能夠憂國憂民,在位的皇帝、執政的大臣就不能了呢?

    首先,具備濟世救民能力和機遇者,相對較少。在位的帝王,執政的大臣,憂國憂民者,大有人在,只是有志向、有能力,又有運氣治理好天下的君主大臣,並不常見!美人難求,知己難逢,明君賢相,更是如此。

    其次,提出問題,永遠比解決問題容易。白居易身在下位,提問題、挑毛病自然容易。而解決問題,可能十分複雜了。相關利益群體,為阻止自身利益受損,甚至為了利益不斷擴大化,而可能無所不用其極。

    有時,在位者有心解決問題,只是現實條件可能不具備,自身能力也欠缺,更何況不少“肉食者”確實十分鄙陋,並且只管自己快活,哪管百姓死活呢?

    更多人文解讀,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 2 # 平民之宴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從三個方面來梳理分析,然後答案自然就明確了。

    第一,白居易一生經歷了幾代皇帝?

    筆者透過查詢史料,白居易(772~846)一生共經歷了9代皇帝統治,分別是:

    1、代宗 762年-779年在位;

    2、德宗 780年-805年在位;

    3、順宗 805年在位;

    4、憲宗 806年-820年在位;

    5、穆宗 821年-824年;

    6、敬宗 824年-826年;

    7、文宗 826年-840年;

    8、武宗 840年-846年;

    9、宣宗 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10日在位。 (此間,白居易是846年9月8日去世) 實際上,白居易仕途之路開始於31歲(803年),任職秘書省校書郎,也就是唐德宗時期。

    此時,白居易人微官輕,就算再有才,皇帝也不會待見他。其實,白居易也沒有機會見到皇帝。

    就在白居易初入官場不長的時間,他又到基層鍛鍊了,806年做了周至縣尉,就是負責一方的治安工作。

    然而,就在這段時間內,白居易寫了諸如《賣炭翁》、《觀刈麥》等憂國憂民的政治諷喻詩。 這時,白居易的命運正在悄悄的改變。

    第二,唐憲宗和穆宗是白居易的忠實粉絲,也是官場的伯樂。

    白居易的才華引起了唐憲宗的注意,尤其是白居易那些憂國憂民的詩歌,讓剛當上皇帝不久的唐憲宗認為,此人是可造之材。

    808年,白居易被正式任命為左拾遺。這個官也就屬於七八品吧,但是權力不可小視,一是要經常跟皇帝接觸;二是對皇帝的工作進行查漏補缺。

    白居易很好的履行了職責,在他任職期間,上書直言民間疾苦、譴責官員昏庸不作為、揭露官場黑暗,當然也得罪不少權臣,也為後來的貶謫埋下了隱患。

    但是白居易也存在官場經驗不足的問題,血氣方剛的白居易竟數次當面指出憲宗的問題。憲宗皇帝也是一位明君吧,他跟丞相李降說:“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 而丞相李降也是明智之臣,勸慰憲宗“言白居易是忠心”,然後就了事。

    此後,白居易為了報答憲宗的知遇之恩,仍舊如常一樣上書勸諫。 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死亡。朝野異常冷靜,包括唐憲宗。這時白居易也算是個愣頭青,上表要嚴緝兇手。

    於是乎,朝廷上下一片譁然,唐憲宗也架不住了,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是白居易一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在此之前,他以“兼濟天下”為志,至此之後,他的行事漸漸轉向了“獨善其身”。

    命運還在繼續著傳奇,天佑著白居易。

    公元821年,唐憲宗暴死在長安,兒子唐穆宗繼位,他也是白居易的粉絲,於是把他召回了長安,做了中書舍人等京官。

    可是,大唐帝國已經陷入了大臣內鬥的泥沼。苦惱的穆宗也是無可奈何,白居易在822年被外放,任命為杭州刺史。

    此後的敬宗、文宗、武宗時期,白居易一直過著“獨善”的生活,被朝廷調動著四處當官,官當的也不錯,老百姓反映很好,就這麼二十多年平淡而又靜好。

    第三,晚年的白居易又遇到了最牛的粉絲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最崇拜李白,可是李白早已化仙而去。而眼前的白居易成了他眼中的“詩仙”。不僅如此,李忱還要白居易當宰相。可是,白居易已然垂垂老已。

    而就在唐宣宗這個最牛的粉絲,剛剛當皇帝不久,白居易溘然長逝。在他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當官當成這樣,白居易也該滿足了。其實,這也是對白居易一生最好的註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80後,現在相親找個伴侶,不先了解人,反而要先講身家,你怎麼看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