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濤哥54896

    原話是:"始則師而法之,繼則比而齊之,終則駕而上之。"

    意思是:"開始的時候學習並效法它,接著與它相當,最後超越它。"

  • 2 # 馬火蟻

    這句話是弱者逆襲成為強者的寫照,這句話也更符合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

    近代以來中國暫時落後了,被西方列強欺凌,中國有識之士就喊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並付諸行動。當時中國全面落後,不學習西方的長處怎麼能抵抗他的侵略?當時魏源主張一是學習西方的戰艦,二是火器,三是養兵練兵之法。可以說從魏源那時以來,一直到改革開放前中國都是在“先師之”而且付出了一定的學費。從改革開放到90年代20多年間,我們基本上做到了“齊之“。從90年代中期到現在,我們中國正處於對西方全面“駕之“的時期。美國現在對中國採取的一些打擊遏制政策,其實正是他不想被中國馴服的表示。但是如果中國全面超越了美國,那時也不由得他不服。

    作為個人,如果要成為人類嬌子,也必須是走這樣的路子。開始對偶像我們只能是“師之”,向他學習兼收幷蓄,然後在前人的基礎上創立自己的事業,這就是所說的踩著巨人的肩膀前進吧。這樣以後超越老師超越前輩也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這個過程也符合人類社會前進的規律,叫“一代更比一代強”。如果所有人只是崇拜前人,崇拜偶像,崇拜老師而不敢去超越,那麼人類肯定是一代不如一代啦,那麼離人類的滅亡就不遠了。

    總之,“先師之,既齊之,後駕之“符合歷史規律,符合人類社會前進的規律的。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樣的要求,那麼人類會飛速向前發展。其實人類中只要有1%的人能做到這樣的要求,人類社會就會大步向前。

  • 3 # 熒熒之光通天之亮

    先師之,既齊之,後駕之。這句話來自晚晴思想家馮桂芬著作《校邠廬抗議》的一句話“始則師而法之,繼則比而齊之,終則駕而上之。”。意思很簡單,就是先學習效法人家,把人家當成老師,之後做到與人家旗鼓相當,最後再去超越人家。這是一種典型的“中體西用”的思想。馮桂芬就是希望清朝能夠向西方去學習先進的軍事工業,先效仿,再達到於西方差不多的地步,最後清王朝必能超越西方。不得不說,說這話時,顯得確實非常豪邁,可以說,馮桂芬是一個非常有情懷、有抱負、有夢想的人。馮桂芬作為洋務派的傑出代表,他的很多思想在當時確實是極為先進的。他主張清王朝應該向西方學習,特別是西方的船堅利炮,以此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馮桂芬有一段話,很精彩。這段話為:“或曰,購船僱人何如?曰,不可。能造,能修,能用,則我之利器。不能造,不能修,不能用,則仍人之利器也。利器在人手,以之轉漕,而一日可令我飢餓;以之運鹽,而一日可令我食淡;以之涉江海,而一日可令我復溺……借兵僱船皆暫也,非常也。目前固無隙,固可暫也。日後豈能必無隙,固不可常也。終以自造、自修、自用之為無弊也。”馮桂芬十分注重在向西方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掌握自己的“利器”,掌握自己的命脈,這種思想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實上,雖然當時馮桂芬對腐朽的清王朝十分不滿,但是依然去維護他,併為此提出了很多改革時政的舉措和治國理念,這些都對後代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 4 # 萬里清風來

    “先師之,既齊之,後駕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先把他當做老師學習他,透過學習逐步和他並駕齊驅,最後超越並可以駕馭他。這句話與清朝末期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有異曲同工之妙。

    清朝末年,列強試圖瓜分中國,發動了一系列戰爭,清軍節節敗退,暴露了清政府政治、軍事、科技上的落後。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虎門銷煙大大助長了華人士氣,同時提出了向西方先進國家學習的論斷,以做到“知己知彼”。魏源在林則徐的論點上進一步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點,落後的清政府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固步自封。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古代戰爭中就是制敵取勝的法寶,放到現在改革開放中同樣適用;“先師之”,先學習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既齊之”,透過學習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追趕上他;“後駕之”,透過引進、學習、發展、創造形成我們自己的先進技術並超越他。

  • 5 # 使用者李森

    這句話是說,要做成事業首先要當好學生,認真的向老師學習,使自己達到與老師相當的水平,然後再超越老師,實現自我的飛躍。

    這句話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我們建國七十年的歷程,也見證了這個規律的正確性。

    我們從一窮二白起步,好比一張白紙是真正的小學生。我們先後承向蘇聯,日本,美國等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學習,借鑑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們終於趕上世界發展潮流,實現了超英趕美的歷史跨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許多領域都以己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有的科技成果己經在領跑世界了。

    所以,要進步就必須從學生做起,不妄自菲薄,又不目空一切,才能學好本領,進而達到駕馭客觀世界的目的。這是我對這句話的認讀,不當懇望賜敎。

  • 6 # 榴蓮暈倒

    “先師之,既齊之,後駕之”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出處是馮桂芬在1861年寫成的《校頒廬抗議》:

    始則師而法之,繼則比而齊之,終則駕而上之,自強之道,實在乎是。

    當時正是晚清,中國被西方列強入侵,馮桂芬提出這個口號是為了學習當時西方先進的東西,來挽救大清王朝。

    意思就是先學習效仿,透過不斷的學習達到和他一樣的水平,最後再超過他。這個思想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就算是放在今天也不過時。

    牛頓也說過類似的話:“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雖然牛頓當時說這句話只是為了嘲笑駝背的胡克,但深究起來,牛頓的成就基礎確實是來自前人研究得出的結論上,也就是物理基礎知識。

    這和“師而法之”很像。

    這句話放在今天,我覺得可以和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師”一起來運用,呈現出學習的遞進的四種狀態:

    1、人的所能各有長短,需虛心討教別人的長處。

    2、先學習效仿長處

    3、把他人長處轉化自身的優勢

    4、超過老師,稱為“三人行“的”師“。

    結合牛頓的名言,還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學習途中,一定要打牢相關的基礎知識,萬丈高樓拔地起,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切勿貪快貪多。

    若要達到”齊之“,”駕之“,一定要尊重他人的成果,先學後超,方能所有所為。

    其實縱觀人類的發展史,人類的每一步進步都是在前人的基礎再走出了一步,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比如從青銅器到今天的不鏽鋼,火藥到今天的導彈,甲骨文到今天的漢字等等。

    所以

    始則師而法之,繼則比而齊之,終則駕而上之,自強之道,實在乎是。

    在今天來看也是不過時的思想,值得大家學習借鑑。

  • 7 # 晨林6322842661576

    “”先師之,既齊之,後駕之”。→作者,(馮桂芬).

    先師之:剛開始自己不如他的時候,就要把他當成老師,努力認真地向他學習。

    既齊之:在向他請教學習的過程中,就要學析他的長處,特長有哪些。把他的長處特長與自己的長處特長進行對比,找到他比自己做得更好的原因在哪裡,有哪些。

    後駕之:最後就要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做得比他好,甚至超越他。

    這就是一個弱者透過自己的努力學習逆襲成為一個強者的範例。

  • 8 # 不胖的半卷

    “先師之,既齊之,後駕之”什麼意思?

    用白話通俗來說:先學習他,然後比齊他,最後超越他。

  • 9 # 淡莫清寒64

    感謝邀請!從字面來解釋就是先以人為師,再而於師平,後駕之就是說超越人師,而不是駕馭!能做到很難,如果說能做到就證明你離成功不遠或者已經成功了!這幾句可用於各種事,就好比你學打螺絲釘,剛學可能你一天能打500顆,而老員工可以打2000,然後做幾天你就和老員工一樣了!再過幾個月你能打3000,這時你得價值就體現出來了,不管是任何職業作為這樣的員工你都會是老闆看重和著重培養的一類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騎士總經理大衛-格里芬:勇士可以沒有KD但不能沒庫裡和追夢,你怎麼看待他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