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25880180828

    白帝託孤的背景是關羽所守的荊州被吳國攻佔,關羽兵敗被俘,不降,被殺。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當時諸葛亮在南方和孟獲打仗,所以不曾隨軍。但是劉備被吳火燒聯營,大敗後兵敗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諸葛亮前來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廢黜了,你自己當皇帝吧。”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劉禪的,絕不敢有一點自己當皇帝的意思。一定會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2 # 一眉扒歷史

    劉備這個人很是聰明的,他是玩人情事故的高手,當時的歷史背景就是在三國鼎立時劉備為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而率領蜀國全國的兵力攻打吳國而不得勝,蜀國軍隊死傷慘烈,自己又患病而臥床不起,他深知自己蔣不久於人世間,於是就有了託孤這一幕了。

    當時當著眾官員的面兒劉備說了要諸葛亮盡力輔助劉禪,但是如劉禪沒有這個能力先生了自取。這就是劉備的聰明之處了,有誰不希望自己後世子孫有好的發展?這樣說是在安撫諸葛亮,劉備能不知道自己兒子什麼德行,他早就看出劉禪不是坐帝王的料,又不能明著說,明著說多丟面兒,又害怕自己去後諸葛亮不盡心或者有反叛,所以乾脆給你說你可以自取,諸葛亮謀士是也,這樣的人都注重名節,劉備就是抓住這一點才這樣說的,當著眾將領這麼一說就算你諸葛亮以後有反叛之心你也不會這樣做了。劉備要的就是你諸葛亮的一個許諾。

    所以託孤名為託孤,實際上是給諸葛亮下的一個套兒,這一套就把諸葛亮困死了。

  • 3 # 歷史如是說

    託孤這樣的事情,基本上情況都一樣。

    其一,自己時日不多了,大概是要從關於敗走麥城開始講,呂蒙斬了關羽,張飛報仇,卻因為醉酒發飆,被手下殺掉。劉備泣不成涕,當初桃園結義說好的三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撕毀了孫劉聯盟,出兵東吳,卻被陸遜火燒連營,逃到白帝城,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所以才託孤的。

    其二,劉禪年歲尚小不能夠獨立主持國家大事,並且劉姓並非蜀地的本地人,如果沒有強有力的人統治的話,蜀漢的地位將不保,繼承者有很大的壓力,需要有人輔佐。

    其三,有值得託付的人,分別是李嚴和諸葛亮。諸葛亮一生正氣,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是值得託付的人。而李嚴而是以防萬一,做權衡之用。

    情況逼不得已,不得不託孤,不然蜀漢將無法保全。

  • 4 # 嶽劍

    劉備白帝託孤的背景是當時關羽所守的荊州被吳攻佔,關羽自己兵敗被殺。同時張飛為了給關羽報仇,也被部下殺死。劉備聽聞關羽被殺後,舉蜀漢全國兵力大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但是劉備被東吳名將陸遜火燒聯營,大敗兵敗退到白帝城,憂慮成疾一病不起,便急招文武大臣至白帝交待身後事,同時把阿斗託付與諸葛亮,還說出如果阿斗不能扶持軍師可以取而代之。

    後面的歷史我們都知道了,劉備把統一國家,復興大漢,託孤給諸葛亮,希望諸葛亮能完成這一理想,而諸葛亮“費盡周折”,恢復蜀漢的國力,在人生的最後幾年一直都在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但最終失敗了。縱觀諸葛亮一生中從未越權,一直鞠躬盡瘁為蜀漢的嘔心瀝血。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 5 # 老梁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有過研究!

    羅貫中先生《三國演義》中有一段精彩的典故——白帝城託孤。即:劉備與東吳作戰,大敗!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元氣大傷,於白帝城病危。劉備召諸葛亮到白帝城,將後主劉嬋託付給諸葛亮。

    《三國演義》雖然是小說,但是這段典故還是有出處的。《三國志》中記載:先主劉備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託孤的歷史背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漢中之戰大敗曹操,佔據要塞漢中!時劉備正節節勝利,勢不可擋!

    而劉備部下五虎上將軍關羽孤軍北伐曹魏,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仁於襄陽,一時間風頭無兩,其在軍事上達到了頂峰!

    當時是劉氏集團是蒸蒸日上,可以說完全有一統三國的可能!但是作為盟友的東吳自然是如芒在背,坐立不安!三國之間本來便是相互平衡和制約,但是劉備這邊越來越好,可是卻還佔據著自己家的荊州,這孫權也很慌,自然會想辦法使些絆子。

    當時關羽孤軍北伐作戰,大本營荊州卻空虛,東吳抓住時機,違背了湘水劃界,在其背後倒戈一擊。呂蒙白衣渡江奪取荊州,關羽後來也被擒獲!後來是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孫權招降不成,便割下了關羽頭顱,送給了曹操,曹操倒是將之好生安葬了,也算是英雄一生死得其所。

    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可謂是元氣大傷,輝煌不在,開始走向了下坡路。劉備聽聞關羽被殺,集全國之力討伐東吳,為其報仇。可是這支大軍中計,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兵敗退至白帝城,一病不起。

    劉備自感時日無多,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自己這江山和兒子了。當時他召集諸葛亮等大臣,劉備拉著諸葛亮的手說:“如若阿斗有能力當皇帝,你便輔佐於他,如果其才能不堪,君可自行去度。”諸葛亮哭著說:“臣定當竭盡所能,中興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便是著名的白帝城託孤事件。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劉備為何要託孤於諸葛亮?

    劉備為何會選擇託孤諸葛亮?其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諸葛亮為蜀漢之中除卻劉備可謂是呼聲最高的大臣了,如果此等大事不選擇他?他會怎麼想?外患未除,蜀漢可再禁不起內鬥的折騰了。

    二、縱覽蜀漢之中,唯有諸葛亮能力最強,官職最高(官至丞相),也唯有他才是興復漢室最大的期望了。

    三、劉備與諸葛亮相處共事多年,對其秉性當時最為清楚不過了,人之將死,必找其最為信任之人,這也是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就像曹魏的司馬懿,四世託孤之重臣,不過可惜還是竊取了曹魏的天下)

    劉備託孤是否留下後手?

    劉備託孤就真的如此信任諸葛亮嗎?要知道權利動人心,當皇帝和當丞相可以說完全不是一個級別層面上的人物,那麼劉備是否留下了後手?其實是有的,老梁分析主要有以下這兩點:

    一、託孤大臣有兩位,一位是總所周知的丞相諸葛亮,另一位則是尚書令李嚴。不過這二人是以諸葛亮為主,李嚴為副,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稍稍限制了諸葛亮的部分權利。李嚴主要負責對內,一定程度上是對內部的保障,特別是都城中的侍衛、軍隊,包括朝政。

    二、道德上的制約。其實這一點我覺得是最為主要的,講真的,如果諸葛亮想反真的是沒有什麼可以與之抗衡的,論能力論手腕,論人脈論民生,他皆達到了“明主”的標準。

    其實劉備心裡當然也非常清楚,於是他甚至說出了“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樣的話,甚至還讓劉禪將之“事之如父”。這在一定程度上便是給諸葛亮戴高帽,這樣諸葛亮為了名聲就更不可能來謀取蜀漢江山了。

    綜上所述,劉備與其說是病死,不如說是被“氣死”,盟友背叛,兄弟被殺,再加上“火燒連營七百里”蜀漢元氣大傷,劉備又怎能扛得住呢?至於白帝城託孤,完全是不得已之舉,劉備在這裡表現的已經相當不錯了,稱之為一句“明主仁君”倒也不為過,對此,大家覺得呢?

    參考文獻:羅貫中《三國演義》、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百度百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入坑漫威dc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