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世文化教育

    餘秋雨的文化散文的流行有不少年頭了,他那《莫高窟》還上過高中語文課本。不少青少年對他是崇拜不已,但我不得不說餘秋雨的歷史觀貌似很深沉,實際上不過是用華麗的語言去包裝一堆很膚淺的東西而已。

    不少出版商在大力吹噓餘秋雨的散文,說他的散文不是風花雪月的翻版,不是無病呻吟的複製,不是停留在書本上,而在於著力尋求人類歷史的整體座標,用實證的文化精神考察和研究本土的文化現象。

    可是我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餘秋雨所謂的考察和研究只能糊弄那些歷史門外漢,談不上什麼著力研究,簡直可是說是膚淺至極,漏洞百出。餘秋雨不知是出於無知還是有意而為之,將太多太多的史料,進行忽略,甚至歪曲。

    餘秋雨在《洞庭一角》中是這樣寫到民族英雄岳飛的“島的一側有一棵大樹,上嵌古鐘一口。信史鑑鑑,這是宋代義軍楊麼的遺物。楊麼為了對抗宋廷,踞守此島,宋廷即派岳飛征剿。每當嶽軍的船隻隱隱出現,楊麼的部隊就在這裡鳴鐘為號,準備戰鬥。岳飛是一位名垂史冊的英雄,他的抗金業績,發出過民族精神的最強音。但在這裡,岳飛扮演的是另一種角色,這口鐘,時時鳴著民族精神的另一方面。我曾在杭州的岳墳前徘徊,現在又對著這口鐘久久凝望。我想,兩者加在一起,也只是民族精神的一小角。”

    這給大家的印象是餘秋雨是真正的研究歷史的,不為岳飛遮擋什麼,掩飾什麼,讓我們知道了歷史的複雜。可惜這裡只能暴露出餘秋雨對歷史的一知半解。他確實比一般的文人強,知道岳飛曾經鎮壓過農民起義。不過在餘秋雨眼中鎮壓農民起義是一件極不光彩的事,是與岳飛的那種精忠報國的精神是不符的。而餘秋雨對楊么的農民起義似乎沒有深刻的研究。《宋史.岳飛傳》記載了 “偽齊道李成效金人入侵, 破襄陽、唐、鄧、隨、郢諸州及信陽軍,湖寇楊么亦為偽齊通,欲順流而下;李成又欲自江西陸行,趨兩浙與么會,帝命飛為之備。”顯而易見,揚么後期與偽齊勾結陰謀合擊南宋,當是事實。 楊么割據的兩湖地區,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故楊么與偽齊合流之後,就必然給南宋抗金戰爭帶來很大危害。。而且岳飛鎮壓楊么起義根本談不上任何血腥,岳飛平定楊么之亂的過程中,可謂異常順利,直如摧枯拉朽一般,楊么部將黃佐、楊欽、餘端、劉詵等接二連三,紛紛投誠,甚至一次就有上萬人降,還不到一個月,“大聖天王”楊么就成了孤家寡人。起義鎮壓之後,岳飛讓十幾萬起義軍中的老弱者歸田,把五六萬少壯者編入岳家軍。可以說壯大了岳家軍,也解除了南宋的威脅。

    所以說岳飛鎮壓楊么正是為了抗金大業,是為了精忠報國。不知餘秋雨有沒有認真讀過《岳飛傳》,就在杭州的岳墳前徘徊,現在又對著這口鐘久久凝望。還在那自我感嘆“兩者加在一起,也只是民族精神的一小角”。實在是可笑之極。就也是所謂的實證精神嗎?

    再看一下餘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犯的那些極為低階的錯誤吧。餘秋雨是這樣解釋蘇東坡遭受攻擊的原因的。

    “那麼,批評蘇東坡的言論為什麼會不約而同地聚合在一起呢?我想最簡要的回答是他弟弟蘇轍說的那句話:“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響亮,能把四周的筆墨比得十分寒傖,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點狼狽,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後你一拳我一腳地糟踐,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在這場可恥的圍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人充當了急先鋒。”

    餘秋雨那種分析簡直是純粹的一廂情願。自以為把蘇轍那就“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弄出來,自己的分析就順利成章了。餘秋雨太擅長斷章取義了吧。蘇轍的原句是“今東坡亦無罪,獨以名太高,與朝廷爭勝耳”,而最為關鍵的是被餘秋雨忽視的“與朝廷爭勝耳”蘇轍說的沒錯,蘇東坡獲罪是因為名聲太大。但是這麼多人攻擊他可不是因為嫉妒他的出色文筆,而是因為他有如此大的名聲卻反對變法,這對支援變法的神宗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阻力,所以蘇東坡必須外放。

    餘秋雨認為眾多小人對蘇東坡的圍攻是因為對蘇東坡的嫉妒,他還若有其事的分析了一下每個人是如何嫉妒蘇東坡的。我們來看一下餘秋雨是怎樣分析迫害蘇東坡的主要人員之一的御史中丞李定的心理吧

    “李定的攻擊在種種表層動機下顯然埋藏著一個最深秘的原素:妒忌。無論如何,詆譭蘇東坡的學問和文采畢竟是太愚蠢了,這在當時加不了蘇東坡的罪,而在以後卻成了千年笑柄。但是妒忌一深就會失控,他只會找自己最痛恨的部位來攻擊,已顧不得哪怕是裝裝樣子的可信性和合理性了。”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李定之所以攻擊蘇東坡中間夾雜著很多的私人恩怨。李定的兒子曾經向蘇軾求書畫被奚落,李定以為蘇東坡有意羞辱自己,於是懷恨在心。而且李定在母親死後“不持母服”(即說李定在其母死後不穿孝服守孝),士大夫們都以其“不孝”而認為此人“不可用”。 不孝的攻擊幾乎毀了李定的政治前途。當士大夫在猛烈攻擊李定不孝時,蘇東坡卻高度讚揚朱壽昌的孝行,使他和李定的不孝進行鮮明的對比。朱壽昌小時與母親離散,做官後為示孝心,竟辭官遍遊全國尋母,終於在同州與母親相會。蘇東坡聞訊感慨不已,寫詩給朱壽昌雲:“感君離合我酸心,此事今無古或聞。”這不由得讓李定覺得蘇東坡在影射和諷刺自己,於是深恨蘇軾。最後王安石因為李定贊同變法而重用之,李定於是成為“變法派”的重要成員。

    而關於李定和蘇東坡的私人恩怨,餘秋雨卻絲毫沒有提及,不知是對蘇東坡研究的太少,還是故意視而不見。而且李定他們並不是詆譭蘇東坡的學問和文采,而是針對蘇東坡在詩中流露出對新政的不滿。餘秋雨在談蘇東坡時,竟然避開了王安石變法以及為此引起的新舊兩黨之爭這一重要環節,一廂情願的用文人相輕解釋。這樣寫烏臺詩案的文化大師,我還沒見過?

    餘秋雨歪曲歷史的手法可以說毫不高明,而他的歷史觀點卻隨著他的散文暢銷而大行其道。不知是因為華人太缺乏歷史素養,還是迷信權威。當然不少人會說餘秋雨是寫散文的,不是寫歷史的,藝術的真實高於現實的真實。那麼餘秋雨就不要打著行走,尋求文化的旗幟,安心的寫他的抒情散文吧。

  • 2 # 一二三五

    知道餘秋雨不因為馬蘭,而是他開創了大散文先河,代表作是《文化苦旅》。

    記得當年是一口氣讀完的,說老實話,是挺震憾的。

    遊記散文可以這麼寫,沿著歷史主線前行,在古今中外比較中放飛思緒、回籠理念,其氣韻非同凡響,一個個遺址古蹟剎那間鮮活生動了,讓人回味,讓人思索,給人啟迪。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代表作,也是其巔峰作。

  • 3 # 使用者7123075187600老

    問: 餘秋雨的文學歷史觀對你的認知有多大幫助?

    餘秋雨先生是學識淵博、學貫古今聞名全國的大學者、大學問家。有很多著作問世,

    但我,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只讀過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的第一冊,沒有拜讀過他的其他的著作。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先生的文化歷史散文代表作 。書中主要講述了餘秋雨先生在全國各地歷史遺蹟、文化勝地,歷史名城旅遊、觀光、採訪的所見所聞及感悟,其思想內容是深刻地,見多識廣,而且以極具震撼力的語言,獨特地審美視角和人生哲理,把理性融入自然,解釋自然,他揭示了中國歷史文化豐富的內涵,其中也不乏對人性的考問。我僅從這一冊書上就看出餘秋雨先生的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史學功底。

    看過《文化苦旅》之後,非常喜歡餘秋雨先生的敘述方法,如行雲流水 娓娓道來,由淺入深,把歷史寓意於現實之中。看了餘秋雨先生的文化歷史散文之後,我才知道散文原可以這麼寫,餘秋雨先生為我們寫作散文開闢了一條新的路徑。

    但如果說餘秋雨先生的文學史觀對我的認知有什麼幫助的話,那就是透過學習餘秋雨先生的文化歷史散文使我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學習會了如何分析研究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今有些男明星為什麼很難火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