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懵逼的攻城獅

    你所說的物質是實的,只是你眼睛看到的而已,實際上在微觀世界裡,它們是空的。舉個栗子,你把一隻手貼緊牆壁,表面上你跟牆壁無縫接觸,但把接觸面放大到奈米尺度,你跟牆壁其實是沒接觸的,即使接觸最緊密的地方,由於分子以及原子間排斥力,這個力阻止你跟牆壁的原子級別接觸。原子力顯微鏡就是這個原理,它能感知原子間微弱的作用力。

  • 2 # 魅力科學君

    根據現有的科學認識,構成世間萬物的原子,其內部由原子核和圍繞著原子核高速運動的電子構成,在原子的內部,原子核和電子所佔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舉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如果將一個原子想像成一個足球場,那麼原子核就是相當於足球場中心的一個足球,而電子就在足球場這麼大的空間中隨機飛行的一隻蚊子,可以說原子的內部99.9999%都是空的。

    如果將普通物質極度壓縮後,它的質量會非常的驚人,在宇宙空間裡存在的中子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中子星是已知宇宙中除了黑洞以外密度最大的天體,它形成於巨型恆星生命的最後階段,它是被恆星自身重力壓縮坍塌併發生超新星爆炸後的產物。中子星的物質密度之高令人吃驚,一個直徑22米左右的中子星的質量就相當於地球的總質量!而中子星具有如此之高的密度的原因就是,巨型恆星坍塌時產生的壓力將它內部物質中的原子擠壓得支離破碎,以至於原子中的質子、中子和電子被緊緊的擠在一起。由此可見,原子內部的空間是多麼的空空蕩蕩。

    既然原子幾乎都是空的,那為什麼構成的萬物卻是實在的呢?這就要先講電子的執行方式了,電子在原子核外的運動方式和宏觀世界上的物體完全不同,根據量子力學的描述,電子沒有確定軌道和方向,它會高速的、隨機的出現在原子空間中的任何地方。總的來說,越原子核越近,電子出現的機率就越大,從一個時間段來看,電子的運動軌跡就像是一團雲一樣瀰漫在整個原子空間,科學家將之稱為“電子雲”。

    當原子互相靠近的時候,會透過各自電子的分佈產生化學鍵而組合在一起,但當它們進一步靠攏的時候,它們的電子雲就會互相作用,產生排斥力,並形成一種穩定的結構--分子。一個元素越重,它的原子核裡的質子就越多,電子也就越多,相應的這個原子的電子雲就越厚,分子就越穩定,越容易形成固體。輕的元素,如氫、氦、氧等,因為它們的原子內的質子和電子數量少,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小,所以在常溫下它們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

    總而言之,世間萬物我們之所以能夠感受到它們是實在的,是因為電子雲產生的排斥力,這種力就是一種電磁力,當你坐在椅子上閱讀這些文字的時候,你並不是真實的坐在椅子上的,而事實上你是在電磁力的作用下“懸浮”在椅子上的。

  • 3 # 北京得明

    原子並不是空的,只不過在人類現有探知手段下所發現的結果是“空的”罷了。

    原子,是一個無色界的生命體,生命體怎麼可能是空的呢?只不過原子這類的生命體與有色界的生命體,比方說人類,有很多的不同罷了。但是,無論怎樣不同,生命體的自主運動,選擇的屬性都是具有的,這個有關的話題比較大,有機會再做細論吧。

  • 4 # 夕陽無限好126669730

    原子為什麼是空的,就是電子圍繞著原子核在轉,是一個完整的粒子,外面有殼包著。原子和原子核之間有很大空隙,就象九大行星繞太陽轉,地:球到太陽有遙遠的距離,:形成廣闊空間,電子到原子核也有廣闊空間。是有規律的轉動著。

    原子組成分子,分子組成物質,組成人體。如果有那樣的放大鏡,把人體放大,就是相當大倍數的放大鏡,發現人體是鬆散的,細胞和細胞之間,分子和分子之間,都是很大空間,有些生命可透過人體毫無阻攔走過。

    修練久了,有了功能,有一種功能叫穿牆術,還有種功能叫影身術,使用這兩種功能就能穿過牆了,使用影身術,人走入細微的空間,那牆是分子構成,分子和原子之間有很大空隙。形成廣闊空間。人很容易走過去。這些功能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大家見不到,因為不能在社會表演,這也是修煉規矩。一表演,功能也就沒有了,犯了天法,破壞了常人狀態。

    並且越微觀下,越宏觀,這是不容易理解的。

  • 5 # 光量子宇宙

    原子空與不空,與你觀察的細微程度有關,你觀測到電子水平,你會看到一群電子繞原子核旋轉形成電子雲,你觀察到光子水平,會看到電子與電子離的很遠,原子內部是中空的,廣大的空間孤懸著電子。當你觀測到毫米級水平,原子是一個實心球。從原子水平觀測,原子與原子間還有空隙,當從毫米級水平看,原子間的空隙沒有了。所以從宏觀上看物體是實體的。

  • 6 # 比爾的宇宙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看似空空如也的單個原子,數量多了,居然可以構成宏觀世界,是什麼數量界限或過程,能使微觀完成到達宏觀的“驚險一跳”?

    我們不談論眾所周知的四種基本的“力”,以及質子,中子和電子怎麼變成原子,然後不同原子聯結變成分子,然後分子組成物質,這不是理解這個問題的關鍵。

    問題是關鍵是個體組合成集體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物理性質,從而導致了宏觀的出現。

    看球賽的朋友肯定玩過“人浪”,單個個體有規律的起立,坐下,是個體的基本運動,對個體來說,就是這麼簡單的動作。但是整個體育館所有人的有規律的基本運動就形成的宏觀的“波浪”,而這是個體靠上下運動根本不能產生的性質。

    推論就是,我們可以說,一定數量的個體集合,產生了新的物理特性,這是超出個體基本物理狀況的,新的特性。

    再比如水。水具有一定的粘滯性和表面張力,而這是單個水分子不可能具有的,大批次的水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了新的物理特性,也就是不同於個體特性的新東西,粘滯性等等出現了。

    這就是量變導致質變的根本原因。

    質變了,變成了宏觀的東西,雖然組成這個東西的根本還是原子,但是由於新的性質已經產生了,就不能單純考慮空空如也的原子的性質,而是要考慮“一大堆”協同作用的原子的性質。

    觀察者,比如我們,本身就是宏觀的物體,就能夠意識到整體性的出現,假如我們本身也是微觀粒子的話,我們是觀察不到整體性的。比如你只注意旁邊的人起立然後坐下,你是看不到人浪的。

    同理,我們在宇宙中極其渺小,我們看不見星辰大海組成的整體性,也許它是極其恢弘的樂章。

  • 7 # 木星小太陽

    原子中99.9999%都是空的,為啥原子構成的萬物都是實實在在的?實實在在的是原子(分子)間的作用力,不是原子和分子本身。

    把兩個磁鐵的南極放在一起,它們會因為排斥力分開。兩塊磁鐵沒有接觸,但是其中一塊磁鐵可以實實在在的感受到另一塊磁鐵的排斥力。磁鐵之間什麼也沒有,卻已經靠作用力連線成了一個整體。

    分子和原子之間也是一樣的,它們之間全是空隙,也可以依靠作用力連成一個整體。分子和原子之間不僅有排斥力,還有吸引力。小於平衡距離,排斥力大於吸引力,大於平衡距離時,吸引力大於排斥力。即使我們只拉扯一個原子,原子間的作用力也會讓我們感受到整個物體的存在。

  • 8 # 得亮1

    萬物是實的只是一種感覺,實際上一切可見的或不可見的萬物都是空的⋯⋯幾句話說不明白,總之一句話一切空間也絕對沒有空的,也沒有絕對是實的⋯所謂的真空也是如此,即使比重最大的物質也有很大空間。

  • 9 # 學學別笑

    人的感覺有時候是錯的,實物的本質也只是原子震動慢些,大量原子就像我們黑夜裡看劃過的火光一樣其實本質不是你看到或者感受到的

  • 10 # 自由邏輯

    世界沒有相對性,但是人的感覺是相對的。

    我們平時看到的被記憶之後就是一個標準,假如這個標準是密度的話,那麼在這個感覺之上的就是密度大,在這個感覺之下的就是密度小。

    假如我們站在原子的角度去看的話,世界其實也是中空的,但是我們站在人的角度去看世界就是實在的。

    世界沒有屬性,因為人而存在屬性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初的《天天向上》主持人中汪涵、歐弟、田源、錢楓、矢野浩二、金恩聖,你最喜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