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猛歷史

    崇禎帝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是不會用人,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的性格再多毛病、貪財好色都沒關係,只有用對了名人干將來撐住大局,國勢還不至於江河日下以至於國破家亡。

    但崇禎帝又是怎麼用人呢?所有的皇帝一開始都會擺出一副任用賢才的樣子,用賢才一時容易,時間久了就難。他能力強了皇帝會擔心尾大不掉,威脅到自己的絕對權力;再者,兩個人相處久了毛病自然顯現出來,皇帝能不能容忍下屬的小毛病呢?

    崇禎定了個很嚴酷的政策,戰敗之將不留活口,只要將領戰敗就殺掉。本意是為了激勵將領們不要貪生怕死,要拼盡全力大勝仗。但當時後金和明朝對峙的形勢是勢均力敵,明朝處於防守狀態,哪裡可能每戰必勝?將領們的心思就變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寧可不做事,也不想去犯錯,於是紛紛龜縮拒戰。

    好不容易盼到一個袁崇煥,擔任遼東督師後讓遼東戰局轉危為安。本來如果將遼東的大局放心交給袁崇煥來掌控,滿洲的鐵騎也沒那麼容易掃蕩中原。可惜崇禎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風言風語之下,就將一個柱石性的大將凌遲處死。想想出徵前崇禎皇帝對袁崇煥的厚愛,再看看此時皇帝的冷酷無情,這樣翻臉不認人的主子,哪個下屬還敢死心塌地賣命?

    崇禎最不得人心的一個毛病就是溜肩膀,天天找下屬背黑鍋。本來是自己拿主意的事情,一旦出了問題,就讓大臣們背黑鍋。他自己出爾反爾,輕浮毛躁,卻總是怪下屬妖言惑眾,提不出好主意。他自己眼看著打不過後金了,想主動跟後金求和,但自己又拉不下臉主動提。就讓兵部尚書陳新甲來提議和的事情,哪知道這事情走漏了風聲,滿朝文武反對,崇禎帝一看形勢不對,立馬翻臉不認人,怒斥陳新甲無恥投降派,把陳新甲給殺了。這事一出,知道真相的大臣們不幹了,你皇帝出的主意卻要臣下背鍋。以後不僅反對意見不提,支援的意見也儘量不提,讓你皇帝自己任性去。

    崇禎疑心太重,皇帝位置坐的越久就越是格格不入,活生生把朝廷內外搞的離心離德。魏忠賢的時候雖然朝廷烏煙瘴氣,但好在魏忠賢還能籠絡一批人當自己的鷹犬,為我所用。而崇禎帝呢,朝廷雖然不烏煙瘴氣,卻離心離德,沒人願意為皇帝效力了,這個朝廷還能不亡嗎?

  • 2 # 青言論史

    崇禎年間,並不是沒有能征慣戰的武將,也不是沒有可以匡扶社稷的文臣,但是很尷尬的是,這些人,崇禎都不會用。

    崇禎剛一上臺不久,就殺了袁崇煥。不論袁崇煥是不是被冤殺,他至少確實是遼東最有實力和能力的將領之一,貿然殺掉他,實在是自己給自己灌毒酒。而諸如盧象升、孫傳庭等人,一直得不到重視,孫傳庭甚至還被關進大牢很久。至於文臣,只說一個就夠了,那就是已經在波詭雲譎的天啟朝都證明了自己能力的孫承宗,清朝人都認為是無法擊敗的對手,結果直到老爺子舉家殉國,都沒能被重新啟用。

    那麼崇禎用的都是什麼人呢?溫體仁周延儒,兩位名列奸臣傳的人,擔任了十年的首輔;只會撒錢的楊鶴,被派去做三邊總督,最後直接帶出了陝北民變;心胸極其狹隘的楊嗣昌,親手逼死了盧象升,居然被倚為柱石。崇禎朝中央的文臣武將,幾乎沒有一個不昏聵奸滑的。

    倘若崇禎能好好用好孫承宗們,也許明朝不至於亡國。不過,這也許就是明朝亡國的理由。

  • 3 # 宋安之

    綜帝之世,廟堂所任,以奸訣險諂為多且久,文武忠幹之臣,務摧折戮辱,或迫使陣亡,或為敵所禽。至不信外廷,專倚內侍,卒致開門引入。

    但不可否認的是崇禎帝的御下之術基本上是零

    崇禎在大明的末世之中,雖然很努力但怎麼說呢,有些努力的方向錯了,所以再努力也沒什麼用,甚至適得其反。

    終崇禎帝一世,誅總督七人,巡撫十一人。

    這些封疆大吏級別的大員一共十八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罪不至死,有的是聽信謠言被殺有的是因為朝廷排程有問題,卻是小罪重罰。

    像崇儉與張獻忠之戰本就是勝利,結果楊嗣昌誣陷其撤兵太早導致出現了敗績,結果不等秋決就被殺死棄市了。南明弘光時,給事中李清還為此申過冤。

    雖然自明朝中後期開始是以文制武,甚至還會派太監監軍,多方牽制武將。但崇禎帝派出去的太監監軍根本沒一個好鳥,無功無勞的騎在為朝廷賣命的武將身上,經常起到反作用。

    崇禎帝信任的太監高起潛與大臣楊嗣昌還合夥坑死了名將盧象升。

    崇禎帝的用人水平真不咋地。

    而且他還不會安撫人心,水平也是爛到極點。

    盧象升和孫傳庭不論是現在還是當時都是眾所周知忠君愛國的大將,結果盧象升被高起潛還有楊嗣昌害死以後,這兩個人依舊逍遙自在,都沒有撫卹盧象升家人,直到楊嗣昌死後才撫卹。如果說盧象升這個有被矇蔽的成分,那麼孫傳庭之死處理上面更是盡顯生性刻薄了,孫傳庭戰死以後,崇禎帝懷疑孫傳庭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

    崇禎帝如此作為,是大大了寒了天下其他為國盡忠的將士之心。

    崇禎帝的用人水平爛,安撫人心水平更爛,也難怪李自成進軍北京時他號召天下勤王,響應者寥寥無幾!

  • 4 # 清水空流

    明思宗朱由檢,大明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後一個皇帝,十七歲登基,在位十七年。最終落得煤山自縊而死。大明亡國。

    崇禎作為一個國家的皇帝,最高決策者。他始終掌控這這個國家,但崇禎無論從能力,智商,水平都是差的太遠,根本沒有任何的管理水平。在明朝皇帝裡排名倒數第一。

    應該說,崇禎接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日薄西山的國家,內憂外患各方面矛盾已經達到崩潰的邊緣,又加上全球性的小冰河時期。崇禎也是夠悲催的。雖然危機重重,但如果崇禎是一個英明之主,完全是可以扭轉乾坤的。

    作為一個皇帝,你不能可能什麼都會都知道,你只需要這件事誰能做好就行,選擇大臣是君王的第一要務,但崇禎卻不會選賢任能。他對身邊的太監感慨,自己沒有岳飛那樣的將軍,但崇禎不僅有,而且還有兩位,孫傳庭和盧象生,但這二位最終都死在崇禎的昏聵無能上。

    如果崇禎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能力,索性學萬曆,一切都交給大臣處理也可以,當無為之君,學劉禪。但崇禎雖然無能,但偏偏願意3自作主張,處處都要管,而且還朝令夕改。讓大臣們無所是從。崇禎也曾希望自己有一個諸葛亮一樣的宰相。這方面崇禎也有,那就是孫承宗。但結果卻是被罷官,全家也殉國而亡。可以說,崇禎麾下文臣武將各個具備,而且對崇禎也是忠心耿耿,但崇禎卻僅僅因為一點小錯誤就罷官不用,可見崇禎薄恩寡義,外寬而內嫉。不是一個胸襟廣闊的皇帝。

    有人說,崇禎是有道無福。實際上崇禎是既無道也無福。崇禎為君性急,妄圖一朝解決所有問題,這既不現實也不可能。再就是遇事推諉。在陳新甲的問題上,既然陳新甲替你崇禎背了黑鍋,你就應該免他一死,但崇禎為了自己的帝王顏面就處死了陳新甲。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任何人替崇禎出謀劃策了,崇禎已經被朝臣徹底的拋棄了。

    面對流寇李自成和滿清的兩大集團的威脅,崇禎理應拉一個,打一個。先穩住一頭。但崇禎既有漢賊不兩立的決心,怕別人說他是趙構。也想剿滅李自成。也怕成為第二個唐僖宗。但結果是他既沒有成為趙構保住江南半壁江山。也沒有向唐僖宗那樣的好命。崇禎成為一個最勤奮的亡國之君。

    崇禎的勤奮恰恰是他無能的表現,就好比一個小學生再努力也寫不出大學論文。崇禎既無才,也無能,更沒有駕馭全域性的謀略和佈局。完全是一個政治上的低能兒。崇禎就是大明亡國的罪魁禍首。一副好牌讓崇禎打的稀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昏君。不能因為他殉國而死就對他報以同情和憐憫。他說文臣各個該殺,說的是解氣,是該殺,但崇禎忘記了,這些該殺的大臣都是他崇禎選擇和任用的。最大的責任人還是你崇禎朱由檢。

    大明就是亡於崇禎之手,而且應該承擔70%的責任,崇禎完全沒有當皇帝的能力和水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詹姆斯罰球出現問題,太陽隊在比賽關鍵時刻為什麼不用“砍鯊戰術”?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