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君愛看歷史劇

    南宋的對手蒙古(後期改為元)一直有志於滅宋,這是由蒙古熱衷於擴張的本性決定的,他們甚至在滅宋之後還想消滅越南以及跨海徵日本。忽必烈本人也非常渴望消滅南宋。因為蒙哥汗死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導致蒙古帝國分裂,忽必烈無法控制其他汗國,哪怕是伊利汗國。忽必烈真正統治的,只有蒙古高原、北韓半島、部分中亞、原屬於金和西夏的北方漢地以及西川和大理。他需要江南和四川的財富維持帝國的統治(當然四川被戰火摧毀了)。蒙(元)金易代後蒙古(元)統治北方數十年,根基深厚。手下有一批精銳北方漢人世侯,代表人物張弘範,同時收編了南宋的降將,甚至還有來自中亞、西亞各國的色目人幫助。

    明朝末年的主要對手後金,努爾哈赤時代就有問鼎中原的野心,只是暫時沒這個實力,儼然已算個遼東王吧。之後吞併了漠南蒙古改號稱帝,又征服了北韓。但直到崇禎十五年底,滿清依然無法攻克山海關,只能從繞道蒙古進來搶劫,最遠跑到今天的魯南兗州一帶。即使明亡之後,清軍佔領北京,多爾袞是決心要佔領中原的,但清內部也有人主張像之前一樣大肆劫掠一番就回滿洲。當時長江以北混亂不堪,遍地割據。情況頗類似於五代時期遼太宗德光滅後晉在中原稱帝的時候。

    相比之下,後金弱於蒙古,明末的局勢要比南宋好。南宋根本沒有翻盤的機會,而崇禎實在是點兒太背了,人禍勝於天災。

  • 2 # 逆境求生欲

    宋朝末年更加嚴峻,宋朝面對的是戰無不勝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培養出一批卓越的軍事將領,他們個個身經百戰,對戰爭的認知度很高,很少有敗績,蒙古人打過很多以少勝多的大仗,比如野狐嶺,1:4,遠征花剌子模都是強於自己數倍的敵人,還有後來遠征歐洲,也是以少勝多還重創歐洲聯軍,打的歐洲各華人心惶恐,在同一時期在陸地上遇不到對手,面對這樣的強敵,宋朝自然無以應對。

    明朝末期其實我覺得,還是有機會的,可能是皇帝太極端了點,其實後金的威脅還不是最大威脅,最大的威脅其實是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為什麼這樣說,後金人口有限,兵源自然有限,而且他們不是漢族,是不被接受的外來人,全國有良知的人都不會接受外來人的統治,李自成不一樣,他是漢族,而且還是帶領農民起義的領袖,是得到民族支援的人,這樣的人統治國家,至少在民族認同上是支援的,雖然說朝廷多災前期的腐敗,是這次的危機的來源,首先朝廷應該安撫內部的起義軍,而不是一直強行鎮壓,朝廷的兵源本身就緊張,還要內耗,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只要起義軍願意歸降一切條件都好談,畢竟有幾十萬人,談不好沒關係,情況危急遷都到南京,把北京讓給李自成,然後讓李自成和後金去爭北京城,李自成就算拿到北京穿上龍袍,畢竟不是正統,只要朝廷還在全國大部分人還是認朝廷的,就算丟了半壁江山,至少還有半壁 ,只要運用得當,齊聚人心,整軍備戰,還是有希望的嗎?

    後金節節勝利,我認為明朝是沒有用人得當,只要用人得當給後金一次重創,至少後金要修養5年,二次重創就可以滅國,後金的國力不足,皇帝自殺這是明朝快速滅亡的主要原因,因為後來建立的南明王朝根基薄弱,無法集聚人心,導致人心分散,皇帝剛繼位威信無法建立,各地權臣為了自己利益相互不和,沒辦法把力量集結起來,各自為戰,只能被個個擊破,最後悲劇結束。

  • 3 # 蒼茫大地一棵草

    南宋和南明政權都是因為腐敗腐朽內部矛盾不可調節內亂引發外患,面對異族入侵,不是同仇敵愾團結一心抵抗而是漢奸一茬勝一茬無恥,最後一擊的崖山海戰是漢奸和漢族敗類的水軍打敗南宋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南明也是類似吳三桂和一幫子漢族士兵敗類一路砍殺前明半壁江山引誘誅殺南明最後一個小皇帝,奠定韃子江山,蒙元和滿清韃子對漢族都是用殺戮震懾屠城比比皆是殘忍罄竹難書,所以歷史告訴世人內憂必外患,王朝興替百姓苦。

  • 4 # 閒來青梅煮酒

    如果說南宋末年與明朝末年哪個面對的外敵更強大,那我覺得是南宋末年,那時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可謂是戰無不勝。如果說誰的局勢更糟糕,那我覺得是明末。

    先說南宋末年,十三世紀,蒙古帝國不可一世,橫掃亞歐大陸。鐵蹄過處,寸草不生。被蒙古人視為強勁對手的金國卻在居庸關一役中潰不成軍,金國首都中都都被蒙古人佔了。金人也只能向蒙古人稱臣納貢。而被蒙古人視為弱雞的南宋卻整整與他們打了半個多世紀,成為蒙古人征服過程中最難啃的骨頭。

    雖然在這慘烈的抗元過程中,也有奸臣當道禍亂朝綱,也有將領叛國投敵。可有更多人卻不顧一切的反抗者,與侵略者抗爭到底。誓死不降的李庭芝,面對蒙古人的威逼利誘而不心動的文天祥,崖山海戰後數萬跳海殉國的臣民。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正訴說著我們中華民族寧死不屈,抗爭到底的偉大精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朝末年,土地兼併嚴重,只擁有少數土地的農民卻要負擔著絕大部分的徭役和賦稅,再加上明末正處於小冰河時期,糧食減產。走投無路的農民只能揭竿而起。而此時關門的女真人也在虎視眈眈著盯著,時不時過來咬一口。正所謂是天災人禍,內憂外患。朝堂上大臣們卻互相攻伐,黨爭不斷。面對如此內憂外患的局面卻想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匪是越剿越多,局勢也越來越糜爛。崇禎皇帝的優柔寡斷還有接連下的幾招臭棋更是加快明朝的滅亡。最後也是讓女真人撿了一個大便宜。總之明末的局勢真的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清楚的,可以說就算是千古一帝也沒辦法說能拯救大明王朝這艘防禦飄搖的巨舟了。唉······

  • 5 # 朱由桓

    南宋與明末相比,明末面對的局勢要更加糟糕。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南明缺少一個領導核心。二、南明面對的敵人更加複雜。三、文臣武將投降過多。

    南明缺少一個領導核心

    南明與南宋最大的不同在於南宋有一個眾望所歸的核心。靖康之變後,東京突然被金軍攻陷,留在汴梁的所有皇室成員全部被金軍俘虜,只有宋徽宗的第九子趙構領兵在外逃過一劫,因此趙構繼位也是眾望所歸。

    甲申之變,崇禎殉國,三個兒子最有資格繼承皇位,但都下落不明。因此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南明眾臣並沒有達成一致,這也使得朝廷鬥爭加劇。例如佔據湖廣、號稱擁兵八十萬的左良玉就打著“清君側”的口號領兵東進。

    福王政權覆滅之後,又有唐王、魯王、桂王之爭,各政權之間不但不合作,反而同室操戈,使得清朝從中坐收漁人之利。

    南明面對的敵人更加複雜

    南宋之所以能維持長久也與金國並沒有徹底消滅宋室的意圖有關,金對宋的關係沿襲了遼對宋的政策,遼國主要是想從宋朝獲得大量的歲幣。所以金國在攻破宋朝都城之後,連續立了張邦昌、劉豫兩個偽政權統治中原地區。

    而南明面對的敵人不僅僅是關外的清朝。還有李自成的大順國、張獻忠的大西國,尤其是李自成逼死了崇禎帝,南明與李自成之間是血海之仇,因此在南明初期朝廷一直抱有俞清朝合作共同對抗李自成的打算。正是這一錯誤的思想導致引狼入室,而清朝早在入關之前就抱有統一全國的志向。

    文臣武將投降過多

    南宋初期,金兵也一度成功渡過長江,佔領了江南大片領土,然而金兵缺難以長久維持在江南的統治,不得不迅速撤兵北歸。

    南宋即使失去大量領土,也不至於亡國,其中重要的原因在於絕大多數文臣武將補投降,絕不為金國所用,即使是被金國扶為偽楚政權皇帝的張邦昌,也是在金兵退兵之後立馬歸政於南宋。

    相比之下,明末眾文臣武將已經不是能用無恥來形容了,李自成來了,向大順政權投降,清軍來了向滿清投降。

    而這些投降的文臣武將調轉槍頭馬上對準了明朝,為清朝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沒有大批的降臣武將的合作,清朝入主中原將是困難重重。

    結語

    南明的歷史告訴我們,禍起蕭牆破金湯,誠所謂邦分崩離析不可守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績效管理僅僅是HR一個人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