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個
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1994年12月19日第49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大第二委員會(經濟和財政)的建議,通過了49/115號決議,從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旨在進一步提高世界各華人民對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荒漠化概念
這個荒漠化定義已得到聯合國多次荒漠化國際公約政府間談判會議的確認,重申在國際公約中採取這一定義,並將這這個定義列入《21世紀議程》的第12章中,還進一步補充了定義釋文中出現的“土地退化”含義:“由於一種或多種營力結合以及不合理土地利用,導致旱農地、灌溉農地、牧場和林地生物或經濟生產力和複雜性下降及喪失,其中包括人類活動和居住方式所造成的土地生產力下降,例如土地的風蝕、水蝕,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的退化和自然植被的長期喪失”。
荒漠化介紹
荒漠化是指氣候異常和人類活動等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溼潤乾旱地區的土地退化。“乾旱區、半乾旱區和亞溼潤乾旱地區”是指年降雪量與潛在蒸發散量之比在0.05—0.65之間的地區,不包括極區與亞極區。“土地退化”是指由於一種作用或數種作用結合導致的乾旱區、半乾旱區和亞溼潤乾旱地區雨澆地、水澆地或草原、牧場和林地的生物或經濟生產力的降低或喪失。
第27個
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1994年12月19日第49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大第二委員會(經濟和財政)的建議,通過了49/115號決議,從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旨在進一步提高世界各華人民對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荒漠化概念
這個荒漠化定義已得到聯合國多次荒漠化國際公約政府間談判會議的確認,重申在國際公約中採取這一定義,並將這這個定義列入《21世紀議程》的第12章中,還進一步補充了定義釋文中出現的“土地退化”含義:“由於一種或多種營力結合以及不合理土地利用,導致旱農地、灌溉農地、牧場和林地生物或經濟生產力和複雜性下降及喪失,其中包括人類活動和居住方式所造成的土地生產力下降,例如土地的風蝕、水蝕,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的退化和自然植被的長期喪失”。
荒漠化介紹
荒漠化是指氣候異常和人類活動等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溼潤乾旱地區的土地退化。“乾旱區、半乾旱區和亞溼潤乾旱地區”是指年降雪量與潛在蒸發散量之比在0.05—0.65之間的地區,不包括極區與亞極區。“土地退化”是指由於一種作用或數種作用結合導致的乾旱區、半乾旱區和亞溼潤乾旱地區雨澆地、水澆地或草原、牧場和林地的生物或經濟生產力的降低或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