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表侃歷史
-
2 # 避而不談歷史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話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而項羽也實現了諾言,一把火讓親秦首都咸陽燒了一冬天,秦從建立到滅亡只經歷了15年,這估計是最短的朝代了!所以這句話能應驗的關鍵人物就是西楚霸王項羽,而關鍵原因就是國仇家恨!
國仇秦國統一天下的程序勢不可擋,秦國老將率領60萬大軍終於擊敗這個雄踞江南的老牌諸侯楚國,國家被秦所滅,而項羽家本就是楚國貴族,秦滅楚國後貶為庶民,更加增加了對秦的仇恨!
家恨秦滅楚國,項羽爺爺項燕死於戰爭之中,還有項羽的叔叔項梁,項羽一向視項梁為父,在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時,項梁趁天下大亂組織義軍反秦,但後來被秦將章邯所殺,家道中落,兩位至親被秦人所殺,項羽自然對秦仇恨異常!
其他秦統一的步伐中,楚國齊國是最後被滅的,且楚國本就是老牌諸侯,貴族勢力根深蒂固,雖國家被滅。貴族及平民卻時刻想著復國。
以上原因再加上秦國體制的不健全,只以暴政和嚴厲的法度控制平民,國家與積怨已久的人民早晚會爆發巨大的衝突!
-
3 # 暗夜思考
“亡秦必楚”的預言之所以會應驗,主要是因為當時楚國沒能實現中央集權,其更多的是偏向於地方自治的體制。
楚國的這種地方自治的體制,使得楚國王室被秦打敗後,楚國地方貴族的反秦浪潮卻從未平息。秦國雖滅了楚國,但是楚國各個地方的小規模反抗使得秦國很難像控制其他國家那樣真正的控制楚國!!
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是這樣寫的“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按照司馬遷的意思,也就是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是楚國的南公對項梁說出來的!!
對此,我們至少可以推測出當時的兩個基本情況:一方面,身為楚國舊勢力代表的南公與項梁,對於秦國滅楚的實現極度不甘!!另一方面,能說出“亡秦必楚”這樣的話,證明楚國舊勢力在不甘的同時也一直未曾停止過反秦的動作!!
而事實上,秦國一統之後,反秦聲浪最高的地方也正是楚國,所以,南公的這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並非是賭氣之言。
其次,我們得了要解下楚國在滅亡之前的基本國情。我們都知道,在戰國時期,為了富國強兵,各個國家都有嘗試透過變法,來削弱貴族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其中,秦國商鞅變法的成功就為後面的一統六國奠定了基礎!!
對此,楚國也未曾例外,早在楚悼王時期,就有重用吳起變法,楚悼王死後,楚威王繼位。楚威王再對楚國實力加以鞏固與發展,之後傳給了楚懷王。
此時的楚國已經成為了僅次於秦國的強國!!楚懷王前期,重用屈原等人繼續變法,楚國也一度登上了全盛巔峰!!
然而,也就是在此時,自大的楚懷王不聽他人勸阻,應秦昭王之約,在武關被秦國扣了下來!自此,楚懷王在秦國被禁5年後,生生被氣死!!
除此之外,楚國本身的國情制度也是最為接近周王室分封制的國家。楚國就類似於一個聯盟體一樣,是由各個地區很多個大大小小的邦邑與部族聯合起來組成的。楚國王室雖說是這個聯盟的統治者,但實際上其出生卻是傳統中原眼中的“蠻夷”!!
這樣,為了化解地方與中央的矛盾,楚國在建立時,王室就授予了各個地方貴族的自治權,各個地方貴族也都擁有自己的軍隊!!
這樣,楚國本身聯盟體一樣的國情,再加上楚懷王被抓,最終導致楚國的變法沒有徹底成功!!其也更不可能向其他國家那樣,建立央集權!!
最後,“亡秦必楚”的應驗就不難理解了。未能建立中央集權的楚國,其早期數代人努力推動的變法,也終究治標不治本!!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樣也加速了楚國的滅亡!!
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加速楚國滅亡的根本原因也成為了反秦聲浪的推手!!
秦國擊敗了楚國王室的中央軍隊之後,本想著能夠像其他國家那樣順利接管楚國。然而,出乎秦國意料之外的是,楚國各個地方的貴族反秦勢力卻頑抗不已!!
在楚國境內,秦國對楚國的入侵殲滅戰,硬生硬變成了遊擊治安戰!!直叫秦軍頭痛不已!!
嬴政在面對楚國之時,起先命李信帶去的20萬大軍,在楚國的各種反撲之下,幾乎全軍覆沒!!之後又讓名將王翦率60萬軍隊過去,才算穩住了局面!!
秦國滅六國之後,各國所有的反秦勢力中,楚國各地的反秦聲勢,是其他五國無法比擬的。因此,所謂“亡秦必楚”的預言得以應驗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
4 # 傑哥000
因為當時陳勝吳廣,劉邦,項羽起義時都打的是楚國的旗號。反對秦朝。
在說了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是最強大的,也是最難滅的。也是秦國最後滅的國家。
回覆列表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是楚國被滅後,廣泛流傳在楚地的一則政治預言。後來的故事果然如預言所說的那樣,原因是什麼呢?
首要的原因,當然是楚國實力最強。
戰國後期,楚國實力雖然有很大衰落,但是在山東六國之中還是做第一把交椅的。戰後,六國之中能與秦國相抗衡的只有楚國。
《戰國策·楚策》記載,長平之戰後,虞卿曾對魏王說:“夫楚,亦強大矣,天下無敵”這裡說楚國天下無敵,當然有些誇張,屬於縱橫家常用的口吻。
但從虞卿的話中不難看出,在長平之戰後,楚國的實力位居於山東六國之上,實力依然被六國所重視。正因如此,所以在公元前241年發動的五國合縱攻打秦國事件之中,楚國實力為最大。
也因為這一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非常注重對楚地的防範。其主要措施有兩種,一種是巡遊,一種是移民。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秦始皇常說“東南有天子氣”,因此常常東遊,以此壓制此地。由此可知,秦始皇對楚地十分關注,時刻提防此地發生暴動。楚人劉邦據說常常因此不安。
在巡遊楚地時,秦始皇想方設法去破壞、鎮壓此地的天子氣,極盡鑿地脈、改地名
、掘汙地表之能事。金陵、丹徒、曲阿、由拳等地都有秦始皇東遊時掘地厭天子氣的記載。
除了巡遊之外、秦始皇採用的另一項手段便是移民。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曾經遷移天下豪強十二萬家到咸陽,其中以齊楚之地居多。顯然這是為了將這些齊楚貴族與故國百姓隔離開,最大限度的防範他們的復國行為。
雖然在這裡,齊、楚並稱,但是我們知道,自樂毅伐齊後,齊國再也不是哪個能和秦國並稱東西二帝的國家了。它更多是以文化見長,而楚地是以武力為主,正所謂“齊文楚武”。
雖然在七國爭霸之中,楚國最終為秦所滅,但其潛力仍在,所以當陳勝吳廣起義後,楚人才會一呼百應,形成燎原之勢。
除了國力問題,“亡秦必楚”的另一個因素便是,秦國對東南之地控制最弱。
在傳統中國,由於交通技術、資訊傳遞技術的落後,雖然號稱是中央集權,但是對國家地方的控制力度其實非常有限。隨著距離越來越遠,國家的控制力度就越弱。正所謂【天高皇帝遠】。
因為國家控制力弱,所以才會出現陳勝吳廣起義一呼百應的場景。
因為楚國崇尚武力,所以才會出現【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