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鹹菜胡豆

    愛與管教的平衡點,對於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我想為什麼這個問題那麼困擾每個家長,因為我們找不到一個公式,可以用來去教育每一個孩子,就像一加一等於二一樣,如果是這樣,我們所有家長都皆大歡喜了,實際上我們的平衡點和孩子本身的特點有關係。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孩子,獨特的個體,和父母誰都不一樣,和任何一個別的孩子也不一樣,我們從去年到今年,看到了有從虎媽到狼爸,這樣的一些教育的專著出來,就是說告訴我們這個成功的父母,他們是怎樣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最終獲得了成就,但是這些成功的經驗,我們都是不可以照搬的,因為每個孩子他有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說一個情緒上比較偏於父性的,經常感到不高興,經常遇到一點挫折就會難過,經常遇到別人說他一句,他又會覺得自己非常沒用等等,這樣的一種感覺的話,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不能夠過多的批評,而對於天生就非常的高興,樂天派的這樣的孩子,我們可以用一些比較嚴厲的措施來限制他的一些行為,因為他可能過分的活躍,他可能在其他地方,如果不給他一些規範的話,在有一些時候會出一些問題,闖禍等等,這就是說我們首先要了解我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一個孩子。就是說他在自己的想法上,對於每一件事情是怎樣認為的。

      從兩歲左右開始,其實孩子自己已經有了很多對於關於周圍的人和事物的一些想法,那麼我們可以更多的去跟孩子交流,怎麼去找這個平衡點,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做到平等的交流,往往我們家長是很武斷的,就是說我們會認為,我讓你去學鋼琴,這對你將來是好的,我讓你不要吃這個東西也是對你的,就是說我們認為我們的經驗比他們多,他剛出生兩年他懂得什麼,但是我們要去問孩子,有時候孩子在一些時候,可能表現出來比較的不高興,或者說難受,或者說肚子不舒服等等,正好這個時候你帶他去上課,正好是他情緒低落的時候,或者哪裡不舒服的時候,他沒有說,你只是看到他不高興,而這個時候,你本來是要求他要去認真聽課的,你可能就會認為,他這麼不聽話,這麼不合作,可能會去訓他,這樣是不對的,就是說我們在任何時候,如果你覺得孩子沒有達到你的要求,最好先問問你剛才怎麼了,因為很多孩子不善於表達,他不知道這些事情需要說出來,或者說你對他的一些身體方面,情緒方面,如果不是這麼去關注的話,孩子本身就說養成一種習慣,第一,以前他不知道要說,第二,他養成一種習慣,他不敢跟你說了,因此我們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己的孩子,瞭解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曾經有一項這樣的研究告訴我們,在成年人,當然不是針對我們零到六歲這樣的小孩,在這樣的孩子中,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孩子天生的氣質,是不太容易變的。也就是說剛開始比較活躍的,可能將來本質上他一直是會很活躍,剛開始比較安靜的孩子,將來也會在本質上,他仍然是一個很安靜的孩子,對於比較大的年齡的小孩,做得一些追蹤研究發現,從小到大的,到成年的整個過程中,孩子的這種情緒的狀態,是比較固定,比較穩定的。有的人在一開始做研究的時候,他就比較的情緒低落,低沉,經常處於比較低落的狀態,那麼過了十年,二十年之後,你就會發現,不管他的職業、金錢、工作如何,他仍然會是一個比較不高興的人,一開始他是一個樂天派的,經過一些事情,最後還更傾向於是一個樂天派。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的全盤接受這個研究的結論,但是我要說的其實就是說,這種特性,人的這種氣質,先天帶來的一種情緒感受的特性等等,他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東西,而我們是要去尊重這樣的東西,這樣的一個每個孩子的特點,去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的,去針對性的對你的孩子進行管教和愛,針對所有的孩子,我們都應該給予他充足的愛,但是在管教的方面,各有各的方式,有的孩子適合於嚴厲的管教,有的孩子適合比較溫和的這樣的一些管教。

  • 2 # 小蛋黃樂悠悠

    我認為一定要從小給寶寶樹立正確的家庭規矩,寶寶就像小樹苗,如果放任不管,很有可能是會歪著長,分叉出去,家長就像園丁,適時的修剪很重要。讓孩子知道什麼對什麼錯,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誠實守信,善良勇敢。在平時,給予孩子充分的愛,相信孩子,鼓勵孩子,支援他的興趣愛好,像朋友一樣試著瞭解孩子,當他跟你交談時,覺得不理解時不要急著否定,試著去了解他的內心,聽聽他的聲音,覺得有不妥的地方,再好好溝通,不要拿家長的身份去壓制孩子,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裡跟你相處。但是,一旦孩子觸碰到了家規的底線,比如撒謊,這時候一定要嚴格教育,除過口頭教育外,適當懲罰,比如面壁思過,扣除一週的零用錢等等,讓他感受到自己錯誤所帶來的後果,並且提前警告下次再這樣,會有更嚴厲的後果,前提家長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對你既有信任,又有尊重。

  • 3 # 教育雜談錄

    管教不應該是站在愛的對立面的,管教其實就是一種愛,就是因為愛。

    你問如何平衡,說明你常常在應該管教(打罵)孩子,還是應該疼愛孩子(不打他)兩者之間徘徊,不打生氣,打了心疼。很多家長都是這樣,我妹妹就常跟我表達這樣的情緒。

    如果真的愛孩子,好好學習一下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學習如何良好的溝通。

    管教並不一定意味著打罵,意味著傷害,意味著不愛。孩子推了打了別的小朋友,你跟他溝通了解情況,告訴他本來應該怎麼解決,他哪裡沒有做對,這也是管教。

    你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影響孩子,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孩子,也是潛移默化的管教。

    打罵和生氣,只能透露出我們的無力,和不願找解決辦法的懶惰!

    據汝簡言臆斷,不喜就刪

  • 4 # 斑馬會員劉雨

    愛是想他好 管教也是想他好

    有時候其實不用什麼管教的

    對他做的事多引導 愛不是溺愛 不用太寵也不要一點都不管

    最主要的是要 賞罰分明 要多聽聽他是怎麼想的

    其實家長最難做到的就是耐心傾聽。。

  • 5 # 一看就會初中數學

    對待孩子的行為習慣,要有標準,讓孩子有對照學習的目標,嚴重違反的,要嚴厲管教。平時的小事要細心,細微末節處體現愛心。切忌孩子犯點小錯誤就大發雷霆,嚴慈相濟,要有恆心。

  • 6 # 小小師者

    愛和管教本身就不矛盾。

    不溺愛也不過多的干涉管教即可。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大人有大人的時空。愛他,就是大是大非面前管教到位,旁枝末節面前隨他去吧。

    最怕你認為的愛不是愛是溺愛,你認為的管教是事事聽我的。

    不給孩子一片天空,他又怎能翱翔天空?與君共勉。

  • 7 # 那朵未知的雲

    我個人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恩威並施,和共同成長。

    有時候,我們看到孩子的壞毛病或壞習慣,總是容易急躁,忍不住強行制止,並對其進行管教或批評。但很多時候,這樣的方式並不見得有用,甚至會適得其反。有時候,適當的鼓勵和引導,卻顯得很受用。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批評,或總被認為是錯的,包括孩子。

    首先要明白的是,孩子不是我們的私有物品,而是有思想的個人。只有包容,鼓勵,和肯定,才能增加孩子的積極和自信,讓他往好的方面發展,並受用一生。如果你真愛你的孩子,這才是對他來說最為珍貴的,而不是一味的批評或指責。

    管教,可以儘可能的減少到最低。除非涉及到一些偷搶奪拿,觸犯法律類的問題,不要過早的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也不要總是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因為我們也不能保證自己的觀點就是對的。畢竟很多事情,沒有對錯,也不能老用對錯來評判。

    我們需要做的,是讓他自己去探索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只要不是很嚴重的問題,沒必要管來管去,那樣不但自己累,也容易扼殺孩子的天性。

    像朋友一樣相處,給彼此空間和自由,這才是最好的愛,對彼此來說,也是最受益的。我們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你可以試著多給他一些尊重,理解,和包容。相信他自己就會改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的生命該怎樣度過才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