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書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讚美純潔而又堅貞的愛情,對生在底層的人們給予真誠的歌頌!
9
回覆列表
  • 1 # 靳軍108255651

    《聊齋志異》的作者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他就是蒲松齡,他的《聊齋志異》這部鉅作流傳千古,主要寫的內容是狐,黃,鬼魅與人之間的情愛故事。手法新穎,故事情節迷離,引人入勝,愛不釋手,以狐,黃,鬼魅與人之間的情事,充分的描述了它們愛情的美好,真摯與人之間的真誠愛戀。下邊是我原創詩詞讚美作者蒲松齡詩配圖。您就不難判斷出蒲松齡的愛情觀了。

  • 2 # 文人草堂

    《聊齋志異》看似一部鬼狐傳,其實,就是描寫人間的故事,每一篇裡面的妖狐鬼仙,都曾前世為人,或者與人相伴。而且,有意思的是,裡面的狐仙也好,花仙也好,基本都是鬥不過世間的惡人——當然,除非以錢、美色誘惑。

    作者就是透過這部作品,來向人們展示那個時代的,人間冷暖,世事無常。

    至於作者透過《聊齋志異》,所體現出的愛情觀——,筆者認為有兩個部分:

    其一,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是貫穿整部《聊齋志異》的中心思想。能夠流傳下來的好的作品,她所傳遞的觀念,定然是勸人向善。

    所以,但凡考取功名的學子,必然會在窮山惡廟,遇到一個悽美的女鬼,然後女鬼以身相許,此時必然會出現要麼妖精姥姥,要麼兇惡財主,反正就是壞人,對公子不利,最後,當然是女鬼捨身相救,兩情相悅。

    狐妖也好,花仙也罷,都基本上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以說就是大家閨秀。這些女性形象,就是蒲松齡內心對愛情的一種嚮往——

    若是花好月圓夜,人鬼殊途兩情堅。

    其二,整部作品,體現了蒲松齡對於女性的關懷,以及她們悽慘遭遇的同情。都知道蒲松齡,是明末清初的文人,那個時代,正是秉承程朱理學的巔峰時代,封建禮教思想嚴重禁錮著婦女的生活。

    可以說,那時的女性角色,都無一例外的充滿了悲劇色彩,比如《鏡花緣》,這些明清時代的小說,幾乎都是把女性悲催的生活,刻畫的淋漓盡致。《聊齋志異》同樣如此,可以看出,蒲松齡對這些女性角色的刻畫,都是帶有一種悲情的色彩。

    總之,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那個時代少有的幾部,嚮往浪漫的,真摯的,愛情觀的小說。

  • 3 # 費燈照夜

    我淺見:

    《聊齋志異》裡作者蒲松齡的愛情觀是:自由和信任。

    1、自由

    描寫了很多愛情都是自由戀愛,自主自擇,沒有羈絆。比如《櫻寧》,王子服出遊偶遇櫻寧,對她一見鍾情,然後自己到山裡找到就接到家裡成婚了。雖然後來知道她是狐女,但是也很幸福。比如《聶小倩》,一個女鬼也是跟男主人公寧採臣不期而遇,相愛,在一起。比如《阿寶》,也是孫子楚自己找的阿寶,生生死死的,結局也很好。比如《俠女》,俠女跟顧生也是兩相情願。等等。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妁之言,都是自由戀愛,愛了就在一起,簡單、直接。

    現在社會也沒有達到這種愛情自由的程度,大家還會考慮結婚之前,要了解對方,經濟條件、家世背景、做什麼工作、有沒有什麼不良嗜好,而把這種一見鍾情,就不顧後果的砸下去,視為瘋狂的舉動。因為大家都認為現實生活裡沒有這種奇蹟,也沒有這種輕易白得來的便宜。

    愛的真、愛的痴、人性真實、正直就有人來愛,就能得到好的結局,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大家都習慣於門當戶對、權衡利弊,為未來打算。因為現實裡有太多的不安全感,雖然世事無常,沒有什麼能夠保障,但是大家依然鍥而不捨的追求保障,追求長遠利益。尤其是在婚姻裡,這種功利思想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即便是自由戀愛,大家也強調的是滿足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去誠懇的付出,因為現代人太精明也太聰明,大家都能意識到這種付出的風險,因而患得患失,生怕自己會吃虧,什麼也撈不著,讓別人得了便宜,被當作傻瓜一樣耍了,這都是難以忍受的。所以為防患於未然,所有人都把眼睛睜得大大的,把心抓得緊緊的,時刻計算著得失,顯示著自己的精明。希望別人說:那個人可不好對付。在愛情裡,也滿心希望得到對方認可的是精明和聰明,鮮少有人希望對方認可自己的是單純質樸。

    而在《聊齋志異》裡,提倡的恰恰是樸拙、付出、真實和誠意,自由也是這種人的自由,這種人的盡情發揮。比如《阿寶》裡的男主人公孫子楚,性迂訥,人誑之,輒信為真。這在今天就是個大傻瓜。阿寶戲言:讓他斷去枝指,就跟他,他於是真的拿斧子把自己的枝指斷了。見了阿寶以後,魂魄跟隨阿寶去了,終於羸得阿寶的心,兩人生生死死,最後在一起。

    蒲松齡在最後說:異史氏曰:"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且如粉花蕩產,盧雉傾家,顧痴人事哉,以是知慧黠而過,乃是真痴,彼孫子何痴乎?"

    大概意思是說:性痴,才專一,一事無成的人,都是自以為不痴的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才是真的痴,孫子楚這種被人稱為痴的人事實上並不痴。

    蒲松齡在愛情裡提倡的是這種至情至性以至於痴的人,這種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愛情,也正是這種人才能得到真實的極致幸福。而自作聰明的人,得不到這種自由愛情,根本辦不到,因此愛情都是虛的,受侷限的。不禁讓人感嘆:浮生若夢。

    2、信任

    有信任的,就在一起幸福,沒有信任,就散夥。比如《葛巾》,葛巾是花神,常大用因為愛花跟她有緣在一起,但是因為不信任,最後以散夥了事,蒲松齡在最後說:懷之專一,鬼神可通,偏反者亦不可謂無情也。少府寂寞,以花當夫人,況真能解語,何必力窮其原哉?惜常生之未達也!比如《香玉》,香玉是花神,黃生與香玉兩情相悅,知道她是花神以後,仍然痴心不改,最後一起生,一起死。比如《連城》,連城與喬生雖然歷經阻隔,但是始終彼此堅信,最終經歷生死,在一起幸福。

    只有信任,方得始終。不管是人也好、鬼也好、狐狸也好、花仙也好,相互之間都要信任才能有好結果,不管是什麼人,什麼出身,欺騙也好,都要相信愛是真實的,在這個前提下,一切都能原諒,試問當今,幾人能做到?

    大家都不想被欺騙,都怕到手的不是真感情,有一點兒風吹草動,立即覺得他(她)不是真心愛我,我憑什麼真心愛他(她)?久而久之,又不願意交心,以為自己是明眼人,不用說,一看就明白。彆彆扭扭,漸行漸遠,感情也淡了,想的也多了,不好的更不好,好的也不好了,於是分手成了必然。

    《聊齋志異》提倡的就是這種對愛的信任,無條件的信任,而不是功利性的得失。只要愛是真實的,就要給予充分的信任,怎麼才是真實的,要相信自己的直覺,明顯不愛,那不說了,沒必要在一起,對愛產生了懷疑,就是淡漠的開始,愛就失去了它淳厚的味道,這種愛就如雞肋,可有可無不如無。但是現實裡往往還要顧及家庭的穩定性,社會義務等等,不可能做的這麼絕決。在愛裡的人,往往很敏銳,愛與不愛都能感受得到。

    比如《葛巾》裡,常大用,因為愛花與花神葛巾結緣,最後因為對葛巾的身世感到懷疑,又不坦誠,於是被花神葛巾察覺,絕然的離他而去。蒲松齡在最後說:異史氏曰:"懷之專一,鬼神可通,偏反者亦不可謂無情也。少府寂寞,以花當夫人,況真能解語,何必力窮其原哉?惜常生之未達也!"

    意思是說:對愛專一,鬼神可通,可以信任,沒有必要追根究底,對愛產生懷疑。可惜常生做不到。現代的我們,也很難做到,因為太怕吃虧了,付出任何,都要求等價回報。

    要有勇氣相信愛,信任愛,而摒棄其表現紛繁的事由和次要的枝節,不必追根究底,非要把雞蛋磕碎了才知道是好雞蛋。

    因此,在《聊齋志異》裡,我所認為的蒲松齡的愛情觀是:自由和信任。這是愛的前提和根本,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從愛情感受到這種待遇,過上幸福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可能陪伴我們一生人,為什麼夫妻間卻更容易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