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戰國時代趙國的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趙雍,被兒子趙惠文王趙何圍困在沙丘行宮三個月,活活餓死。趙雍死後,趙何給父親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可謂奢華無比,風光無限。趙雍的諡號經過趙國君臣一致討論,最終給了“武靈”二字:“武”代表趙國肯定了趙雍生前的赫赫武功;“靈”代表趙國否定了趙雍晚年的錯誤決策。

    諡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根據《逸周書·諡法解》的解釋:克定禍亂曰武,亂而不損曰靈!

    趙何當了三十三年國王后薨了,作為國君趙何是優秀的,作為兒子他是不孝的,但是戰國時代不是儒家的時代,帝王之家也多數不以孝道論成敗。趙何死後,經過趙國君臣一致討論,最終給了“惠文”二字諡號,這個兩個字都代表了趙國對趙何的肯定。根據《逸周書·諡法解》的解釋:柔質慈民曰惠,知其性;慈惠愛民曰文,惠以成政。

    趙何是趙武靈王的二兒子,母親是趙國第一美女吳娃,他還有一個哥哥趙章,趙章是南韓公主所生。南韓公主美麗賢惠,生下兒子趙章後就死後,因此趙雍立趙章為太子;後來趙雍娶了吳娃,生子趙何,不久吳娃也死了,趙雍懷念吳娃,就立趙何為太子。趙雍為了專心開疆拓土,就將王位傳給趙何,他自號為主父,帶著長子趙章領軍拓土。

    長期跟長子趙章在一起,老趙又懷念他的前妻南韓公主,認為長子趙章被廢太子之位是無辜;趙章驍勇善戰更加像自己,趙何仁柔賢明反而不像自己。於是老趙想將趙國一分為二,北趙國給長子趙章,南趙國給次子趙何,這樣他就對得兩位亡妻與兩位愛子。

    老趙的想法是好的,如果他是一位普通富家翁,公平給兩個兒子分家產是可以的,但他是一國之主,“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是千古不變的權力規則。趙章知道父親想將北趙國(代郡)封給他後,他就想起兵殺死弟弟趙何,進而獨佔趙國。

    公元前295年,趙章和輔相田不禮起兵反對趙惠文王,殺死了丞相肥義,兵敗後逃到老趙所居的沙丘行宮。公子成和李兌派兵包圍了沙丘宮,殺死了叛亂的安陽君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禮,並活活餓死老趙。老趙的罪名是什麼呢?窩藏反賊!畢竟趙國國君是趙何,趙章謀反兵敗後老趙還想保護長子免於一死!

    趙何後來成長為一代明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引導趙國跟秦國對抗,不落下風。趙何任用樂毅和平原君為相,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趙奢為將;對外以理折服強秦,對內整頓稅收,使得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趙何主政期間,史書對趙國的評價是:抑強齊四十餘年,而秦不能得所欲!

  • 2 # 談古論金

    先說結論,趙武靈王去世的時候,趙惠文王還是一個年幼的國君,困死趙武靈王的實際上是公子成(趙成)和李兌,此事的責任不能算在趙惠文王的頭上。

    據說沙丘之亂時候公子成和李兌曾經就是否請示趙惠文王有過商討,按李兌的想法是要請示惠文王如何定奪,公子成卻認為惠文王不會親口下達如何處置父親的命令,最後罪名肯定歸在他們自己頭上,還不如專擅行事,反正這個結果趙惠文王一定會接受。

    從這個商討的具體情況看,公子成比李兌更老奸巨猾一點,惠文王也是裝傻樂見其成,但是考慮到惠文王當時只有10歲出頭一點,他或許只是被動接受這個事件結果,而不是處心積慮下一盤大棋。

    事實上,趙武靈王去世後,趙國的政權由公子成和李兌把持,公子成不久病逝,李兌獨擅趙國國政,大約在10年後,李兌才被成年後的趙惠文王罷免。

    總之,趙惠文王是趙武靈王被困死的政治上的得益者,但是要說他負有主要責任有違人倫,或許還是談不上的,以他當時的年齡與權柄,事前事中要阻止自然是不可能,事後要清算掌握大權的直接責任人也根本無法操作。

  • 3 # 史論縱橫

    諡號在《辭海》中的解釋是:“ 帝王之諡,由禮官議上, 臣下之諡,由朝廷賜予。”換句話說,就是君主死了之後,由朝廷給上的諡號,是一種蓋棺定論的評價。

    只不過要根據一些規定,比如諡號為武的,一般都是開疆拓土,諡號為文一般都是治國有方,但是總體上來說,不是亡國之君,跟兒子沒有什麼太大的矛盾,諡號一般也都差不多。

    趙武靈王可以說很傳奇性的人物,主政期間對趙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主持的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使得趙國一躍而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僅次於秦國的國家。

    其最大的貢獻是在抗擊北方匈奴上,中國古代史擴張一點就是抵抗北方少數民族史,所以後世史學家對趙雍十分推崇,梁啟超更是評價趙武靈王是皇帝以後的第一偉人,然而趙武靈王死的時候,大家卻不這樣認為。

    趙武靈王就是趙雍的諡號,“武“”靈”兩個,“武”為褒義,而“靈”為貶義,按照東漢諡號和廟號專家蔡邕(蔡文姬的父親)在《獨斷》中解釋:“克定禍亂曰武,亂而不損曰靈”。

    可以說是對其一生較為客觀的評價,功是功,過是過,那麼趙武靈王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為什麼會有過呢?

    這就得從趙武靈王在位後期說起了,趙武靈王27年的時候為了面對錯綜複雜的戰國形勢,打算把王位傳給兒子趙何,全力抓政治;而自己稱主父(跟太上皇差不多)專門抓軍事,不愧是能搞出胡服騎射改革的君主,趙雍還是有一套的,這恐怕是中國史上最早的,或許是唯一的“國家元首二元制”。

    在此期間,成績也是有的,在趙惠文王三年的時候,趙雍率領趙軍滅了趙國一直想要兼併的中山國,使得趙國的國力達到了巔峰。

    然而這個時候,趙雍犯了一個無法理解的錯誤,趙雍竟然後悔了,不希望趙何擔任君主,而想把王位傳給自己的長子趙章。

    原來趙雍繼位的時候娶南韓夫人剩下長子章,後來有納了趙何的母親為妾,趙章的母親去世後,趙雍就立趙何的母親為王后,趙何因此得寵,趙何母親去世的時候,懇求趙雍將來立趙何為趙王,趙雍最後答應了。

    等到趙雍打下中山的時候,看到自己的長子公子章沒能繼承王位,反而要向他的弟弟稱臣就動了惻隱之心。

    實際上,趙雍當初立趙何就不是正確的選擇,趙章本來就是嫡子,並且追隨趙雍南征北戰,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而趙何當時根本就沒有什麼政治軍事經驗,立趙何本身就是依靠對其母親的寵愛。

    趙雍反過來味的時候,自然就後悔了,趙惠文王四年的時候,趙雍接見群臣,想要把趙國一分為二,將代地封給長子趙章,令其為王,這種行為自然招致群臣的不滿,最後只得作罷。

    後來趙雍領著他的兒子趙章和趙何一起去沙丘宮(自己的墓地),這個時候公子章決定發動兵變取代趙何,最後發生沙丘政變,被趙何察覺,當時支援趙何一派的公子成和李兌追殺趙章到了趙雍的沙丘宮,最終將沙丘宮一起圍上了。

    趙章被殺死後,公子成和李兌認為,如果這個時候撤兵,以後主父找後賬,兩個人都沒有好下場,但是又不能殺了主父,這樣趙何也不會放過他們,最後他們決定繼續包圍沙丘宮,而讓裡面的人都出來,就是不讓趙雍出來,最後英雄一世的趙雍“主父欲出不得, 又不得食, 探爵毅而食之, 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 ”

    可以說,趙雍選擇趙何繼承王位已經犯了錯誤,而後又想要廢掉趙何,立趙章為王更是錯上加錯,最終導致政變的發生。

    趙雍的悲劇完全是他咎由自取,公子成和李兌後來都是掌握趙國政權的人,因此在後來評價趙雍的時候給一個趙武靈王已經不錯了。

    沒有人會認為趙何在這件事情中餓死自己的父親有什麼不對,最後趙何死的時候,君臣評的諡號是惠文王,全是肯定的意思,“文”和“惠”都是沒得說的,比如秦惠文王也是一代霸主。

  • 4 # 愛笑的呂家姑娘

    趙武靈王可以說很傳奇性的人物,主政期間對趙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主持的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使得趙國一躍而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僅次於秦國的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染頭髮有味道很重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