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條人作戰指揮部辦公室

    最疼愛的兒子死了,最愛的妻子也死了,從小顛沛流離,性格難免有些偏激,晚年後精神不濟,偶爾剋制不住自身情緒,造了許多殺業

  • 2 # 搬不動的小強

    1.很簡單,託孤的需要。

    2.王朝更替,歷來是血流成河,尤其是像朱元璋這樣從貧民階層成長為開國皇帝,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他怕過誰來?

    3.但他還是很害怕的,怕啥?怕他的萬世江山後繼無人……怕有人欺負他的後代子孫……

    4.本來朱標是一個非常稱職的接班人,無論是威望、學識或者個人能力,以及作為接班人的班底,都是最合適的選擇。

    5.但是,他死的太早了……比他爹死的還早……

    6.立嫡?立長?這也成了擺在朱元璋面前的難題……本來他可以選擇直接立朱標之後的已經成年的嫡子,這也說得過去,但朱元璋對朱標的感情很深,使得他還是選擇把皇位傳給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7.這下子就有了隱患了……朱標是跟朱元璋部下那批大軍頭一起打過仗的,他不怕那些軍閥將領,相反還有這極高的威望;但朱允炆不是,他在軍中、政界毫無根基可言……連基本的班底都欠奉……那等朱元璋撒手西去,那些桀驁不馴的軍頭稍微有點野心,朱允炆根本彈壓不住啊……

    8.得,趁著老子還有口氣,把那些刺頭、可能會鬧事的,挨個都收拾嘍……這是朱元璋作為一個爺爺(而不是皇帝)的基本心態:我孫子要當家,你們光口頭表示效忠可不行,最好是跟我一起去另一個世界繼續服侍我——不光藍玉這些武將,就連李善長這些文臣也沒能倖免……

    9.同時,朱元璋為孫子也留下了看守江山的幫手,那就是他那些有著血親關係的叔叔們,比如燕王朱棣……在朱元璋看來: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有這些個親叔叔幫襯著,朱允炆的皇帝寶座能坐得穩……

    10.如果朱允炆不是那麼急吼吼要削藩,估計朱元璋的這個如意算盤就成功了。但建文帝完全沒有吸取西漢時七國之亂的教訓(一看就是個不讀書、不學歷史的傢伙)……所以歷史只能選擇了燕王朱棣……

    11.但是不管怎麼說,皇權還是留在了朱家,也不能說朱元璋的合計就完全失敗了……這種局面,總好過藍玉或者哪個大軍閥跳起來造個反、甚至改了江山的局面吧……

    12.朱元璋雄才偉略,這種可能性你也不能說他完全就沒準備……

  • 3 # 言午野記

    這其中有個分水嶺~~朱標的死!

    作為唯一一個乞丐農民發家的皇帝,朱元璋有強烈的危機感,總覺得手下那些人有歹意。在他兒子朱標沒死之前,雖然有殺功臣的事情出現,但多為這些功臣犯了錯。

    因為朱標也是從亂世中走來,能力也比較強,能得到他手下的信服。

    可是朱標竟然死了。他自己扶起來孫子朱允炆能力差的太多,朱元璋怕孫子無法掌控他的那些文武百官,所以開始剪除那些功勳元老。

    當然其中的殘暴針對也是那些當官的,對於平民百姓來說,朱元璋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到明亡時仍然有很多感念於朱元璋的。

  • 4 # 拾點知識

    你好,我曾經看過關於朱元璋的傳記,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後,對自己曾經的部下痛下殺手,這也是我曾經所不理解的。

    朱元璋出身農民,並不是直接繼承王位,因此他極度不自信。他文有劉伯溫、李善長,武有常遇春、徐達,可以說每個人都有其突出的優點,朱元璋可以從農民翻身做皇帝,因此擔心其他的人也會有與他相同的看法,推翻自己的王位,因此先聲奪人,剪除禍患。

    最後,我想他可能是擔心自己走後,接班人不能鎮住這般人馬,獲取在他走後推翻自己的江山。

    在歷史上可能只有"杯酒釋兵權"是最好的結局了。

  • 5 # 貝貝127554956

    專制體制下的人內心是壓抑扭曲的,像朱元章這種從底層走出來的人、經過一路的廝殺,早已對暴力流血變得麻木,一旦掌權,那是血脈噴張的快感,權力不受限制,於是人性就瘋狂了,甚至一天不見血就不舒服。

  • 6 # 星火辰

    所謂的殘暴是指殺戮功臣嗎?最悲涼也最激烈的,怕就是大將傅友德之死,傅友德是戰功僅次於徐達、常遇春之人,朱元璋在一次宴會上無故發飆,讓傅友德把他兒子頭取來。傅友德二話不說,回家割了他兒子的人頭扔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說:你怎麼忍心?傅友德說:你無非想要我父子的人頭而已。說完,自刎而死,血濺當場。朱元璋暴怒,將傅友德家人全部發配。

    晚年的朱元璋,殺功臣是他必須完成的目標,已經不需要理由了,功臣們大多心知肚明,能夠僥倖活下來的功臣很少。朱元璋真是因為太子朱標的死,對朱允炆的天下很擔心,才大殺功臣的嗎?這點不好去猜測。但是即便在朱標還活著的時候,朱元璋已經對功臣很不放心了。

    至於說朱元璋的殘暴,那肯定不是他年老後才有的,在其年輕時就已經有跡象的。一些史料中有記載,淮右之軍好吃人。什麼意思?就是朱元璋的軍隊曾以普通百姓為軍糧,這點和唐末的黃巢、秦宗權的軍隊幾乎沒有差別。只是後來朱元璋取得完勝,這些內容被掩蓋了。當然,朱元璋年輕時沒有大殺功臣,那是因為他需要這些人為他打天下,而並非是說他這個人當時就心慈手軟。

    朱元璋自己寫有皇明祖訓,是為了給他的兒孫們看,開頭就說,他年輕時備嘗艱辛、看盡人情偽詐。由此可知,朱元璋是人性本惡論的堅定支持者,因此,他對具體的人其實沒有什麼憐憫之心。而與他打天下的一個個功臣,那就是具體的人,他現實接觸的人,和對他的對手一樣,他對這些人都沒有憐憫之心。更何況這些人大多是什麼出身?大多是盜賊、無賴、暴徒出身,武將很多都是如此,朱元璋只是看到了他們的偽詐,而不是可憐。

    朱元璋殺功臣自然有為子孫著想的考慮,但最根本的是,他的心底深處,把人都看做虛偽奸詐的東西。這很容易理解,一個人自己有什麼樣的心理,也就容易把別人都看成這樣。他這種心理的形成,和他年幼時極為困苦的生活有關。

    朱元璋當皇帝后,三十多歲的標準像英武非常,到了老年的標準像慈眉善目,可他的心理卻和其標準像相去甚遠。歷來,對朱元璋的相貌大有爭議,很多人認為朱元璋是個大丑臉,標準像是不真實的。其實看看朱元璋子孫的長相,標準像即便有美化,也大概應該基本真實。只是他的內心,確實更像民間山寨版的畫像。

    但是不得不說,朱元璋對非具體的人,也就是籠統的百姓,不經常接觸的最大眾的人,他是仁慈的,因為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恢復生產。做為一個統治者,他既是成功的,也是仁慈的,從古就有這種說法,王者的仁慈和一般人的仁慈是不同的。但做為一個朋友或者共同創業的夥伴,朱元璋無疑是極為殘暴的,這種殘暴不是他晚年才形成的,而是他早就具有的。

    朱元璋絕非完人,但他的統治是成功的。

  • 7 # 羊又走丟了

    不能用簡單的“殘暴”二字來形容朱元璋,總的而言,其在位所為也著實不愧為一代明君!作為一個布衣出身的平民,他能登上帝位,這本身就代表了他的智謀和眼光。

    當政期間是非常勤政愛民的,且大力肅清貪官,經濟上,他發展商業,力圖以商業上的繁榮,帶來經濟上的恢復,同時達到國強民富的目的。農業上,他興修水利,發展生產,阜民之財。開創了“洪武之治”的盛世!

    朱元璋殺功臣有其的複雜性。不僅只為奪權以加強“中央”集權,為了讓朱允炆可以坐穩皇位,而大肆的誅殺功臣讓人所詬病。其實與功臣們的驕傲自大、為非作歹、把持朝政不無關係。朱元璋同時也是在治理腐敗。作為一個封建帝王,朱元璋的所作所為並沒有錯。他只是將一切反動的苗頭都扼殺在萌芽之時,從而完全的達到保證皇權的至高無上。如若是他放任功臣的權力,誰又能保證明朝在他手上不被推翻呢?

    對明太祖朱元璋的評價,不能戴“有色眼鏡”以視之,只因其出身低微就鄙視,更不能因為嗜殺、猜忌無度的性格。就無視他對當時國家民族及歷史的巨大功績!綜述以“殘暴”來形容朱元璋確實有些過了。從歷史上記載也可以看出,朱元璋不但善戰而且善謀… 建立大明後他的種種舉措也都應證了其執政理政措施的正確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杰倫和黎明都是著名歌手誰的唱功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