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enjamin2019
-
2 # Peteryeung
避免兩線作戰,英法已經對德宣戰了,戰爭無可避免。既然好不容易和蘇聯達成了協議瓜分了東歐穩住了蘇聯就決不能分兵作戰,要知道把整個德國國防軍拉到西線都沒有兵力優勢。而且元首需要斯大林的石油鐵礦石鎢礦銅礦鋁和糧食維持軍事工業運轉。
-
3 # 予獨愛康乃馨
德國當時的策略是蠶食周邊,德國高層包括希特勒對於戰爭,都沒有把握!透過蠶食匈牙利,捷克等國,德國嚐到了甜頭。當德國和蘇聯瓜分波蘭時,德國也沒有想到英法會對德國宣戰!德國和英法之間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不可能在這個時侯同時對蘇聯方向輕啟戰端!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德國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還有一點,希特勒的理想是整個歐洲(英國、蘇聯除外)。甚至希特勒希望德國擊敗法國後,和英國和解!然而丘胖子不願意和解。希特勒無法拿下懸在海島上的英國,資源又耗不起,只好轉頭打蘇聯,幻想擊敗蘇聯拿下巴庫等資源區!換句話說從一開始希特勒就覺得蘇聯就是荒蠻之地,本不想要,後來資源匱乏,不得不要!
所以德國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打蘇聯,而世仇波蘭是懸在德國背後的一把刀,萬一德國像一戰一樣深陷西線,波蘭很有可能從背後捅德國一刀!而當時的波蘭給人的影響就是牆頭草,哪裡有便宜就對誰動手。
-
4 # 浩蕩揚子江
柿子先揀軟的捏,希特勒先找實力弱的國家練手,看看英法有什麼反應。但英法的綏靖政策使希特勒的胃口越來越大,開始進攻波蘭。波蘭是和英法簽有同盟條約的,英法走投無路,只能與德國宣戰。因為凡爾賽合約的緣故,德華人對英法恨之入骨,早就制定好了進攻法國的計劃。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拉開了帷幕。而蘇聯並不是德國首要目標,希特勒擔心蘇聯在背後捅刀子,所以在完成對西歐的征服以後,騰出手來,先下手為強,開始進攻蘇聯。對進攻蘇聯,希特勒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吃盡了蘇聯嚴寒的虧,埋下了最後覆滅的種子。
-
5 # duh23333
希魔本意就是去進攻蘇聯,但必須要借道波蘭。當德軍進攻波蘭時卻遭到波蘭的盟友英法兩國的軍事威脅,所以希魔只得暫時放下攻取蘇聯的行動轉而對付西邊的英法。這樣就造成進攻蘇聯的時間表就被壓後了。
-
6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在這些建議中,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就是:德國應該先進攻蘇聯,而不是貪戀西歐的彈丸之地。
1、德國需要消除後顧之憂
在歐洲所有大國中,德國的地位可以說相當尷尬。這個國家地處歐洲的十字路口,東西方向均有歐洲甚至世界強國,對於德國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脅。
一戰時期,德國就是和西方的法國以及東方的俄國同時開戰,在兩線作戰的情況下堅持四年,最終戰敗。
對於這一點,參加過一戰的希特勒深有體會。所以他在制定戰略時,考慮的首要因素就是避免使德國重蹈兩線作戰的覆轍。
而將西方的法國和東方的蘇聯相比較,法國無論是國土體量還是國家實力都不如蘇聯。因此,挑軟柿子捏是德國行動的重要參考。
二戰前法國是當時的世界強國,不過相比之下蘇聯的國家實力則更為可怕。
首先蘇聯是世界上唯一的共產主義國家,他在斯大林模式的推動下用短短十年時間,已經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建立了強大的國防工業體系,這使得蘇聯能夠從容面對任何來犯之敵的侵略。
另外,斯大林模式帶來的恐怖動員能力也是蘇聯難以戰勝的重要原因,斯大林模式可以使蘇聯集中儘可能多的資源來辦大事。面對法西斯等外國入侵時,蘇聯的強大動員能力,更是可以組織起源源不斷的兵源。
除了強大的國防工業體系和恐怖的動員能力,蘇聯令人咋舌的巨大國土面積也是蘇聯難以戰勝的重要因素。從蘇聯的最西端到蘇聯的最東端共跨越了超過10個時區,東西長度超過1萬公里,這是任何一個東西方向進攻蘇聯的侵略者都難以承受的戰略縱深之痛。
對於德國而言,蘇聯是潛在的最大威脅。想要稱霸歐洲,甚至世界,就必須要擊敗甚至完全消滅蘇聯。
為了能夠徹底擊敗蘇聯,德國必須要消除所有的後顧之憂,也就是將所有潛在的相對弱小的力量消滅乾淨,只有這樣,德國才能夠在實力膨脹的基礎上同蘇聯決戰,爭取畢其功於一役。
這樣的全盤考慮,註定了德國只能先拿周邊弱小的國家先開刀,希特勒消滅對手遵循的原則是由弱到強,所以最為強大的蘇聯排到了最後。
2、德國想要徹底取得主動
一戰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的格局,特別是歐洲的格局。而蘇聯的建立,則成為世界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
和幾百年前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引發封建統治者的恐慌一樣。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也同樣讓資產階級國家惶惶不可終日。
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有先前對立的資本主義國家此時全部組成統一戰線,眾志成城,對新生的蘇聯進行殘酷的干涉和圍堵,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45年二戰結束。
德國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重要成員,當然也是圍堵蘇聯的重要一環。當1929年經濟危機衝擊全球,資本主義世界大資本家束手無策時,他們不得不默許希特勒法西斯的上臺。
而法西斯是天然的反共先鋒,這使得納粹德國成為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對抗蘇聯的橋頭堡。
20世紀30年代以英法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推行綏靖政策,暗中支援納粹德國發展,其目的就是為了促使蘇德儘快火併,使資本主義國家能夠從中漁利。
這一點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賬算得清清楚楚,尤其是被當槍使的德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德國遵從資本主義世界的意願,揮師向東進攻蘇聯,雖然他們可能不會反對德國進攻蘇聯,但是他們卻可能在蘇德鏖戰時,在德國的背後插上一刀。
資本主義世界不喜歡蘇聯,但更不喜歡德國法西斯。
基於這樣的考慮,進攻西歐就不僅僅為進攻蘇聯消除後顧之憂的問題了,而是為了自身生存不得已先下手為強。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7 # 王保平安
二戰之初德國並不是太強大,希特勒需要先擊敗幾個弱小而且軍工發達的鄰國,讓自己做大做強後,利用鄰國的資源才可以發動更大的征服。當時德蘇剛簽訂同盟條約,這讓德國暫時消除了東方的威脅,得以先行發動資源之戰。取得了瑞典的鐵礦和羅馬尼亞的石油,捷克斯洛伐克的軍工,再加上廣大征服地的人力,英國的威脅消除,希特勒取得了東征的充分條件,開始了他蓄謀已久的打擊蘇俄的龐大戰役。希特勒做得沒毛病,可惜功虧一簣。
-
8 # 李渝泉1
從希特勒的德國來講,有幾個因素制約著,第一,是根據德國自身實力逐步發展的情況而定。希特勒德國的經濟和國防實力發展雖然是迅速,但也需要一個過程。等希特勒德國發展到一個強大的階段的時候,自認為有戰勝蘇聯的把握的時候,他才敢於動手,這是發展和時機的問題。第二,是希特勒德國軍事侵略進行到一定程度的需要。看希特勒德國的侵略策略,是從攻打一個一個的小國開始,是從自己周邊國家開始,然後是越打越大,越打越遠。打到後來石油資源緊缺,所以他要攫取蘇聯的石油。同時他也是認為蘇聯是意識形態上必須消滅的敵人。第三,野心膨脹的驅使。如果希特勒德國一開始打蘇聯,既沒有侵略的幫手,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而當他侵略了一些國家之後,既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又蒐羅了一些幫兇,所以膽子才肥了起來。如果前面希特勒發動的侵略戰爭都不順的話,那麼希特勒也不敢發動後面的戰爭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可以從希特勒的(我的奮鬥)書裡,看到希特勒大致野心,希特勒德國首要目標是打破(凡爾賽和約)的對德國夾鎖,蘇聯並不是凡爾賽和約的締約國,二戰爆發和這個糟糕到頂有很大關係,西方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大錯,妄圖奴役德國這個充滿活力的民族,讓德國民族主義大反彈。希特勒德國首要任務就是清算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壓迫。希特勒在書中清算完西方,然後才是東方,為了德意志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