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斷地創業者

    我認為一個人的性格方面的特性大部分是先天遺傳的,如果想通過後天的努力去改變,僅僅透過看書去改變一些性格方面的特徵,我覺得是特別難得。

    我的人生經歷是比較坎坷,也是性情中人,所以我的經驗是性格方面比如(包容心)的形成是在一個人經歷的實踐中慢慢磨練的,要擴大包容心,最好的方法是成為一個部門的管理者,管理員工的同時再結合理論知識管理自己的心態,讓自己的包容心態形成一種慣性,長期堅持下去,就會有一顆強大的包容心。

  • 2 # 王稻Feng

    看老人們寫的書,或者人生活到了一定透徹階段的作者寫的書。比如龍應臺寫自己和孩子、和媽媽的相處,對親情有更深的的理解和寬容;楊絳先生的書,真的非常樸素自然,恬淡地就像你外面對著一個和藹慈祥的老人,那種心態和對所有一切的寬容讓人深深感動

  • 3 # 真源道醫

    看論語,大學,中庸;論語上說,不遷怒不貳過。不遷怒,就是不會把自己的不良情緒轉移到別人的身上去。孔孟之道讓我們效法聖賢智。聖賢是不會把時間精力花在生氣上火上去的。

    看《黃帝內經》,《內經》上講百病皆生於氣。怒則氣上,傷肝。恐則氣下,傷腎。 思則氣結,傷脾。悲則氣消,傷肺。。驚則氣亂,傷心。人為什麼會生病呢?人為什麼會死呢?人是怎麼死的呢?人——都是氣死的。

    看道家的書,老子的書,莊子的書,道家做人做事是不走到事物的對立面。看老子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生命短暫,哪有時間來生氣上火上。我們的心臟只有拳頭那麼大小。不要把所有的不高興,不快樂,煩惱,痛苦都放在心裡面,那樣就不快樂了。還是把快樂,包容,理解放在心裡吧!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凡事看到好的一面,讓內心充滿快樂。

    看佛教的書。看看地藏菩薩本願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切不離因果。學學彌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天下小肚雞腸之人。

    看王公鳳儀老先生,劉友生老先生的書。王公鳳儀老先生,劉友生老先生他們沒上過一天學,有讀個一天書,可是他卻稱為當代的活菩薩,大聖人。他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解除疾苦,和睦家庭。告訴我們怎樣做做兒子,怎麼樣做父親,怎麼樣做妻子,做兄弟姐妹怎麼樣做朋友,告訴我們怎麼樣定位自己的人生。王公鳳儀老先生還培養了許許多多的聖賢。

    他們的書非常值得一看,天天看,月月看,年年看。

    真源子~悟修

    己亥年正月十八

  • 4 # 紫檀84955912

    培養各自的包容心,其實是個很複雜去的事情。它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比如人成長的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生活社會環境所形成的主客觀行為意識,人生經歷很關鍵。當然透過人生經歷,有意識的去讀一些書籍,或是關注一些比如宗教類書籍是可培養人的包容心的。正統的幾大宗教都是勸人行善、慈悲、放下,有愛心、博愛,守身休己的。當然也可以廣泛的都一些偉大任務的傳記體驗一下他們成功偉大下的包容心。

  • 5 # 藝寶68059091

    讀書很重要懂得如何去讀懂,悟透,運用。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懂得“捨得”,多讀聖賢書,比如哲理,國學,論語……

  • 6 # 夏薇496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從我的體會覺得包容是修行中最重要和需要反覆溫習的一個人生內容。差不多可以說,人生修行最難和最重在包容,人生路漸行漸寬。

    我理解包容的含義是,包:接納不同;容:寬容。

    我覺得包容有兩個層面的含義。為摯愛包容:愛孩子,願意修煉自己心平氣和,溫和的去教育孩子;對愛人親朋也是需要寬容,最重要的關係更應包容,因為對自己恩情最深。還有一個含義生活中也常會碰到的修煉遇事不生氣,不拿別人的缺點懲罰自己。

    兩個層面是交織的,不管是愛親朋或不生閒氣,都與修煉不生氣直接相關。

    根據題目,接下來分兩點分享:讀的這方面的書和修行的方法感悟。

    我讀過的對我修煉包容影響大的書和句子梳理如下:

    1.伏爾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2.聽林棲品讀詩經,林棲老師經常著重強調兩點:思考;詩經及好的作品正因為有不同的解讀,千百年來生命的魅力經久不衰。相容幷包,容納不同的觀點,君子和而不同。

    3.子曰的人不知而不慍,是我一陣經常修煉幾年的金句。及另外一姐妹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不知,患不知人)遇到事時想想這兩句,頓覺心平氣和、心曠神怡。

    4.《聽南懷瑾講幸福人生經營課》白雪編著,對我修煉寬容益處很大,我經常會翻翻這本書寬容的章節和故事描寫。

    5.《論語》,《論語別裁》。論語是寫人性的經典讀本,有一次在【林棲品讀詩經】群裡我請教林棲老師推薦有什麼不抽象晦澀寫人性方面的好書,林棲老師推薦《論語》,令我恍然大悟。想想是啊,可不是!

    在更早的時間我曾詢問或林棲老師關於善和惡,如何看待和對待?林棲老師回覆一句“非己之所欲勿施於人”慢慢體會,挺有深意的。

    三月我將參加的西山緣國學經典人文讀書會閱讀主題是《論語別裁》南懷瑾著述章節,修煉如何看待和對待俗話說的“惡”,修心平氣和:

    為政第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里仁第四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6.《聽蔣勳講紅樓夢》傳遞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和世界觀,全面看待人,《紅樓夢》描寫的現實生活中幾百號人物,有優點和缺點,不是非白即黑。

    還有一點印象深刻的,蔣勳講到卑微者有其歷史原因,趙姨娘是大家不喜歡的角色,但蔣勳講到趙姨娘的個性形成歷史,趙姨娘的身份在賈府中是被擠壓被打壓的,尤其王熙鳳看不上她,被王熙鳳擠壓,而趙姨娘在王熙鳳面前,敢怒不敢言。加上個人性格和見識的侷限,趙姨娘遷怒於兩個孩子,對賈環說特別難聽的話,結果無意中打壓形成賈環的自卑性格。趙姨娘和探春的對抗等一系列惡劣的表現是她被壓抑人性的一種扭曲發洩。以前可惡的趙姨娘在蔣勳的解讀中瞭解歷史根源,可修得平靜看待。

    7.讀歷史明智,心胸開闊:五經講到《尚書》,《春秋》,尚書講過去發生的歷史故事,懂過去知未來。《春秋》屬辭比事,現在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處理的方法。春秋是個天平,當生活中受到無端傷害時,一句“公理自有春秋”可讓人心平氣和,也學習了事情的歷史根源。

    《尚書》和《春秋》是我打算定要讀正在訂的書。

    8.林清玄《情的菩提》“金箭和銀箭”這篇講到無毒不侵的智慧,隨遇而喜樂的心境,非常好。

    9.多讀文學名著,有益於多理解人、關懷人,愛的一個要素得先了解。

    10.《愛的藝術》《愛的五種語言》《卡耐基《人性的弱點》》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書,多理解人,多傾聽,心靈也更心平氣和,生活更美好。

    很多有寬容的美好願望,俗話說知易行難,關心關鍵還有如何修煉的方法問題。

    從我的感悟體會,我覺得宗教信仰的“唸經”方法很好,有的道理和智慧已經明瞭,不必再費盡腦力去深究,執行就可。對寬容的句子念上幾遍多念幾遍就好,這時別深思太多。

    真實的事情,有一次碰到一位,對方做錯了事不講理怪我頭上,態度還很衝,正碰上我忙沒休息好,當時我情緒上來了,挺生氣的。我不愛爭吵,而且對方身體不太好,覺得不應該和對方吵,怕控制不住情緒,我馬上看了一眼《聽南懷瑾講幸福人生經營課》,我都沒開啟書看,真的是真實是麼神奇,我馬上心平氣和,平和的去溝通,結果化干戈為玉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學習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