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梁國學
-
2 # 歸藏易數硃紅兵5331
夏的很多事情都在傳說中,沒有實際的物證。
傳說和事實都離不開科學。
夏是在洪水治理過程中產生的。持續多年的災難讓整個群體都變得低調,
1、先說居住環境上依山而建,為了防止再次遭遇洪水淹沒。
2、飲食習慣開始變成雜食,種類繁多。因為洪水環境下,上萬人的吃是個大問題。我一直堅持,像蓮藕之類的食物就是在那個時候當成主糧的。
3、從公有制變為私有產權,因為群體治水和養活群體慢慢的發展成為偷懶窩工的肥沃環境。公有制度成為偷懶者的藉口,只要私有制度,部落才能減少包袱和壓力,讓大家自己付出,自己收穫。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和財產,慢慢的開始有了方國的概念。
4、祭祀祖先和上天在洪水災難中沒有得到體現價值。巫師階層被廢棄,私有制度下缺少了供養,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溫飽。舜的祭祀活動演變成了大禹教人挖藕的禹步舞蹈。
5、禹鑄造九鼎,讓分封的方國上供。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係確定下來。
6、治水更重視科學,恢復過來的農業生產更科學的種植,記錄節令才能保證農業豐收。積累經驗才能獲得更多收穫。結繩記事影響了推廣,開始使用符號記錄時間節氣。慢慢的積累了文字的起源。
7、不斷地化整為零。不斷地分封。為了更快的發展。統治階級不斷的把之前的災區分封出去,沿著黃河向西分。造成了大面積的繁榮,也造成了統治階層沒有核心大城。大家都差不多的佈局。
8、內部鬥爭,在誰都不強的基礎上,只能互相聯合,制約異類。主要是討伐還有婚配遮蔽的辦法。
9、災難之後,更懂得生命珍貴,多了相容關愛,少了血腥殺戮。
10、從上到下都是簡樸的生活方式。有點實力都是去擴張土地。華人現在還是這樣,第一代的創業者都是想著擴張而不是享樂。
11、不斷地積累,守財奴一樣的。不過分強調和別人的不同,更廣博的友情關係,在和其他部落交流中更是這樣。
12、形成以鹽和臺灣貝殼為貨幣的貿易方式,對九鼎上供的方式進行補充。東西文化和貿易慢慢發展。
(期待更多的精彩)
-
3 # 秦客逸民
夏朝比起以後的其他朝代,算是一個特殊的朝代,氣質風俗都獨具一格。
中國古代史宏觀上主要分為先秦時期和後秦時期,先秦時期是中華文明的起始和形成期,後秦時期是中華文明的傳承期。很多人說秦始皇的制度傳承了兩千年,其實這樣說是不太準確的,實際上清朝以前的2000年,傳承的主要是漢朝制度,也就是周秦制度的結合,禮法並重。所以說將華人稱為漢人,是名副其實的。
雖然漢文明也稱為華夏文明,但是跟真正的夏文明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漢人尊儒術,有著濃重的周文明痕跡。
周朝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朝代,是一個“鬱郁乎文哉”的朝代。周朝在文字上有了突破性進展,文字系統徹底成熟,文人輩出,文言文的寫作達到了巔峰狀態。周人處事,動靜皆文,凡事都有說法,有講究。到了“文勝其質”的地步。而夏朝的時候,文字系統還不成熟,文化積累也不多,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淳樸度日,順其自然。而且夏朝時地廣人稀,人口少,資源多,爭鬥少,在風平浪靜的時候自然地和睦相處,在有災害的時候自然地同舟共濟。沒有過高的追求,沒有繁文縟節,沒有相害之心,自然而然,其樂融融,父子融洽,都享受著天倫之樂,“小康”生活由然而生。
禹是夏朝的開創者,他的風格也影響了整個夏朝的風格。禹不是一個儒者,而是一個崇尚工業科技的人。夏朝人沒有拘束在禮教的條條框框之中,在過著淳樸生活的同時,又大力發展手工業。夏朝的官吏都以禹為榜樣,勤勉政事,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部分官員甚至到了焦身苦思,為人民服務的地步。
夏朝是儒家很少提到的朝代,卻是墨家大力推崇的朝代。墨家兼愛、非攻、尚同、務實等很多思想都源於對夏朝的研究。
其實,近現代的新文化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重返夏文明。擺脫禮教的過分約束,進入自由解放的狀態,大力發展工業,官員為人民服務。
-
4 # 北國有四季
朝代如人,因為人是朝代的創造者,所以,朝代的氣質等同於締造者的氣質和性格,而且,這種由其締造者賦予的氣質,可影響到其王朝的終結。
夏朝的氣質是什麼?首要分析夏朝的締造者,啟的性格。
啟出生的年代,人類最大的敵人已由野獸轉為大自然,地震山洪繁發,啟的父親禹做為當年治水的主要執行者,走遍四方,偶然與啟的母親塗山氏相遇於臺桑,禹的賢名已傳遍部落,而塗山氏的美貌也吸引了年青的禹,但相逢時短,禹志在江河大川,分別不久,生下啟後,塗山氏就在對禹的思念中故去,而啟聰明狡智,部落眾人成了啟的衣食父母,因此,啟對族人的親情勝過父親禹。
這也為後面啟違父命,為族人爭取更大利益埋下伏筆。
當年,流行的是禪讓制,堯讓位於舜,舜讓位於禹,實際上,禹也選好了繼承人益,但從小吃百家飯的啟野性難訓,他以部落親情為紐帶,利用父親在位期間積蓄的力量,打敗了益,從而奪取了部落的大權。
有史家將這段歷史稱為世襲的發端,但我認為,世襲應是父打基礎子繼承,但具體到禹啟,則是父親並沒有讓啟繼位的想法,啟依靠自己的力量,獨自奪的天下,故世襲並不恰當。
啟奪取部落大權後有幾個重要歷史事件。
其一是鈞臺之享,即啟召集其它部落,爭取支持者,確立自己天下共主地位。
其二開啟甘之戰,征服不服從自己共主地位的有扈氏,勝。
內外臣服,啟開創夏王朝。這也是家天下的開端。共傳十四代,亡於桀。
那啟具有什麼樣性格,強悍智慧,極具侵略性,與後世帝王相比,顯很粗糙而野性,而由其締造的王朝,其制度麼政治體系,也處在一個摸索的階段,沒有可借籤的歷史和對像,所以其政治體系必然存在諸多漏洞,而這也是導致夏亡的一個主因。因此夏的性格或氣質,是野性未加修飾,即狂暴又不失智慧,這恰恰是那個時代所應具備的性格。
借用《亮劍》中李雲龍對傳統的理解,“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從小就背這個朝代歌,以史為脈絡,想問下那麼作為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我們華夏的起源年代,夏朝有什麼好的風俗習慣,有什麼氣質,能以例項子舉證就更好了
回覆列表
夏朝君主,夏朝時期的最高統治者。夏朝為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前21世紀夏朝開國國君開創了家天下的制度,共傳14代、17位帝王。
夏朝建立了武裝,設立了官職、監獄,制定了刑法,這一整套國家機器的設立,說明夏朝已經具備了一個國家的特徵;
經濟上,夏朝屬於金(銅)石並用時代,其經濟的初步發展為後代經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文化上,夏朝的一些突出的文化成就如夏曆,對後代影響深遠。
夏朝的軍隊,是為了維護統治而發明的專職征戰的工具。夏以前,各部落、部落聯盟之間的征戰由部落內部的青壯年男子負擔,夏建立後,中原形成了統一的部落共同體,並出現了國家機構,因此專職戰鬥的隊伍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徵三苗,稱他所統領的軍隊為“濟濟有眾”;啟徵有扈氏,嚴厲告誡所屬的軍隊要嚴格聽從他的指揮。足見當時已有強大的軍隊。《甘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軍法。
夏朝統治者為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建立了一支奴隸主軍隊,於是原始形態的兵制也隨之產生。夏朝軍隊由夏王掌握。
在確立啟的統治地位的甘之戰中(甘在今陝西戶縣西),啟要求全體參戰者要嚴格執行命令,對勇敢作戰、執行命令的人給予獎勵,反之則予以懲罰。據《尚書·甘誓》記載:“用命,賞於祖;弗用命,戮於社,予則孥戮汝。”
可見,夏朝的軍隊已經有嚴格的紀律。由於夏朝處在階級社會早期,生產力還不是很發達,因而夏朝的軍隊數量不多。例如,夏五世國王少康逃亡到有虞氏時,住在綸(今河南虞城東南),只有500部屬。後來,少康聯合斟尋氏和斟灌氏兩個部落,推翻了竊據夏朝的寒浞,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