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杳杳無歸期

    我認為大秦帝國的確是死於仁慈,也的確是死於殘暴。死於仁慈是因為大秦帝國並沒有對六國殘留的王公貴族趕盡殺絕,秦末大亂起初是農民揭竿而起,到後來就都是六國的餘孽了,比如埋葬了大秦帝國的項羽,等秦末大亂把六國的餘孽都消耗乾淨後,新生的大漢帝國也傳承了幾百年。而死於殘暴也的確是因為大秦使用民力過度,剛剛統一,六國民眾還沒有歸心,就這樣役使民力,使得大秦搖搖欲墜。

  • 2 # 百家品談

    秦朝是一個統一的大國,是一個複雜的強國,它的滅亡都摻雜著各式各樣的原因的,無論是仁慈也好,殘暴也好,並不是單一而論的。我也冒昧的總結幾點秦朝滅亡的原因?

    1 大興土木工程 國家超負荷運轉!

    2 苛法 秦朝依法治國 法令的嚴酷令人咂舌!

    3《秦國郡縣制》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秦國的滅亡!

    《郡縣制》有一個最大的弊端,就是全國各地沒有封王,沒有親王導致地方無兵權(中央集權 權利都在皇帝身上), 當地的郡守如同擺設,當秦末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的時候,地方無實力撲滅那一點星星之火,這一點小事還得請示二世皇帝胡亥,山高路遠 信使從大澤鄉到咸陽 打個來回(1500多公里) 再派兵去剿滅起義軍(陳勝吳广部隊。

    4南征北戰 開發嶺南

    5繼承人問題 秦始皇沒有立太子!使當時動盪的秦國雪上加霜!

    6,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統治者殘暴,失去民心,有志者領先起義,收得天下人心,導致大秦最後的滅亡。

  • 3 # 超越愛影視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其他六國的大臣,都沒有被殺,只是把他們流放,只是讓他們與自己的勢力分開了,這是一大隱患,如果秦國一亂,這些人就會帶頭造反,雖然他們沒有權利了,但他們的名號是在的,就比如劉備,他就是依靠一個名號起家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這就叫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秦朝為什麼敗的這麼快,就是因為有這些人在搗亂。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修正道路、建長城、建秦直道、建阿房宮,建秦皇陵。除了建阿房宮,建秦皇陵外,其它都是利國利民的,而且都是發工資的(除了六國的罪臣)(趙高掌權後有沒有發工資是未知,這應該也是為什麼秦始皇在的時候沒有人造反的原因之一。)

    秦國被滅最大的原因還是趙高,他結黨營私、排除異己、除掉胡亥想自己當皇帝(趙高也是姓贏的),那時朝廷中能與他抗衡的官員,已經少之又少,但團結就是力量,官員們都反對,他沒有順利的登上皇位,他把好好的秦朝弄得風雨飄搖...風一吹就倒了

  • 4 # 腦洞趣味歷史

    秦朝在歷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並開創了延續千年的君主制度。但同時,它短暫的命運也讓後人很難去了解那個時代究竟發生了什麼,只能從後代儒生的記載中看見秦的殘暴,可秦朝真的是那麼殘暴嗎?隨著阿房宮遺址、裡耶秦簡、雲夢睡虎秦簡的挖掘,卻又讓我們發現秦朝並沒有後人所描述的那麼殘暴。

    今天,我們便來看看與殘暴相對的,另一個秦朝的模樣。

    秦始皇

    秦始皇的一生可以分成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對應的敵人為:1、掌權前的嫪毐、呂不韋兩個政治團體;2、掌權後的六國;3、統一六國後的民眾問題。

    一、嫪毐、呂不韋

    對秦始皇而言,他出生在趙國,並且是在長平之戰之後人人恨不得殺之而後快的趙國。他的父親和呂不韋獨自逃走,直到秦始皇九歲的時候,趙國為了和秦國換取和平,才把秦始皇送回了秦國,這是他第一次登上了秦國的領地。

    至於秦始皇和母親在趙國的經歷,可以設想在秦朝剛剛坑殺了趙國四分之一的人口,又在邯鄲之戰中差點將其滅國之後,一位掛著秦朝王子身份又毫無威脅的孤兒寡母在群體環視中,會是怎樣的生活狀況,他的朋友大概只有當時同為質子的燕太子丹了。

    呂不韋劇照

    13歲登基的嬴政並沒有獲得權力,還要把呂不韋成為“仲父”。直到他22歲加冠掌權時,又多了一位“假父”嫪毐,而這位吃相更難看,竟然聯合九卿在內的政府高官打算先發制人,殺死嬴政,他的母親態度是站在嫪毐一邊殺死自己兒子。對於造反這件事,歷來是國家大事,可秦始皇的處理只是誅殺首惡,至於依附著的態度是“及其舍人,輕者為鬼薪。及奪爵遷蜀四千餘家,家房陵”,所謂“鬼薪”是指為宗廟負責砍柴。

    並且,對於嫪毐、呂不韋這樣的違反罪,秦始皇的做法是“自今以來,操國事不道如嫪毐、不韋者籍其門,視此”。

    樊於期劇照

    與對待不忠之人態度相反的是,從秦始皇在位起,對待忠臣的態度都非常寬容,像李信二十萬秦軍敗於楚國,都沒有對其進行軍法處置。而唯一一位被仇視的還是敗於李牧,然後背叛秦國逃往燕國的樊於期。

    二、對六國的態度

    秦朝統一時的秦華人口大約300萬,而六華人口合在一起大約2000多萬人口,對於一個剛剛統一的王朝而言,國仇家恨、財富分配、語言文化、王室後裔、人才等等都是巨大的挑戰。秦朝的統治是沒有前例可循,秦始皇在處理這些問題時,他的目的是“黔首安寧,不用兵革。六親相保,終無寇賊。驩欣奉教,盡知法式”。

    為了達到這個要求,秦始皇做出了五項措施:

    1、對六國王室只要臣服者都保持容忍態度;

    2、讓熟悉帝國法令計程車兵就地任職;

    3、設立博士,招募六華人才參與議政(如扶蘇的老師便是儒學大師);

    4、承認六國百姓原本所擁有的土地,按照原本的份額,有主的依據歸本人所有(使黔首自實田);

    5、頒佈法令,細緻到“治道執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

    秦始皇圖畫

    從政策上來說,這些並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地方,只是秦朝和六國百姓的仇恨並不是那麼容易消磨的,在沒有長時間去消化超過自身近乎七倍的人口時,矛盾是很難消除的。各國文化不同,則語言不通、政令不達;錢幣不同,則商貿阻塞、交易不便。

    但六國的儒生自身也存在著極大問題,在分封制上、在封禪泰山上、在治理地方上,都採取了極為敷衍的態度。而這,也與嬴政設立博士想要幫助他治理六國的初衷嚴重違背。

    為了讓法治更加徹底“謫治獄吏不直及覆獄故、失者,築長城及處南越地”,凡是知法犯法的官吏一律發配邊境。

    石像

    三、民心難附

    秦始皇的情況最適合的就是那句“治大國若烹小鮮”,可惜時間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資治通鑑》公元前218年:始皇東遊,至陽武博浪沙中,張良令力士操鐵椎狙擊始皇,誤中副車。始皇驚,求,弗得;令天下大索十日。

    《史記》公元前216年:始皇為微行咸陽,與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盜蘭池,見窘,武士擊殺盜,關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值得諷刺的是,剛剛下達“使黔首自實田(六國百姓依據其本身原有的土地進行分配)”,換來的是米價從30、40幾錢漲了近乎40倍,還很巧的遇到了“盜匪”。

    萬里長城

    評價一位歷史人物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站在當代視角去看待,然後因為他人的意見左右自己的判斷。其實,更多時候,我們可以設想一下,自己若是處於那個時代,又會是怎樣一種感受,很多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

  • 5 # 白衣卿相67

    始皇殘暴?哪個事情能看出來?凡事都要放到當時的客觀環境和時代中去看。橫向比較一下,他做過的事,被滅的六國,哪個又少幹了?沒幹過也多半是實力不濟而已。至於焚書坑儒,區區滅殺一堆造反者,哪裡不合適了?還有他不仁慈的話,六國王室和貴族怎麼全都活下來了?所謂的斬草除根呢?所以不要拿所謂的小民意識去看待統治階層。而且當時的階層固化也不嚴重,下層人只要透過努力,進入上層社會不是很難,比現在21世紀都開放。所以別人說殘暴,所以你就認為殘暴?你有沒有比較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怎麼看待《流浪地球》IMDB評分比豆瓣評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