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菌茵JY

    自從鴉片戰爭一聲炮響,落後捱打的晚清王朝,簡直被人花樣欺負。

    除了那幾家瘋搶殖民地的列強外,好些並不怎麼強的“侵略者”,找機會也逮住大清欺負一把。比如歐洲弱國葡萄牙,這個明朝起就租了澳門,一直做乖乖狀的“老租客”,鴉片戰爭後也是徹底撕破臉,不但各種耍賴放刁“賴”房租,甚至還不停給大清朝赤裸裸威脅。還真嚇得大清“房東”咬牙吐血,一筆喪權辱國協議,就把中國領土澳門“過戶”出去。

    區區一個葡萄牙,都叫大清如此“大放血”,對上真正的歐美強國,攤上割地賠款的破事,大清朝當然也就更任人宰割,常見被宰到觸目驚心——除了客觀原因,關鍵還是自己腰太軟。

    但這腰軟了幾十年的大清,卻也真有怒懟“強敵”,甚至大揚國威的時候。比如,對上有“歐洲六大國”美稱的“強國”:義大利(“六大國”稱號為義大利自封)。

    清朝光緒二十五年(1899),即大清朝蒙受“甲午慘敗”才不到四年,義大利駐華公使馬迪納,就率領全副武裝的巡洋艦得意洋洋殺來。是年2月就向大清朝提交照會,要求“租借”浙江三門灣。先炫耀武力,再獅子大開口,這整個流程,是當時花樣宰割大清朝的列強們,常見的操作套路。但接下來,“坐等收錢”的義大利人,卻結結實實連吃憋。

    先是負責外交的晚清總理衙門,一改彎腰接照會的醜態,義大利人的這封照會,拆都沒拆就給扔了回去。接下來惱羞成怒的義大利人,開始不停挑釁,到是年4月,六艘義大利戰艦牛氣哄哄殺到上海,擺出要打一把的架勢,滿以為能把大清朝嚇哭,卻不料清王朝這次情緒穩定,反而一派“要打奉陪”的架勢。招呼了沒幾個回合,倒是義大利人膽先慫,艦隊灰溜溜撤走,“租三門灣”也不敢提,丟盡臉面的義大利內閣,也跟著捂臉垮臺。

    這場義大利侵略者輸的體無完膚的鬧劇,正是晚清近代史上難得的反侵略勝利:三門灣事件。

    那麼問題來了,雖說義大利國力有限,可至少比葡萄牙還是“腰桿粗”。內憂外患的大清朝,為何一反常態,這次難得硬氣了一把呢?

    即使拋開歷史恩怨與讀史立場,晚清這一段“懟翻義大利”的輝煌表現,都堪稱國家博弈史上,一場經典的範例。

    二:大清這次腰很硬

    從自身角度說,大清這次難得沒慫,還要歸功於自家實力厚實。

    雖說1899年,距離甲午慘敗才沒幾年,慘遭大放血的晚清海陸軍,元氣也還沒恢復。但軍隊重建也緊鑼密鼓。小站的北洋新軍已經成型,各支採用新式裝備的晚清陸軍,也都有模有樣。甲午戰爭裡遭受重創的北洋水師,此時也已重新擁有了五艘大型巡洋艦,主力艦“海天號”和“海圻”號,更都是排水量4300噸以上的鉅艦。雖說和英日等列強沒法比,但跟義大利的“遠征艦隊”,那是真有的打。

    而此時的義大利呢?卻是嚴重的外強中乾。雖然這次義大利發難,背後有老牌強國英國撐腰,義大利還被戲稱為英國的“貓爪”。可叫板大清時,這“貓抓”卻幾乎被打瘸了:1895年的衣索比亞戰爭,自詡“歐洲強國”的義大利軍隊,被武器落後的衣索比亞打的稀里嘩啦,堂堂“歐洲強國”,最後竟以賠款了事。然後1898年,義大利國內又爆發革命運動,正是內憂外患的時候。恐嚇大清?就是想從大清身上“找補”回來。

    以綜合實力對比,雙方一旦開戰,“主場”作戰的清軍,完全有能力叫想渾水摸魚的義大利人,付出比侵略衣索比亞更慘痛的代價。

    更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大清朝常見妥協退讓,但義大利這次鬧事,卻正趕上大清“退無可退”的時候。甲午戰爭慘敗後,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短短几年間,英國法國德國紛紛來“劃租界”,幾乎是東宰一刀西割一下。連帶著好些歐美弱國,也都跟著流口水。當時何止義大利打鬼主意?“過戶”澳門才十來年的葡萄牙,也磨刀霍霍要擴充澳門地界。連歐洲丹麥等小國,也捲起袖子要派軍艦,盤算著在中國搶塊地。這次若對義大利慫了,那後面“列弱”紛至沓來,鬧劇就得更多。

    所以,這次大清朝,也必須挺起腰桿面對義大利人——大清雖弱,也不是誰都能欺負的。

    三:有禮有節的外交行動

    首先一大進步,就是暢通的外交資訊。要知道,晚清外交一大敗筆,就是資訊不暢,要麼像甲午戰爭那樣,盲目低估日本實力,結果被揍的灰頭土臉。要麼就像跟葡萄牙談判那樣,盲目高估葡萄牙實力,被人連詐帶嚇就弄丟了澳門。但這次“三門灣事件”卻不同,義大利炸毛前,清王朝就透過法國政府(法華人巴不得義大利從亞洲滾蛋),把義大利的“老底”摸得一清二楚。這才少見挺直腰板,把義大利照會扔出去,直接來個啪啪打臉。

    而待到被打了臉的義大利人,派兵艦過來咋呼時,向來被列強聯手宰的大清,這次也充分利用了列強矛盾。法國俄國日本各國為了自家利益,明裡暗裡都“站”大清。英國雖說是義大利的後臺,英國駐華公使竇訥還主動給義大利站臺,不停給清王朝施加壓力。但在清政府交涉下,英國又申明“對義大利只限於外交支援”——想搶“三門灣”?你義大利跟大清“單挑”吧。

    “單挑”這事,清王朝這次,也是精神抖擻。特別是作為“前線”的浙江省。浙江巡撫劉樹堂早就做足準備,還犀利分析出義大利的“五弊”:一是義大利國家小,不用怕。二是義大利離的遠,戰線長。三是打這仗花錢多,義大利出不起。四是義大利沒殖民地,打仗只能用義大利兵,他死不起。五是就算義大利拿到三門灣,他國力弱,根本守不住。“單挑”?別說打退他,全殲他都能做到。

    如此一來,大清朝真是來了膽氣。“三門灣事件”發生後,清朝海陸軍就緊鑼密鼓。小站軍向沿海集結,隨時準備痛擊登陸的義大利人。沿海山東等省也跟著下令,嚴禁一切義大利人入境。重建的北洋水師,還舉行了實彈打靶演習。清政府更是下了嚴厲命令:“必須同心協力 ,不分畛域 , 督飭將士 ,殺敵致果”。他要打?就打他個有來無回!

    如此鏗鏘有力的外交行動,也終於叫義大利人服了軟。先是自己改了口,表示三門灣不要了,在中國租個煤站也行。一看大清還是不答應,最後只能灰溜溜撤走兵艦。輸了個體無完膚。三門灣事件,也就成了晚清最後二十年裡,一樁大揚國威的漂亮外交。

    透過暢通的資訊,正確評估敵我的實力,然後進行有禮有節的博弈。就算是落後捱打的晚清,也能以這樣正確的方式,在外交戰場上贏一次。

  • 2 # 陳悅漫步海邊

    清王朝對義大利說不的故事,指的是清末1899年義大利恐嚇清王朝,想要強租浙江三門灣,最終被清王朝強硬拒絕的歷史。清末甲午戰爭後,列強紛至沓來在中國沿海割據港口,看似唾手可得,而義大利居然陰溝裡翻船,看起來確實是一筆奇特的異數。

    清政府之所以能向義大利說不,大致的原因不外乎兩條:

    1、源自清政府一貫強硬的老脾氣。

    這個話猛一看可能有點怪,因為近代史上的清王朝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任人宰割的軟弱無能的形象嘛。

    但實際上,清王朝對外所秉持的其實長期一直是非常強硬的好勇鬥狠的外交態度。無論是第一、第二次鴉片戰爭,還是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庚子事變,實際上在事發初期,清王朝都是好勇鬥狠的強硬態度,只是後來被人打得滿地找牙,才淪為被宰割的下場。

    所以當面對外國的需索時,清王朝的第一態度並不是以退讓軟弱為主,實際上很多時候恰恰相反,還會表現得非常強硬,對義大利需索三門灣的迴應,就是這種好勇鬥狠的老脾氣的再現。

    2、源自實力的權衡對比。

    雖然清政府的對外態度是好勇鬥狠,但是面對真正的列強欺壓,例如甲午戰爭後德國強佔膠澳,俄國強佔旅順口,法國強佔廣州灣等,因為實力不濟,也只能掉著眼淚預設。而1899年前來勒索三門灣的義大利,在亞洲並沒有強大的海外力量,沒有實力,還要勒索一貫好勇鬥狠的清王朝,顯然就不可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不可以上完粉底液之後直接上腮紅和蜜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