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是民國時期的特點嗎?
8
回覆列表
  • 1 # 楠竹先生

    看什麼,有很多人講的歷史內容條條是道,理論非常紮實,各種朝代特徵掌握準確,但我跟你講百之九十的假貨和高仿都賣給這類人。什麼造型啊,臉啊,特徵啊,這些我不重複。我說關鍵點,首先包漿必須要懂得看,不論瓷器,銅器,你看不懂反出來的光澤度,說什麼都沒用。這個不是書本上的,這個是實戰練出來的。其次,瓷器看胎, 銅器你得看鏽啊,說半天你鏽看不明白一切歸零,銅鏽可以分辨出銅器的所處環境,進而推斷年代,是自然鏽還是人工做,表鏽,裡鏽,是作鏽,貼鏽,都得去分辨。生坑鏽,水坑鏽這也是要實際經驗掌握的。順便說句,圖片佛像,不對。

  • 2 # 樂樂愛收藏

           古代佛像的留存下來挺多的,材質也是五花八門,泥塑,木雕,金屬,玉雕等,什麼材質的都有。

            這裡就木雕佛像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古代傳世的木雕佛像因為長期受人的香火供養,同時長時間受空氣,日照,蟲蛀以及冷熱溫差,熱脹冷縮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從木雕風化和腐蝕的程度,可以稍稍對木雕佛像的年代進行一個大慨的判斷。如果是加彩的木雕佛像那麼經過長時間的風化和磨損,木雕上的彩也會逐漸脫落,木雕年代越久,退化的越厲害,有的甚至全部脫落,露出木頭的本色。因此這種自然風化和磨損是鑑定木雕佛像的一個依據。如果是帶彩的,在磨損之處還會殘留有顏色不一的略微差異,這是彩滲進木頭的痕跡。

            古代木雕佛像由於長時間的周圍環境的影響,煙熏火燎,冷熱溫差變化,木頭內部的水分逐漸揮發,越發乾燥。年代越久的木雕內部脫水也就越徹底,比重也就越輕。因此古代木雕佛像和現代木雕佛像對比,在同等材質的情況下,木雕佛像的比重要輕的多。所以說,這也是判斷古代木雕佛像還是現代木雕佛像的一個鑑定依據。當然這種潛移默化長時間的逐漸脫水過程是很自然的,是透過人為手段就能做出來的。

           而且雕刻古代木雕佛像的古代木雕匠人,憑藉著自己對佛教的那種感悟和理解,始終保持著那種敬仰和一絲不苟。因此古代工匠的那種追求盡善盡美的創作境界與現在的那些身心浮躁一味追求蠅頭小利的造假者有著天壤之別。這種區別就體現在木雕佛像上,因此古代木雕佛像,無論在人物造型,面部表情,衣著服飾 以及其他細節處理方面都顯得恰到好處,富有神韻。那些造假者的作品,要麼面部表情生硬,要麼生形比例失調,總之,整體感覺並不太好。

            當然,同樣是古代木雕佛像由於年代不同,雕刻的風格也不同。 這和佛教在中國傳播的歷史,佛教受到中國本土宗教的影響以及佛教在傳播的過程中佛教人物形象的演變分不開的。就拿觀音菩薩的形象來說,最早的觀世音菩薩是男身像,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逐漸變為了女身像。這在存世的古代木雕佛像中就能夠看到這種變化。因此由於年代不同,木雕佛像的整體風格也不同。比如說明代的木雕佛像造型顯得簡潔大方,略微雕刻,整體神韻就出來了。而清代木雕佛像雕刻工藝就比較繁複,雕刻得比較細膩,細節的處理比較好。

  • 3 # 收藏家雜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鑑定收藏文物的過程中也有各種不同的實踐經驗,其方法原則與中醫的四診極其類似,只不過診視的物件是各種歷史文物。今筆者試將多年鑑賞造像的技法經驗對應於中醫“望聞問切”的實踐操作,總結融煉如下,以期與諸位藏友交流心得。

    西藏色拉寺彌勒殿

    中醫謂之觀其色,鑑賞謂之觀“形,神”。須知造像有沒有靈魂在於“神”,有沒有軀殼在於“形”,造像之所以存在,其需要傳達的佛教哲理和人文關懷,以及佛教慈悲和佛國世界的具象化全賴形神之表達。所以說“形神”的優劣居於判斷造像各種價值的條件之首。就“望”之法,各位法家各有各的門道技巧,可總離不開“遠觀”和“近查”。

    西藏布達拉宮瑪拉康殿

    在“近查”階段中考據一些具體細節或者有疑問的區域性區域時,放大鏡永遠是你忠實的夥伴。

    中醫中“望”居於四診之首,可見其重要性。同理,“望”在造像鑑賞辨別中也是最重要的步驟。無論是區分造像藝術的水準高低還是分辨器物的真假優劣,視覺的直接溝通以及藝術氣息的準確捕捉都是至關重要的,這也同時反映了鑑賞人內在功力的高低及其學識修養甚至人品的好壞。

    西藏薩迦寺藏金銅佛像

    四診中“聞”為“聽”,是對聲音和氣息微妙變化的判斷。放之造像鑑賞辨別上是透過聆聽各種材質聲響的不同,判斷金銅造像材質的優劣,還可憑聲音判斷大致的造像歷史階段、產地以及器物本身是否有鑄裂和老補,尤其是那些有封底、漆金、泥金的造像此法更加有效。

    西藏拉薩小昭寺藏金銅佛像

    把“聞”的意義延伸,可以附加嗅覺的判斷,將造像靠近鼻孔,輕嗅氣息,從銅鏽、煙火氣味中體味造像的可能地域,這同樣是造像判斷的重要一環。對於藏傳造像,在裝藏儀軌中本就有填加香料一步,主要新增的香料有五香:即龍腦香、紅檀、黃檀、肉蔻、紅花。這也是藏傳造像往往有種特殊香味的原因,甚至是封藏開啟很多年的造像,內膛中依然會殘留淡淡的似迷迭香的香味。

    西藏色拉寺釋迦牟尼金銅佛像

    類似於中醫診斷中的“問”診,造像鑑賞辨識中同樣離不開“問”這一環節,透過和曾經的保管者瞭解造像的過往歷史和儲存狀況可以有效地分析造像的來源和歸屬。這也是海外收藏界注重藏品傳承有緒的原因。誠然,收藏的故事千差萬別,收藏者的心態也不一而足,如何透過溝通交流獲取相應真實的資訊是這一階段的關鍵。

    西藏薩迦寺釋迦牟尼金銅佛像

    同時,我們可以籍由各種參考資料以及拍賣記錄甚至各大博物館的館藏實物去對照發現藏品的相關資訊,這同樣是“問”診中不可缺失的功課,尤其對於初習造像藝術的朋友,多問多學都是最好的選擇。透過這樣不停地積累,學“問”自然會形成沉澱,變成自己知識體系中營養元素。

    中醫謂之“切”脈,是四診中難度最大,最考驗醫者功力的技法。在收藏造像中亦是如此,當將手指沿著曾經翻飛跳躍的刻刀留下的痕跡劃過,當用指尖去接觸衣褶、飄帶的靈動飄飛,甚至當你輕輕地掂試造像的手頭重量。這都是“切”的具體體現。“切”診一定是在總結了前三診的基礎之上,依照多年經驗積累沉澱方能為之。

    西藏夏魯寺壁畫

    中醫四診是古代傳統治療的高度總結提煉,它集合了前人的悠遠智慧,得以傳播造福四方。造像鑑賞辨識之“望聞問切”也是多少前輩鑑定、欣賞造像的必然方法!筆者試著用自己多年的經驗體會去理解、提煉,簡單總結並分享給諸位,是希望我們這一輩人能夠繼承和弘揚古代造像藝術文化的精髓,保留歷史傳統,傳承文化血脈,如此善莫大焉!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4 # 儒釋道緣

    鑑定不是從書中得來的,應從實踐中取得的,見識多與少是關鍵。要想在文物行裡有所認識應從歷史開始,把不同時代的的歷史所產的相關文物搞清,演變過程及式樣接清楚,所使用的材質有確切的認識。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後必須到相關的博物館看真東西,多觀察從中瞭解到其工藝及皮色情況,相關文物的氣韻,在從市場找相近的東西練手。

    另外多讀一下明清或更早文物鑑定的書籍,民國陳師曾相關藝術類書籍,從事這方面事千萬不要讀錯求,認識上要清楚。成為有所作為必須靜心下真功夫,功到自然成。

  • 5 # 梵林文化

    這個從圖片上看看出不來,因為會跟實物有誤差,但是現在做舊的手段也是很高明的,如果非專業的機構或者人不容易看出來。現在做舊的手段甚至可以矇騙過專家,所以有些專家的斷言也是作為參考的一部分,如果感覺不錯的話,可以多找幾家機構看看,或者做個拍賣看(正規拍賣)這樣鑑定的準確率會高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檢查證的法律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