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泛讀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之前有回答的一個問題“中世紀教皇隻手遮天,為什麼歐洲沒有大一統?”裡有提到過一部分,這個問題其實是對之前那個大問題更細化的探討。有興趣的可翻看我之前的回答。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為何權勢會不斷縮小?首先需要了解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歷史。

    神聖羅馬帝國王朝脈絡在西羅馬帝國於公元476年滅亡後,法蘭克人的領袖克洛維,以北部高盧作為根據地,分別擊敗阿拉曼人,阿爾薩斯人和哥特人,幾乎征服了整個高盧地區(現今的法國),建立了法蘭克帝國的第一個王朝——墨洛溫王朝。在墨洛溫王朝建立的230年後,墨洛溫王朝的宮相(所謂宮相是給對維護貴族地主利益的政治軍事領導人的榮譽稱號,大概類似於中國古代王朝的加九錫,距稱帝一步之遙)查理·馬特掌握了王朝的軍政大權(地位有點像曹操)查理·馬特的兒子丕平(綽號矮子丕平),篡奪了墨洛溫王朝的權力,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就如曹丕篡漢)。而丕平的兒子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查理曼大帝,查理曼第一次被授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查理曼大帝死後法蘭克帝國分裂成三個國家,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形成了現今的法國,中法蘭克王國北部被東西法蘭克王國給瓜分了,南部的部分地區形成了現在的義大利,而東法蘭克王國就形成了現今的德國,東法蘭克王國則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衣缽東法蘭克王國在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的衣缽後,又分為連續的四個王朝,分別是薩克森王朝薩利安王朝霍亨斯陶芬王朝哈布斯堡王朝。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法蘭西皇帝拿破崙滅亡。

    ▲《凡爾登條約》後查理曼帝國分裂成三個國家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力是如何不斷縮小的?

    基督教教權和王權的激烈鬥爭,王權不斷縮小從墨洛溫王朝的克洛維開始,基督教宗教勢力不斷滲透進入王國的政治事務當中。因為法蘭克王國是一個由日耳曼蠻族所建立的國家。為了獲得國家的合法性,克洛維皈依了正統的羅馬基督教,自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克洛維已經意識到了教皇喜歡將自己的權力駕臨於世俗王權之上,其一直採取限制基督教教會權力的措施。到了加洛林王朝時期,查理曼大帝則採取了和拜占庭帝國一樣的政教合一的統治模式。自己既是帝國的皇帝,又是教會的領袖,不再單獨設立主教。這種政教合一的統治模式,令羅馬教廷非常不滿。羅馬教廷認為,這是世俗王權侵犯了基督教教會。雖然教廷很不滿,但公元799年,羅馬教皇的敵對勢力指控教皇利奧三世犯罪,並監禁了教皇。查理曼大帝為教皇提供了幫助,幫助教皇奪回了權力。這使得國王和教會變成了盟友。教皇利奧三世於公元800年,為查理曼舉行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加冕典禮。這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擁有極大的權力,是羅馬基督教教廷的保護者,教會則依附於帝國的皇帝,並透過君權神授賦予皇帝統治的合法性。不過此時基督教宗教勢力已經開始對王權產生較大影響,這種影響已經涉及到王權的合法性問題。

    ▲統一西歐地區的查理曼大帝

    地方封建諸侯勢力與教皇合作,對皇帝權力進行限制

    1、薩克森王朝時期

    加洛林王朝滅亡後,在現今的德意志地區,逐步形成了五個獨立的公國,分別是法蘭克尼亞,薩克森、圖林根、士瓦本和巴伐利亞。在東法蘭克諸公國的推薦下,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繼承了加洛林王朝的衣缽,建立了薩克森王朝。從此,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除了要和基督教教皇的權力進行鬥爭之外,還要和地方諸侯的勢力進行對抗。薩克森王朝的皇帝們,透過和各個諸侯國建立封君和封臣的封建依附關係,將土地分封給各個諸侯國,形成了一個鬆散的諸侯聯盟關係,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就是這個聯盟的盟主。皇帝和各個諸侯之間,經常發生激烈的爭鬥。這個時候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力已經遭到了比較大的削弱,對於諸侯沒有非常大的控制力,但是各個諸侯公國還需要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承擔相應的義務。

    2、薩利安王朝時期

    公元1024年,康拉德二世成為了薩克森王朝的繼承者,建立了薩利安王朝。之前薩克森王朝時期皇帝和各個諸侯的鬥爭,放鬆了對教會的控制,使得教會的勢力不斷膨脹。國王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收回了教會所擁有的土地,這使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教皇之間的關係不斷惡化。於是教皇便和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各個諸侯聯盟,反對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1075年發生的教會聖職敘任權之爭,教會希望將教士從國王的控制中解脫出來,教會的職務應當由教皇來授予,最終教皇聯合德意志境內的其他諸侯,迫使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屈服,前往卡諾莎城堡祈求格里高利七世教皇的寬恕,史稱卡諾莎之辱。這件事直接導致了王權的衰落,皇帝的威信大大下降。到了亨利五世時期,皇帝在與諸侯的戰爭中處於下風。最終於1122年在沃爾姆斯召開的諸侯會議,皇帝放棄了向教會教士授職的權力,挽救了王室的危機。羅馬教廷教皇權力的膨脹,直接導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力進一步縮小。

    ▲12-13世紀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

    3、霍亨斯陶芬王朝時期

    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各個皇帝,重心一直都不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紅鬍子腓特烈一世,長期出兵征戰北義大利。經過10年的戰爭,仍然沒能完全征服義大利北部,反倒使得自己的權力受到了削弱,因為腓特烈一世是長期不在國內。所以境內的各個諸侯勢力不斷做大。到了腓特烈二世時期,腓特烈二世從小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長大,所以他對德意志境內的統治更加沒有興趣,人基本不在德意志境內,進一步導致了西歐其他各大國介入德意志的事務。他為了得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不惜與諸侯進行交易,放棄了更多的皇帝的權力,於1232年頒佈了法律,承認諸侯在自己的王國內享有最高權力。同時教皇與德意志境內諸侯相互聯合,進一步限制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力。最終到了查理四世時期,查理四世對德意志境內的諸侯做出了巨大讓步,頒佈了著名的“1356年金璽詔書”,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由選舉產生,7個選帝侯享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從此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力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帝國皇帝更像是一種榮譽稱號,皇帝的權力降到了最低。而之後的哈布斯堡王朝則基本接受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需要選舉的選帝侯制度。總結

    總的來說,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權力呈現一個不斷縮小的趨勢。這種趨勢發展和西歐其他諸國略有不同。主要原因是神聖羅馬帝國自查理曼死後分裂,德意志地區境內各個諸侯公國和教皇合作勢力不斷做大。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也不過只是德意志地區其中某個公國的家族來擔任而已,家族勢力不足以壓制國內其他諸侯的力量。隨著諸侯是勢力,還有教皇權力的擴大,加上外國勢力的不斷介入德意志事務,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權力只會越來越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頂紅盆栽能移植地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