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心理學問題。因為喪失選擇的可能性會讓人更加焦慮。國外的地鐵,雖然也有擁擠的時候,但大部分時間遠遠比國內地鐵人少(公交也一樣)。從個人經歷看,巴黎或倫敦地鐵,大約有七成時間是坐不滿的。也就是說大部分時候,外華人民可以選擇想站就站,想坐就坐。有這個選擇的可能時,人反而不會太執著於必須坐著了。因為站著時,選擇坐下的可能還在。就算是站累了,還可以隨時坐下。還有一個次要原因是外國的地鐵較空,就算站著也不擠,所以站著也沒什麼不爽的,久而久之習慣了。而中國地鐵,比如北京。地鐵之擁擠,不用我多說。大部分時間都是滿座,也就是說,站著,不是大部分人的主動選擇,而是因為沒座,被迫的不得不站。而在這種情形下,當出現空座時,人會下意識地想要去抓住另一種可能性。因為此時不坐,就根本不知道此程還有沒有機會坐了,另一種可能性就又喪失了。對喪失選擇權的焦慮情緒會讓人在可以選擇坐下時趕緊坐下。哪怕是上車時有若干空座,很多人也選擇坐下,因為根據經驗,一會兒空座也都會被佔據,就又沒有坐的可能了。當然也同理,乘坐中國常常擁擠到人貼著人的地鐵,一般來說坐著是比站著舒服點。久而久之也習慣了。所以這些原因造成了中國人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都懷著一種習慣性的“找座位焦慮”式的心理。其實這種心理可以推及到生活中的好多行為上。
這是個心理學問題。因為喪失選擇的可能性會讓人更加焦慮。國外的地鐵,雖然也有擁擠的時候,但大部分時間遠遠比國內地鐵人少(公交也一樣)。從個人經歷看,巴黎或倫敦地鐵,大約有七成時間是坐不滿的。也就是說大部分時候,外華人民可以選擇想站就站,想坐就坐。有這個選擇的可能時,人反而不會太執著於必須坐著了。因為站著時,選擇坐下的可能還在。就算是站累了,還可以隨時坐下。還有一個次要原因是外國的地鐵較空,就算站著也不擠,所以站著也沒什麼不爽的,久而久之習慣了。而中國地鐵,比如北京。地鐵之擁擠,不用我多說。大部分時間都是滿座,也就是說,站著,不是大部分人的主動選擇,而是因為沒座,被迫的不得不站。而在這種情形下,當出現空座時,人會下意識地想要去抓住另一種可能性。因為此時不坐,就根本不知道此程還有沒有機會坐了,另一種可能性就又喪失了。對喪失選擇權的焦慮情緒會讓人在可以選擇坐下時趕緊坐下。哪怕是上車時有若干空座,很多人也選擇坐下,因為根據經驗,一會兒空座也都會被佔據,就又沒有坐的可能了。當然也同理,乘坐中國常常擁擠到人貼著人的地鐵,一般來說坐著是比站著舒服點。久而久之也習慣了。所以這些原因造成了中國人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都懷著一種習慣性的“找座位焦慮”式的心理。其實這種心理可以推及到生活中的好多行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