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豆逗77263269
-
2 # 狼騎白馬
簡化漢字當然是歷史的進步。文字首先是供現在人使用的,透過簡化漢字,減少了筆劃,減少了常用字數,降低了辨識難度,縮短了書寫時間,好記好認,大大方便人民對文字的學習和使用,對於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好處極大,對於提高學習、工作和生活效率作用明顯。只要翻翻字典就知道,很多字在簡化之前寫起來有多麼繁瑣,這也是中國過去文化被少數人壟斷、多數人淪為文盲的一大原因。簡化字大大便利了大眾學習使用,對於提高全社會的文化水平和效率,其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在此基礎上,認繁體字其實並不難,對於多數人來說,寫準繁體字較難,那是因為用得少的緣故,但這不是多數人所必需。從文字記錄交流功能的角度看,“愛”字中間有沒有“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它是“愛”。國家簡化漢字工作總體上是嚴謹慎重的,參照了文字在書寫流傳過程中的演變,考慮了簡化字在社會大眾中的認可程度,也注意了保持文字的穩定性,並廢止了不成熟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
反對和否定簡化漢字的人提出的理由不外乎以下幾點:一是說將一些漢字簡化歸併,降低了文字的確定性,容易引起歧義,這個理由有沒有說服力,要經過實踐的檢驗,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體會得出結論。二是說簡化字打亂了漢字的造字體系,其實漢字造字體系是後人總結出來的,既然有六書之說,可見古代字的形成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那麼現代人有所變革發展有何不可?說白了,文字的主要功能還是方便大眾使用,抱殘守缺固守所謂造字規律是沒有實際意義的。三是說簡化字不利於古代文化傳承,這個理由十分牽強,首先古籍用簡化字印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少數由於字形變化造成不易理解的問題,可以透過加註釋的方法解決。其次如果是對古籍有興趣的人,學習簡化字並沒有對他們學習繁體字造成任何障礙,簡化字只是方便了社會大眾,如果沒有簡化字,他們中間的很多人認字寫字要花費多得多的時間,這隻會拉低社會的文化水平和效率,而並不會對所謂的古代文化傳承帶來實際益處。四是說簡化字影響了漢字的書寫美觀,應該說簡化字是較好地考慮到了字形美觀的,這在現代書法大家的作品中早已得到證明,而且其中的一些簡化字就是在歷代書家的書寫中流傳下來的,為了所謂書寫美觀而過分強調漢字的方塊字特徵,片面追求筆劃繁複,是捨本逐末,把文字的最主要功能放在腦後了。至於有人說簡化字不便於與港澳臺地區和國際華人社會交流,這是一個文字的發展和再融合的問題,其實漢字的簡化自古就有,並一直持續到現代,而且簡化字只佔常用字的一部分,過分誇大簡化字的上述影響是沒有必要的。
-
3 # 夏榮年
漢字由繁至簡,原有的意義已經失去!只有古文字學家等專家學者或許略知一二,留待他們去研究、傳承、歧解吧!
唉,寫字方便了,原義失去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呀!
-
4 # 宋公明5
孔乙己的學問和漢字的繁簡之爭
宋公明
孔乙己是有學問的,說話總是之乎者也,又寫得一筆好字,可見是很有些功底的。他還很熱心地教酒店小夥計寫字,告訴小夥計說,回字有四種寫法。可惜的是小夥計不屑一聽,否則孔乙己一定還會講出四種寫法的出處和不同的用法,例如回頭的回和回家的回有何不同,等等。由此可見漢字確實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這是外國拼音文字所無法相比的。孔乙己能寫得一筆好字,就可以幫人抄書掙得口飯吃。有人更是可以憑藉寫字而當上書法家,成為文化人儕身於上流社會。外國的拼音文字,雖然也可以寫成花體,但似乎沒有書法這一說,更沒有以專門寫字為職業的書法家。那二十幾個字母,也沒有什麼歷史文化好研究的,可以說拼音文字完全就是交流表達和記錄的工具。但是這並不能說西方的拼音文字就沒有文化內涵。拼音文字也記錄了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思想文化。但是和漢字不同的是,拼音文字確實產生不了書法家測字先生和諸如回字有四種寫法的這類學問和學問家。
相對於只有工具功能的拼音文字,漢字還是歷史和書法對聯謎語等文化藝術的載體,很多人以此為職業,這是漢字的優越性。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拼音文字的優越性,也不能為了儲存漢字承載的文化而不顧文字最根本的工具功能,更不能反對和限制漢字向著更加訪便於交流表達記錄的方向發展。文字研究和書法及文字遊戲,畢竟是少數人少部分時間的需要,而交流表達和記錄則是所有人大部分時間的需要。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交流表達和記錄資訊的工具,如果失了了這個功能,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例如政府的文告,要讓大家都知道才好,必須要簡單明瞭清楚易懂,所以要用館閣體書寫,而不會用大多人不認識的鳥蟲書來寫。又如在戰爭或緊急情況下,傳達請示或命令,當然要快速準確分秒必爭,沒有必要找書法家用繁體篆書來寫。不久前高校發放錄取通知書,就是傳遞一個資訊,只要寫清報到時間和注意事項就行了,本來列印一下是很簡單的事情,也不容易出錯。可是有的高校卻別出心栽,找來有文化功底的老教授用毛筆手工書寫,說是這樣既傳遞了資訊,又使通知書成了書法作品,具有了文化價值,老教授們的書法水平也找到了用武之地。但是錄取通知書是規範性文書,必須使用國家規範的語言文字,也就是簡體字。如果老教授想要賣弄一下類似於回字有四種寫法的學問,不按規範書寫,萬一產生誤解或歧意誤了事,那就是嚴重的事故,校長是要承擔責任的。對於學生來說,手寫的錄取通知書有何意義呢?說得好聽,是錦上添花,說得不好聽,那就是多此一舉。所以文字的功能還是要以適用為根本,不能離開文字功能來評價文字。
漢字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向著更加方便適用的方向演變,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早在1922年,錢玄同的《簡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被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劃委員會透過,此案指出:“文字本是一種工具,工具應該以適用與否為優劣之標準。筆畫多的,難寫、費時間,當然是不適用。筆畫少的,容易寫、省時間,當然是適用。這就是漢字簡化的理由。但是在民國時期,這種利國利民的事是幹不成的,而新中國成立後,沒幾年就辦了很多過去辦不成的大事,其中就包括統一和規範語言文字,簡化字得以全面推行。
然而有一些人一直在反對簡化字,們們認為漢字不僅是工具,還是文化藝術的載體,文字的好壞不能以是否簡單方便為標準。有的人對簡化字簡直恨之入骨,說簡化字太離譜,不講理,沒文化,歷數簡化字的種種罪狀,什麼愛無心,親不見,等等。然而愛無心,親不見等等,對於文字的工具功能有何影響呢?不僅沒有影響,反而是更加方便適用了,受到華人空前一致的歡迎,這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簡化字自古就有,做為交流的工具,從來也沒有因簡化字發生過問題。而簡化字全面施行以來的幾十年裡,中文做為人類最優秀的文字之一而走向世界,成為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對中華民族的騰飛起到了極為重要作用。而對於非工具的功能,也談不上丟失和破壞,因為繁體字並未廢除,仍然繼續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和流通。只要會查字典會百度,就能認識繁體字,所以根本就沒有必要恢復和重學繁體字。
應當指出,當年主張和實行簡化字的領導人,學者以及參與者,他們對他們對中國文字文化內涵的認識,要遠比繁體派們更加深刻,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掌握運用和傳承所站的高度,也是現代孔乙己們無法攀比的,即使在詩詞書法對聯文字遊戲方面,也無人可以匹敵。他們在統一和規範漢字上所做出的歷史貢獻,將永載史冊。簡化字的巨大成功,是歷史性的進步,無論出於什麼理由和什麼目的,想要開歷史的倒車,都是不可能得逞的,不信,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2019,9,29,
回覆列表
漢字的簡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對傳統的繼承與發展。我們不可能因為要彰顯固守傳統,再回到甲骨文的時代。繁體字已完成了其文字傳播功能的歷史使命,她的文化內涵、形態美感完全可以藝術形式的新姿延長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