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年侯
-
2 # 幸福66346301
尋求關注,但是沒人關注他,所以設定三天後你想看也看不到了,我有一同事,每天都要發好多條朋友圈,內容是她的心情,給人一種感覺她說的話很曖昧,有時是抱怨,有時是相思,讓人無法理解,感覺三十多歲的她很幼稚,以前她發朋友圈,還有人問候關心一下,也有時給點攢,後來每天十幾條大家都麻木了,也就沒有人關注她了,過了一段時間大家都跟商量好了似的,沒有人給她點贊,沒有人留言了,她就設定了。
-
3 # 總有一天等到你
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的想法,但是我朋友裡還真有這號人,現在我正在考慮要不要刪除了,雖然說朋友圈是自由的,但是既然我們是好友了,要麼直接遮蔽我,要麼就算不開放,只設置三天,是為了引起別人的好奇心嗎,如果是這樣,那麼,請點選通訊錄我的微信頭像,右上角三點,倒數第二個,謝謝
-
4 # Effort奮鬥1
其實微信很早之前就針對iOS使用者推出了“朋友僅展示最近半年的朋友圈”這一功能,在“我-設定-隱私”就能找到此功能的入口。當時此功能就引發了網民熱議,有贊同的,稱有些很早的動態確實不想被現在的好友看到,刪起來又很累。也有反對的,認為朋友就該坦誠相見,僅展示半年是個毛線意思? 近期,關於朋友圈展示時間的話題又再一次出現了,因為這次,使用者可以將展示朋友圈的時間設定成“最近三天”了。 所以,當你新加了一個好友,想要透過朋友圈快速瞭解TA更多的時候,或是你想看看老友近期動態的時候,也許會看到這樣的提示: 這個時候,面對著蕭條的朋友圈,你可能會心生失落,也會有所疑惑,為什麼微信要推出這樣反人類的功能?為什麼我的好友會把朋友圈設定為三天可見!
這個時候,面對著蕭條的朋友圈,你可能會心生失落,也會有所疑惑,為什麼微信要推出這樣反人類的功能?為什麼我的好友會把朋友圈設定為三天可見? 一、微信為何推出“三天內可見”? 在昨天虎嗅推送的《你為什麼要將朋友圈設定成“僅展示最近三天”?》一文中,作者@承哲指出,微信推出的這一功能,是基於現實使用者操作資料的考慮。“三天朋友圈可見”,是將部分使用者的需求用功能實現了而已,不用每次再刪了,還能順便光明正大的告訴別人,我沒有遮蔽你哦。
-
5 # 江南juster
設定三天可見,可能出於以下幾種考慮:
2.可能是對等心理作祟,如果很多朋友的圈設定了“三天可見”,出於好奇想看前面的而又看不到,索性自己也進行同樣的設定;
-
6 # 貴幸劉一語
朋友圈設定三天可見,我自己的看法是他做的行業很多不想讓你看到更多的資訊,所以他就設定三天的內容讓你可以看到。以免太多太亂,你不知道他在做什麼行業,給人的感覺不夠專一。其實是個人的想法,做每一個行業不好做就不做了,或者是同時做幾種行業。它是一條線的,你需要這樣同事也需要那一樣來配合,所以也不奇怪。
-
7 # 我心依舊218385909
設定三天,應該他她在玩什麼小動作,可能有些不方便給對方看,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吧!
個人覺得!即使再要好,雙方都會有一丟丟小秘密吧,完全沒必要大驚小怪的,彼此信任才是真的
-
8 # 思琴723
我自己設定的就是三天可見,沒別的意思,只是覺得朋友圈陌生人越來越多了,不想自己的很多情感被不認識的人所知道。現在社會出現什麼樣的現象人們都覺得見怪不怪了,朋友圈不再只是熟悉的朋友發發動態,更多的成了一個交易圈,人們在這個圈裡曬自己的新產品,曬自己每天所得的收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不再單純了,也許這就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幾乎所有人習慣性的刷朋友圈,無論是什麼動態都能看的津津有味,可以說這個佔據了一大部分時間,於是更加讓有心人覺得有利可圖,於是一些人開始設定,有半年的,有一年的,也有最近三天的,我就是那三天的,不為別的,只希望在這樣的圈裡互不打擾而已。
-
9 # 水色離騷V風再起時
這個功能推出的時候,就個人來說也是覺得有些莫名與雞肋的…想表達:過時不候?但講真,大家都很忙的,沒有人非要緊跟你更新的節奏,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節奏……若只是出於一定個人空間與隱私考慮,微信以往的“公開“(所有人可見);“部分可見“與“部分不可見“以及“私密“選擇也足夠了,畢竟“把關“這道門始終還是把握在自己手裡……而朋友圈的話,除了自己想起來有什麼想發,或者轉存朋友圈的,才想起來點開……然後順便重新整理看看浮在上頭的幾條……至於朋友圈更新後的評論回覆麼……熟悉我的都知道我反射弧老長的“三天”錯過了也就錯過了~
說到底呢,手機在誰手裡,各種軟體與功能,愛怎麼用那也是個人自由。
-
10 # 塔羅窺探
當時心裡一陣失落,那條白線彷彿一下劃清了我和她在校時的幾年友情。
當我換位思考了解她的想法之後,一方面自責自己的粗心,一方面又慶幸她的離去,說到底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只能說明我們原本的關係就未到位。
當然一時會有想要刪除對方的衝動,不過我忍住了。因為無法檢視對方朋友圈便立馬刪除對方的行為,無非就是一種篩友的行為。如果你們關係已經非常的要好,此刻你的做法或許不是刪除對方,而是發微信過去質問對方。所以如果僅靠此點便能篩掉的朋友,說到底也壓根算不上什麼朋友。
你為什麼設定“三天可見”?
我問過很多人為什麼,總結起來大概四類:
一、認真的人:三天前的我過期了人都是會變的,今天上午九點和下午五點的我,可能想法和心情都不同。更不用說今年的我和去年的我,曾經的我是真的,但現在的我和那時不同了,也是真的。
也可能在去年某日我說過什麼,而那一天我的哭,我的笑,我的生活,我的寂寞,都只能代表那一天甚至那一刻的我,和現在的我毫無關係。既然已經失效,就不要在那裡展示了,免讓得人家誤會。
二、完美主義者:覺得之前的自己不夠好有人說,成長就是不斷髮現過去的自己是SB的過程,像我們現在翻看小時候的照片,總覺得那個小孩是怎麼這麼又土又傻的,簡直不堪入目。
大部分人都有完美主義傾向,於是在莫名羞恥中偷偷的把過去藏了起來。
任性發完,有時也會覺得這些東西不適合給那麼多人看。但是刪了又不忍心,設定私密又沒必要。三天可見,就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有了這個設定,就不用每次發動態都前思後想了,更不用擔心什麼好不好看合不合適應不應該了,反正三天後就遁於無形了,張小龍設定這個功能的初衷,應該也是如此:讓喜歡分享的人,可以“無壓力地進行展示”。
世上根本沒有絕對坦蕩的人
關於圈子,相信刪除朋友圈已經成了大家的習慣,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有很多不太相干的人,連樓下送水的大爺和理髮店的tony老師都有你的微信,朋友圈太多的人與人之間,只不過點頭之交,甚至見都沒見過,或者也就說過一句話,說完也忘了刪掉,就留在了幾百幾千人的通訊錄裡,找也找不見,但是你發的所有的內容都會被他們看見。
“以前以為朋友圈很乾淨或者喜歡都刪掉的人很酷,後來才想明白,朋友圈堆成山的人才是真的酷,沒用的連結、過時的段子、新歡以及舊愛。他們根本不在乎過去發生了什麼,活在現實,看向未來。真正的放下不是絕口不提,而是在回憶湧上心頭的某一天,自己還能笑著跟朋友講講故事。”
相比之下,難道不是那個活在當下的後者更踏實一點麼?
有人說這個功能很傷害感情,乍一看確實是這樣,就像我倆平時聊著天鬥著圖,偶然點進你的頭像一看,你三天沒有更新狀態,只留下一條橫線。
不在乎你的人,你全部可見,他都不會看
回覆列表
其他人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自己的想法,就是我熟悉的朋友我從來不設定許可權!不熟悉的一般也不加,除非有認識的一個親戚,跟她沒什麼往來,但是她突然加我,我設定許可權了,因為怕她會跟那些長輩們說的啥啥情況,就前天吧,我去北京不過兩三天,上傳圖片,結果就被長輩們知道了!我的二媽的女告訴的,幾個姑姑啊,叔叔啊奶奶全知道,還問我幹嘛去了,我是有事情去,但是不想跟他們說!我就說我去玩玩!親戚加多了,不如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