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蒙奇D小小飛

    那似曾相似的感覺——既視感 看到這個題目,我首先想起來的就是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中的這麼一段話:“我們都有一種偶然而生的感覺,覺得我們所說所做的是很久以前所說所做的事情,覺得我們很久以前曾被同樣的面孔,同樣的事物,同樣的環境圍繞,覺得我們很清楚再往下去要說些什麼,彷彿我們突然記起這一切一樣,我一生中,再也沒有比他說那番話之前對這種神秘現象感受得更為深刻的了。”

    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地有這樣三種經歷:1.某種場景好像在何時經歷過。

    2.某種感覺好像在何時有過。

    3.某個地方好像在何時去過。總而言之,這3種感覺在心裡學上統稱為“既視感”(Déjà vu,法語,意思為“曾經看過”),據統計,7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經歷過1次既視感。法國生理學家艾米利·波拉克(Emile Bolirac)在1867年的著作《精神科學的未來》(The Future of Psychic Sciences)中第一次定義了這種現象,並且將其命名為“既視感”。 這樣的三種感覺,你有過麼? 根據目前心理學屆的定義,既視感包括了我上面所述的三種類型,目前絕大部分人都只經歷過其中的一種或二種,只有極少數的人三種情況均經歷過。 1. 某種場景好像在何時經歷過。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情況,特點是感覺強烈,細節清晰,不僅僅是視覺,連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以及周圍的一切一切,都好像是過去某個時刻的copy.就如同過去某個事件A被你遺忘,然後突然想起來那樣,但是實際上,並不是你恢復了什麼記憶,因為這種場景一般很短,只有幾秒至幾十秒。 2. 某種感覺好像在何時有過。 這種感覺與場景經歷所不同的是,你所經歷的不再是場景或者環境或者動作,而是某種感覺,而無論這種感覺是愉悅還是鬱悶,都會有一種“久別”這種感覺的經歷,所以帶給你的首先是驚訝,然後才是這種感覺所能帶給你的影響。 3. 某個地方好像在何時去過。 這種感覺的經歷者是最少的,具體表現為一個人到達某個陌生的從未去過的地方時,感覺周圍的環境卻是如此熟悉,對周圍的細節瞭如指掌,彷彿生活在這個環境中很長時間。 So, the question is,Where is the déjà vu come from?有一點可以首先確定,那就是,當你覺得某個事情發生之前,大腦裡面已經有了這個事件的相關記錄,無論它是不是確實發生過,並且發生在你自己身上。這就好像你複製一個同名檔案到一個資料夾目錄下,系統會提示你這個檔案已經存在,是否覆蓋一樣,無論這個檔案是你以前自己建立的或者是來源於其他途徑,它確實存在於你的大腦硬碟之上了。 好了,這樣一來形成既視感的條件就有了:第一步,透過各種感覺器官,攝取外界資訊,將其輸入電腦;第二步,大腦在記憶庫裡搜尋這些資訊,如果記憶庫裡面有這些資訊,那麼新來的資訊就會被定義為“似曾相識”,所以,既視感並非錯覺或者幻覺,它確實是你記憶庫裡面應該存在的東西。 那麼,如果我們沒有經歷過那些,或者說主觀上認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那些事情,記憶庫裡面就不應該有這些的,對吧?那為什麼又會有既視感的存在呢?

  • 2 # 扁月逐心

    確實有過這樣的感覺,有時候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真的會突然感覺好陌生,鏡子裡面的這個人竟然沒有一絲熟悉的感覺,而且看得久了甚至會有一股莫名的恐懼感,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有一樣的體驗。但是身邊也確實有人說過,覺得自己很陌生,完全不瞭解自己。

    不過中國有句話古話叫做“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我們都是自己生活的當局者,有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看清的。想更多的瞭解自己的話也只能透過別人表述中來總結。所以難免有時候會迷失自己,找不到一個正確的方向,所以會覺得自己很陌生。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有一句很流行的話“每個人最大的敵人是他自己”,只有能超越了自己的人才能夠在生活中勝出。但是真正能超越自己的人真的沒多少,更多的人連認識自己都做不到。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讓很多人喜歡活在自己的幻想中,那裡面的自己能力非常的突出,人緣也特別好,各方面都是佼佼者。可以在那個世界裡面得到所有的想要的東西,不用付出任何的代價,金錢、權勢、名氣、豪車應有盡有。誰不喜歡那樣的生活呢?又有誰願意離開那樣的生活呢?也許正是因為在這樣的幻想中待得太久了,回到現實中看到了庸庸碌碌,狼狽不堪的自己才會覺得非常陌生吧。畢竟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永遠是一道無法逾越的橫溝,對比了兩個世界中的自己誰又能風輕雲淡的接受呢!

    所以有時候對自己感到陌生,可能也是一種自我否定的態度,沒有成長為自己一直以來期望的樣子,沒有達到自己一直以來渴望實現的成就。眼前的這個自己不應該是自己,或者說配不上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自己吧。

  • 3 # 淺毓

    是的

    有那麼一刻,我覺得自己很陌生,沒有以前那麼善良了,也沒有以前那麼的為別人著想了。

    有那麼一刻,我覺得自己陌生,那麼的現實,那麼的物質,那麼的計較。

    有那麼一刻,我覺得自己很陌生,那麼愛抱怨,那麼的負能量,那麼的多的嘴上承諾。

    有那麼一刻,我覺得自己很陌生,那麼的以自我為中心,那麼的不近人情,那麼的冷漠,那麼的高冷。

    有那麼一刻,我覺得自己很陌生,那麼的無可奈何,那麼的自戀,那麼的無能,那麼的……

    好像我不認識我自己,我也從未認識自己,我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

  • 4 # 還有沒用過的名字

    人生幾十年,不可能一成不變,始終如一的只有做人底線,其他的都會有所變化,隨著對精神物質的追求能堅持自我已屬不易,偶有迷失也能原諒,畢竟這世上凡人太多。有時,自己也會對不公平冷漠,親歷過世態炎涼已有些麻木,對自己正義感的減弱也曾羞愧過,從前那凜然、剛直已然被時間磨鈍了,竟然能強迫自已接受。從前處境艱難喜歡默默承受,現在卻動輒抱怨、牢騷不滿,過後又忍不住全是自責,原來的樂觀、忍讓、豁達去哪了?曾何幾時,寧可得罪人也絕不退讓的自己也在歲月的磨難中慢慢遠去。生活是把雙刃劍,既使人勇敢也能將稜角削圓,剛正的自己學會了圓滑,有時還會和稀泥,在獨處時省視自身,不由慚愧,雖然為了生存為了生活不得不妥協,不得不退讓,但終究還是違背了自己想要堅持到底的初衷。人生很矛盾,特別在無可倚仗時,始終堅持原則難度很大,當生存成為首要問題,放下自尊低頭俯就滿是酸楚,學會腹黑,學會算計,學會狠厲,有剎那害怕自己的邪惡,覺得這不是自己。人人內心裡都住著惡魔,關健在於善念必須佔據主導,大是大非面前永遠堅持立場,仍不失為君子,不必困惑,誰都不是聖賢,只要還在乎社會道德標準、世俗底線,我們仍然擁有完整的自我。

  • 5 # 金嘆故人夢

    是的,有那麼一刻,真的很陌生。感覺我是丟失了自己,找不到原來的自己了。

    這跟我的婚姻有關係吧。我是個婚姻的失敗者,為婚姻中家庭暴力所迫,那一刻我不認識自己了。本來我是一個那麼單純,天真無邪的人,又溫柔,善良懂事的人。結婚以後,我就變成那樣了,懦弱,膽小,無能。感覺自己整個人都頹廢了,以至於後來的我奮起反抗,成了一個十足的潑婦。

    結婚本來是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事,也是最幸福的事,到了我這兒就成了一場事故。感覺自己很悲哀,也會自責,崩潰,沮喪甚至絕望。

    這場不幸的婚姻造就了陌生的自己。婚前的無知,沒主見,就導致了終歸就是一個悲劇來收場。這是我不願意看到的,也不想經歷的。

    可是事實就擺在面前,你不得不去面對。所以在那場失敗的婚姻當中,我艱難的熬過了那一段,後來我終於走出來了。

    在這以後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然後開始改變,才有了今天的自己。

  • 6 # 晴天娃娃525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當內心找不到方向的時候,會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不認識的人,也或許是自己討厭的一種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目前國足球員的技術能力到底適合選擇什麼樣的主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