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廣西胖仔
-
2 # 胖豆愛電影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能夠快樂的成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是許多家長都面臨的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多運用身體語言促進親子關係,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去強調和堅持人生基本準則。父母是一面鏡子,你的一言一舉孩子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小孩子們特別喜歡模仿,所以我們做媽媽的一定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好榜樣。(1)不要指責,要學會表揚孩子。當孩子學習出現偏差時,為孩子指出一條正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切莫一味指責。(2)和孩子做朋友。要學會正面語言鼓勵孩子,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平等的朋友式的語言與他們交流。(3)學會讓孩子獨立,平常不要溺愛縱容孩子,要讓他們學會獨立,不能把他們當成室內的花朵,要讓他們自立自強,有機會讓他們自己完成一些簡單的家務。
任何一位母親,無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有出息的人。然而實現這一願望的人並不多。很多孩子到後來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常人,極個別的孩子還會墮落成壞人或犯罪分子。
一個人的成長、發展和所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為了把孩子培育成才,我們認真研討“怎樣做個好母親”是十分有必要的。
從優生學來說:一個稱職的母親在懷孕之前就要為生育一個好寶寶積極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優生、優養是重要的,它能為孩子成才提供“基礎”的保障。優教(包括胎教)則是育兒成才的關鍵,本文想著重談談孩子一歲以後的教育。
一、做母親的應當具有教育好子女的高度責任感。
從母親說,為什麼要有孩子呢?僅僅是結婚就要生孩子嗎?或者僅僅是為生一個孩子傳宗接代嗎?不是的,每個孩子生下來就是社會的一員,他和家庭,社會的關係十分密切。孩子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家庭則是最初培育孩子的場所,所以教育好子女是家庭的重要任務。德國著名教育家福錄貝爾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啟發母親……”可見母親的責任重大。
從孩子說,父母既然給了他生命,就要把孩子撫養成人,就要培育他有良好的人格和較強的生活能力。讓他們將來儘可能的過上幸福生活,這可以說是起碼的要求。反之,孩子的品德不好,沒有健康的身體和獨立的謀生能力,不僅不能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人,將來還可能給孩子造成各種不幸和痛苦, 其中少數人還可能給社會造成危害。看一看社會上三六九等的人,作為家長你願意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呢?這不是值得思考的大事嗎?
中國婚姻法明確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義務。這中間包括著多少深刻的內容啊! 作為一位稱職的母親,必須充分認識這些問題,儘早樹立教育子女的高度責任感。
二、做母親的應充分認識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特殊地位。
孩子是父母生的,因此身上也繼承著父母的基因。父母雙方同樣都負擔著教育子女的任務,然而母親所處的地位更為特殊些。西方有位科學家,透過大量調查研究發現,母親在懷孕期間,如果是一個行動懶散,好睡懶覺的人,他的孩子也將是一個近於貪睡而懶散的人, 細想這話是很有理的。孕婦睡懶覺,胎兒自然也只好跟著睡懶覺,久而久之, 孩子也就隨媽媽習慣於貪睡和懶散了,可見母親與孩子的關係多麼密切微妙。
其次,嬰幼在兒哺乳期主要跟隨著母親,這期間母親和孩子有著最初的、長時間也是大量的接觸和情感往來,而這個時期正是孩子的心理成長的關鍵期。如果承認環境對人的重要影響,那麼, 作為孩子生長環境中的主體,母親此期間的言行、情緒都會直接、間接的影響著孩子。這最初的深刻烙印,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所以, 孩子五、六歲前,母親和孩子的感情最濃,她是孩子實際上接觸時間最長的保護人和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者。因此, 母親被稱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此後, 隨著孩子逐漸成長,家庭其他成員的教育和影響也會逐漸增多、增強。
再則,母親有偉大的母愛,母愛具有偉大的感化力量。但這種愛如果處理不好,則往往帶來一定的缺陷。尤其對文化不高的母親,這種愛往往表現為另種溺愛,它將成為育兒成才過程中的不利因素……
總之,母親這種特殊地位,要求她能依據自己有利條件,更清醒、更適宜的教育子女。
三、做母親的要樹立現代的育兒成才觀念。
首先, 要樹立把孩子培育成才的觀念(包括身體殘疾,但智力良好的孩子)。只要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都可以成才。而那種以為孩子天生笨,不是學習的料;家長文化水平不高,教育不了孩子等消極想法, 都是十分錯誤的。
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教育家貝傑曼·布魯姆和他的一批助手,歷時五年,對一百二十多位超級明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 那些出類撥萃人物不是天生的優秀,而是後天教育、鍛鍊的結果。所以說: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培養出傑出的人才, 即使你文化較差,只要你是育兒的有心人,並能積極學習和掌握科學的育人規律和方法,就一定可以培育出優秀的人才。
其次,要積極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伴隨孩子大腦發育過程進行的教育,對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提高孩子的智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舊教育觀通常是: 在孩子五、六歲,大腦已基本發育成熟,孩子相當懂事後才對其進行教育(至今許多父母還以為孩子要先到托幼園所和學前班去接受阿姨和老師的教育),這就又錯、又晚了。
五歲前, 是孩子們學習的“黃金時段”, 若錯過這個“關鍵期”, 損失就不可彌補。所以日本早期教育家井深大的口號是:“零歲開始,三歲已經晚了”這句話值得所有家長們的深思和重視。
第三,家長要充分重視孩子品德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人們已經認識到: 德育決定人的思想靈魂, 非智力因素決定人的毅力和進取心。任何人若不具備良好的品格,都是難以成才的。即使有超凡的智力,也不見得能成為有益於人民的人。這問題已在全世界範圍提出,所以, 絕不能對孩子只進行片面的知識、智力教育。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還要克服以家長為中心的陳舊思想,讓孩子一切都聽大人的擺佈,把孩子培養成“老實、聽話”的“小綿羊”“小大人”等做法。
近年,人們強調了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因為創造力是推動一切事物創新發展的能力,這是一個人的優良品質。母親應當有民主精神,尊重孩子,啟發和調動孩子自身的積極性,使孩子善於思考和行動。當然這不等於盲目的以孩子為中心,在一切問題上都無原則的遷就孩子,放任孩子,以至把孩子嬌慣成“小王子”“小皇帝”那將嚴得影響孩子的成才。
四、做母親的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母親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才能更正確、有效的培育孩子。育兒成才是有學問、有規律的事,盲目亂教是不行的, 更何況在孩子成長過重程中,他們還會向你提出很多他眼中的問題,所以, 當母親的必需努力學習育兒知識。我們承認: 提高一個人的文化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至少應多看些有關教育子女的書刊, 多學習和掌握些育兒成才的知識, 特別要多閱讀些如何做個稱職母親的書籍。
古今中外,培育出優秀人才的母親太多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孟母、岳母、還有鄭母(歐陽修之母)、徐母(徐霞客之母);國外有發明家愛迪生的母親,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母親 ……近代就更多了。讀了她們的資料,將從她們的教子過程中加深對孩子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進而增強教育孩子的信念, 同時也能從中學習、掌握更好的教育孩子方法,這對你教子成才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母親們, 孩子未來的命運掌握在你們手中,人類的命運也掌握在你們手中,把孩子培育成人,把孩子培育成優秀的人才,做一位稱職的、優秀的好母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