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700690579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談不上政治家,爭權奪利。最多是玩弄政治的政客。沒有清漸的治理國家政策,是那個時代的政客而已。

  • 2 # 回憶裡的雪

    首先政治家是一個褒義詞,是指具有一定政治遠見和政治才幹、掌握著政黨或國家的兩道權力並對社會歷史發展起著重大影響作用的領導人物。而曹琨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了追求權利不擇手段,甚至透過賄選來當選民國總統。這樣的人,我覺得還是說他是一個政客更貼切。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

  • 3 # 木月先森

    你這個提問中的文盲曹錕是從何瞭解到的,曹錕出生于山東大沽的一個貧窮造船工家庭,曹錕的父親叫曹本生,雖然曹本生沒多大本事,但他由於在造船時接觸的人多見多識廣,他深知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因此曹本生勒緊褲腰帶供孩子們讀書,曹錕兄弟幾個從小或多或少都讀過一點書。

    16歲那年,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曹本生讓兒子曹錕學習造船技術,以便在以後有一門手藝,但曹錕並不喜歡造船,無奈之下,曹本生就讓兒子去學賣布,曹錕覺得賣布可以和別人打交道,就欣然答應了。曹錕常揹著幾匹布走街串巷,叫賣吆喝。後來他的賣布生意還做的不錯,日子也漸漸景氣。

    有一次曹錕到保定城做生意,卻被城門的兩位守衛奚落了一番,曹錕受辱後極為惱火,他深深感覺到在這種亂世下,做一個平民總是被欺負,20歲那年他就投身軍營,在軍隊中由於他識字,而且表現優異,被派往天津武備學堂學習。後來畢業後做了一名哨兵,在武備學堂期間有後來叱吒風雲的馮國璋、段祺瑞,曹錕顯得極為普通。

    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曹錕也隨軍出征,雖然甲午戰爭失敗了,但由於曹錕表現優異,被派往袁世凱組建的小站練兵。這是曹錕早年未發家的一段經歷。

    一個人的出名絕對不是無緣無故的,雖然曹琨後來確實賄選總統臭名昭著,但題者說曹錕是文盲,也是見解有誤吧,曹錕確實不能稱為政治家,只能說是一個優秀的政客,其實曹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善於識才,吳佩孚對其忠心耿耿,而吳佩孚又是一名得力戰將,帶兵打仗甚是厲害。在曹錕的直皖大戰以及後來的直奉大戰都功不可沒。評價一個人不能因為別人的隻言片語,而覺得這樣一個“文盲”,只會賄賂的人都能當總統,古人說過,天時地利人和,這三樣都是缺一不可的,一個人的成功也是有過人之處的。

  • 4 # 素顏歷史

    說起曹錕,我們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總統賄選”。

    曹錕從布衣之子而成為富甲一方,權傾天下的人物,不可謂不精明。但卻因一場賄選而臭名昭著,不禁令人惋惜。其實,一個賄字,與其說是曹錕的心魔,不如說是當時華人的心魔。

    博士顧維鈞曾評價曹錕是天生的政治家,是否貼切?需要先了解一下曹錕的經歷。

    曹錕,1862年,出生於天津大沽一個貧窮家庭。父親曹本生是一個造船工,每月的工錢僅能維持生計。儘管經濟拮据,但曹本生頗有眼光,寧願自己勒著腰帶,也要供孩子們識幾個字。

    不過,曹錕生性木訥,並不是讀書的料。成年後幹起了販布的生意,看不出有任何要發達的跡象。正是時勢造英雄,一次偶然事件改變了曹錕的人生軌跡。

    一日,曹錕販布到保定城門,由於沒有賄賂守城計程車兵,就沒有進到城裡,反而被士兵們謾罵嘲笑。不知日後的賄選是不是與這件小事有關,但曹錕接下來的決定體現了他與眾不同的一面。對大多數人來說會選擇忍氣吞聲,曹錕卻決定應募入伍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1882年,20歲的曹錕成了天津武備學堂的一名學員。第二年,曹錕拿著畢業證,像如今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戰戰兢兢的來到了小站的“新建陸軍督練處”。大老闆袁世凱,看到這個小子雖然其貌不揚,但卻有一股英雄之氣,甚是喜歡。或許,當時誰也不曾想到,這個新兵後來能為袁世凱的登峰造極立下汗馬功勞,繼而成為中華民國第五任大總統。

    曹錕在歷史上留下的名聲並不好,辛亥革命勝利後,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按革命黨的要求,他應該去南京就職。曹錕則故意在北京防火鬧事,縱兵譁變。使袁世凱有藉口不去南京,而在北京順利就職。

    袁世凱去世後,曹錕成為直系的核心人物。後來曹錕和吳佩孚在直皖、直奉戰爭接連擊敗段祺瑞、張作霖,直系成了把持北京的最大軍政府,導致曹錕的自信心過度膨脹。他不甘心僅僅做一個軍閥首領,再加上一幫政客慫恿。曹錕也有了過一把總統癮的打算。

    雖然北洋政府時期,軍閥混戰,拳頭才是硬道理,但要成為總統還是要透過議會選舉的。於是,曹錕上演了一出賄選的鬧劇。他規定,誰若選他即可獲得5000塊大洋。其實,這一招還是能吸引到不少人的,曹錕也如願當上了總統。

    但5000塊大洋,買的了選票,卻買不了人心。賄選案一經曝光,天下譁然。對手們也趁機聯合起來反對曹錕。民國的總統並不好當,再加上輿論的攻擊,曹錕的日子並不好過。其實賄選之前,曹錕已是生活滋潤的富商。所以他經常對慫恿他上臺的政客們發牢騷:“我是拿錢買罪受呀”。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倒戈,才當了僅一年總統的曹錕被迫下野,在這場鬧劇中,曹錕不僅付出了金錢的代價,還因此而聲名狼藉。

    其實,客觀的說。曹錕選擇賄選,而不是靠暴力,恰恰也說明了他對議會的尊重,這也是中國民主政治的一大進步。

    曹錕本人也並非毫無可取之處,曹錕雖然出身草莽,沒什麼文化,卻胸襟博大,明理識體尤其重視人才。提拔重用了吳佩孚、顧維鈞等一大批人才,並一手創辦了河北大學。

    曹錕也很有骨氣,後來日本人佔領平津後,想拉攏他建立漢奸政權。但是,曹錕卻完全不吃這一套,斷然拒絕道:“我就是每天喝粥,也不會為日本人做事!”

    這就是曹錕,有著商人利己的一面,在官場中也能左右逢源,但如果說他是政治家,就有點過度拔高了。他只不過把商人的那一套移植到了政治中,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最終還是吃了大虧。

    1938年5月16日,曹錕病逝於天津。臨終前,他握著女兒曹士英的手說:“臺兒莊大捷之後,希望國軍能乘勢恢復失地,餘雖不得見,亦可瞑目。”

    重慶的國民政府得知這一訊息後,還特別為這位老對手,頒贈“華胄忠良”的匾額一方,並追贈其為陸軍一級上將。這也體現了,內戰無戰犯。

  • 5 # 民國年間那些事

    以賄選而聞名天下的北洋政府大總統、直係軍閥首腦曹錕在歷史上口碑向來不佳,但其一生也有許多亮點,這一點至今鮮為人知。

    直係軍閥首腦曹錕

    曹錕出身貧寒,年輕時以販布為生,是一個布販子。曾經有個江湖術士為其相面,奉承他日後可以當個知縣,曹錕聞言大怒,認為相面先生故意嘲笑他,於是將其痛打了一頓。就是這樣一位連縣令都不敢奢望的布販子,後來卻成為北京政府大總統、直係軍閥的領軍人物。曹錕之所以從一介貧民當上總統,說明他並非只是一介武夫,而是有些本事。曹錕貌似忠厚老實,卻深得老謀深算的袁世凱器重;他遊離於各派軍閥的刀光劍影,卻很少吃虧;他看中的是權與利,不太在乎是與非;他的御人之道非常高明,吳佩孚、馮玉祥、顧維鈞均是他的部下,並且對他非常佩服。

    曹錕非常善於用人,對於不同領域,他都任用這個領域的精英人物來領導。顧維鈞是北洋時期的著名外交家,於是曹錕任命他擔任外交總長,全面主持外交工作。當時曹錕一心腹因一個駐外大使問題與顧維鈞發生爭執,找到曹錕告狀。曹錕訓斥他說:“正因為我們不懂外交,所以才讓顧先生辦外交,這事我們必須聽顧先生的,任何人都不能插手!”

    顧維鈞先生

    顧維鈞對曹錕非常敬佩,多年以後他在回憶錄中重提此事,稱曹錕雖然識字不多,但胸懷開闊,為人大度,是一位天生的領袖人物。百年時光已逝,今天看來,顧維鈞對曹錕的評價並不為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月26日大盤大跌,27日五一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怎樣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