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強的價值經營

    屬於借景生情。

    一句古代文人騷客的詩句

    一聲空門之內虔誠的鐘聲

    《楓橋夜泊》,張繼的著名唐詩,把姑蘇的寒山寺與夜半鐘聲緊緊地聯絡在一起,使之成為蘇州的一個著名景點。

    有人認為“夜半鐘聲”只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誇張說法,夜裡哪來的鐘聲?不過,我告訴你,還真有,而且已經成了當地政府連續30多年舉辦一年一度聽鐘聲活動的主題。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到無錫開會,專程繞道蘇州去尋覓這個鐘聲。當時夜裡沒有到郊外的汽車,騎一輛出租的腳踏車,吃力地往山坡上爬,為的是能在僧人們晚上九點做晚課之前趕到寒山寺,寺院已經閉門謝客,經把門師傅的指點,轉到寒山寺外的山亭上,一個人,靜靜地獨坐感受從牆頭飄出的夜半鐘聲的悠揚,望著餘音繚繞的寂寥星空,慢慢地品味空氣中瀰漫著的孤獨憂傷……

    有人說,莎士比亞的偉大,在於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因為每個人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從不同層次去感受作品。這個道理對像《楓橋夜泊》這樣偉大的文學藝術作品,也是如此。

    作者假借詩句,寫景抒情。要表達的詩意就是其背後流露出來的情感。然,境由心造,同一首《楓橋夜泊》,用不同的心境去閱讀,去品味,可以體會出不同的意境。

    當夜半鐘聲,特別清澈的餘音,在僧人晚課結束後緩緩消失在夜空之中,四周一片,萬籟無聲,這時在腦海裡浮現的只能是一個字“靜”,寂靜的靜、平靜的“靜”……

    想必我和張繼一樣,都是出差在外多日,無論是他的趕考,還是我的赴會,也不管結果如何,工作暫時告了一個段落,前一陣子的緊張放鬆後,特別又是在這樣一個寧靜的夜晚,最容易讓人做什麼?還是一個字“思”,思念的“思”、思鄉的“思”……

  • 2 # 斐姑

    《七絕•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是寫“愁”的代表作,借用眼前的景色,抒發詩人漂泊他鄉的悽惘愁煎。以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寄客等多個意象綴合全詩,整個意境悽美迷人,畫面感很強,最後的半夜鐘聲,更顯空靈寂寞淒涼,將作者羈旅之苦、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黯黣空寂、孤愁惶灼充分地表現出來。

    為何歷經千年還有這麼多人記得它?竊以為《楓橋夜泊》最好地運用了“大白話”的表達方式。

    沒有難認的字,沒有麗辭華句,更沒有晦澀難懂的典故,只有這種直白的表達方式,真正傳達作者的本意,讓人更好地體驗作者的胸臆。套用一句時髦的話:我不用典故,因為我就是典故!試想一下,短短28個字的詩,哪一個詞不是如今的典故呢?除了“大白話”的基本思路,再究一層,便是作者張繼的能力了。

    一則曰,掌控“大白話”的能力,同樣是北京話創作,老舍和王朔完全是兩個“範兒”,就算時代不同會帶來語言的變化,前者的書生氣與後者的大院子弟的豪邁也是涇渭分明的。

    二則曰,能夠敏銳地抓取最能打動華人心靈力量的眼前景物。如同攝影,為什麼普通人的照片紛亂、無層次,而攝影大師則乾淨、中心突出?其實所有的詩人詞人都是取景的好手,越短小越見其功力。

    然而,能夠從六合八荒中提起這些個相互配合襯托的意象,塑造出渾然一體的氛圍,還需要些神助,寫出這首《楓橋夜泊》的張繼就是這樣的一位作者,他從天空寫到江水,是高低的對照;從紅塵寫到蕭寺,是心理的落差;有烏啼有鐘聲,讓文字從紙面跳出來;有霜天有漁火,讓文字透出溫度。

    有人說寺院夜半無鐘聲,其實從漁火能夠看出來詩人寫的是後半夜天明之前,你不知道漁民放船下河開始捕魚都是在天亮之前嗎?而那時已經是寺院撞鐘做早課的時間了。

    也有人問黑夜中怎麼看得清是楓樹,其實古人寫文章甚至寫文字都不那麼拘泥,比如楓橋也是葑橋,將“江楓”理解成“江上之楓橋”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月亮已經落下西天,肯定不是前半夜了(詩人夜泊楓橋時不可能是農曆的月末),而且後半夜才霜重,扁舟一葉的客船中的遊子,已經看到早起的漁舟、聽到寺院最早的鐘聲,這是一夜未眠的節奏啊!

    至於他的“愁”:功名無望、逃避戰亂……?

    這些都無所謂的,因為張繼寫到的這些景象,已經完全從他個人的具體體驗中抽離出來,成為華人都能有代入感的意象。

  • 3 # 使用者6044430665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七絕。原文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從此詩的格式來看,其是一首標準的七言律絕。此詩是安史之亂時,作者南逃途經蘇州楓橋時寫下的羈旅詩。

    這首詩用前兩句中的五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烘托出一夜未眠的旅途中客人這一重要景象。進而通過後兩句中的“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暗示一夜無眠的詩人難以言傳的心理感受。使身處亂世,尚無歸宿。雖有進士頭銜但銓選落第的愁悵之情躍然紙上。

    這首詩採用倒敘的手法,先寫黎明時的情景,再寫夜不成寐。全詩句句形象鮮明,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可感可畫。內容通暢易解,句與句之間邏輯非常清晰而又合理。是律絕中的珍品。

    圖/網路

  • 4 # 逍遙客——走天涯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全詩情景交融,圍繞一個“愁”字,把自己的羈旅思念以及家國之憂刻劃得淋漓盡致。用詞極為精細,寒夜有“霜”,憂愁以物擬人,江楓對漁火欲“眠”,思念用時間“夜半鐘聲”來形容遊子孤舟,地點偏選在“客船”……總之時間地點人物環環相扣,把感情融入到客地,思由愁起,憂由思生。確實是首奇詩!個見,望指正!

  • 5 # 阿燚黃南開

    這首詩巧妙地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先寫拂曉時的景物,然後再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運用了“意從象出”的表達方式,以五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江楓、漁火;這五種沉寂、悲涼、悽清的物象和作者“愁”心相合,而觸景生情,使他午夜難眠而愁思滿懷時,又聽到了寒山寺傳來的鐘聲,更增添了夜的沉靜,進而烘托出更加淒涼的氛圍。全詩以“愁”為綱,所選景物,有遠有近,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正是因情思難寫而景象易感的特點,詩人將意象融為一體,創造出這“意從象出”的表達方法,更增強了詩歌感情的表現力。人生活在歲月的時空裡,見之,聞之,凡敏感者,無不牽動情思,當此情景交融之際,景物的挑選正是詩人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物象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首《楓橋夜泊》空靈曠遠、意韻濃郁、甚稱可作後世作詩典範的藝術妙境!

  • 6 # 亦有所思

    這朵七言絕句,只用了兩種表達方式

    描寫和敘述

    形狀:月亮的圓形或半圓,曲線柔和的霜露遠景的輪廓

    顏色:共有珠白,淺灰,暗紅,微黃,淡青,黛黑等色

    聲音:烏啼,鐘聲

    時間:月落,夜半

    空間:天空,地面,江水,遠,近

    靜態:月,客船,楓,人,城

    動態:漁火

    而這些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

    敘述最簡單,但襯托出效果和境界才是難上加難。我們的那種寫法叫做堆砌,啊,不對,應當就是一個堆字,哪有資格用砌呢!

    詩詞之㺯,就在於含蓄,而含蓄的常用表達方式就是描寫和敘述,然後給你以想象的空間和畫面。

    想說十分,卻只寫三分,甚至只露一分。

    像這一首隻露半分的千載難尋,曠世未見。

    這是神品!

  • 7 # 齊仙中鶴

    .看到張繼的楓橋夜渡,頓時,使我想起去年一個人,從煙臺匆匆下船,又轉火車趕路的回憶,順手拈來作為回答。去年冬日到海灘,夜風送我下客船。復隨人流乘特快,一聲汽笛到濟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防空能力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