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天香雲外飄

    歷史上著名的使臣主要有:兩漢時期的張騫和班超;唐朝時期的阿倍仲麻侶(日本人),玄奘和鑑真和尚;元朝時期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明朝時期的鄭和等等。其中,西漢時期,漢武帝三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舉世聞名,惠及今古;東漢時期的班超,奉命出使西域,留下了“投筆從戎”的成語;其他幾位,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在此不再贅述。

  • 2 # 青言論史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使臣,莫過於開創絲綢之路的張騫和七下西洋的鄭和。但是除了這兩位著名的外交家以外,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使節還是相當不少的。

    比如春秋時期的申包胥,在楚國被吳國打的幾乎亡國滅種的時候,他孤身一人跑到秦國王庭,哭得聲淚俱下,直到把本來都不打算管事的秦國君臣終於改變心意,決定發兵救楚國。

    比如戰國時期的蘇秦,身掛六國相印,開創了六國合縱抗秦的局面。而在此前,他僅僅是一個需要懸樑刺股的窮酸書生而已。

    又比如蜀漢的諸葛亮和鄧芝,一個受命於敗軍之際,為惶惶的劉備尋求到了強大的外援;另一個在吳國和蜀漢兩國夷陵之戰之後、關係正處於冰點的時候,勇敢地前往東吳,為三國時期吳蜀聯盟的主基調敲下了地基。

    再說宋朝的曹利用和富弼,在遼國對北宋咄咄逼人、想要打破長久以來形成的穩定格局的時候,是他們挺身而出,堅定地維護了國家利益,幫助北宋儘可能在強敵面前不卑不亢,從而為宋朝百餘年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由於中國曆來的外交事務都比較少,而且基本都是以天朝上國的身份來交往,所以名使臣不多。但是這些古代名臣的事蹟,依舊光耀青史,永遠流傳。

  • 3 # 綺閣書生

    古代的使臣,也稱使節,是受皇帝或者國王之命對其他友好國家進行訪問,使臣全權代表自身所在該國的權益。這種交往是禮尚往來,自古有之。春秋戰國時代,東周列國互派使臣作為聯絡,互相溝通,增進成誼。我就略述幾個有名的使臣吧。

    蘇武(前140至前60),字子卿,杜陵人,西漢名臣,前100年,蘇蘇奉命率一百多人出使匈奴,卻被陰差陽錯扣留下來了。面對種種誘惑,蘇武概不為動,後來被流放到西北利亞的貝加爾湖,獨自一人牧羊。風霜雨雪十九年,蘇武的使節毛都掉光了,卻始終如一熱愛大漢,堅守使節,他是真正的愛國英雄。

    張騫,西漢時期漢中人,曾受漢武帝之募出使西域的大月氏,曾被途中的匈奴扣押,始終不離開使節,十多年之後,終於逃出來了,後幾經周折,聯絡西域之烏孫、大宛、康居等國夾擊匈奴。並相互溝通,互換種子和物資等。

    班超,東漢名將,父班彪,兄班固,妹班婕妤都是名人,73年,班超帶領三十六人出使西域,聯絡各部,最終打敗匈奴,設立了安西都護府。

    玄奘,世稱唐三藏,亢貞觀三年,二十八歲的玄奘從長安出發卻印度取經。歷經千辛萬苦,取回真經,歸來後,玄奘寫了《大唐西域記》一書,這是《西遊記》的原始素材,也表現了華人民的聰明智慧。

    鑑真,唐朝僧人,東渡日本,傳授佛經及中華文化,成為中日友好交流的最早記錄。

    鄭和,又名鄭三保,明朝閹官,曾七次下西洋,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成為中國最傑出的Nautilus。

    其他還有唐朝時日本的阿倍仲麻呂訪問過中國,元朝時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訪問過中國,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也很有名的。

  • 4 # 歷來現實

    漢代是個著名使者輩出的大時代,他們普遍採取了“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策略,身兼外交家、政治家、軍事家多個頭銜,中華文明在他們的努力下,首次延伸到了從未抵達的廣闊西域。

    張騫:

    你現在喝的葡萄酒、核桃露、石榴汁有他的一份功勞,張騫通西域,不在於征服、聯合了幾個國家,而是在於發現了一條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之後的商業互通更是國家現實的財政依託基礎,這條絲綢之路到現在依然被我們重視、發揚。

    蘇武:

    蘇武牧羊的故事被世代傳頌,往往同時還伴有李陵的存在,在這個漢民族最終成形的時代中,他以堅貞不屈的事蹟(李陵則是反面)教化著這個初生的民族,構建著它的核心價值觀。

    傅介子:

    “胡蘿蔔加大棒”政策的首創者,把鴻門宴技術引進西域第一人,粗暴干涉他國內政,這些在中國封建王朝末期被屢屢應用在清廷身上的板子,傅介子在近兩千年前是用在別人身上的,怎不令人擊節讚歎。

    陳湯: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只這一句話,就值得被華人銘記。

    班超:

    “投筆從戎”的格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氣,至今仍在激勵後人,抗戰期間,四川等西南省份的多少中學生就是這樣寫完血書,打起草鞋頭也不回的走向烽煙瀰漫的戰場,他們的夢想就是策馬揚鞭踏東京、軍旗插上富士山,這些年輕人大多再也回不到家鄉。唐代:

    王玄策:

    隔壁老王名氣不大、級別不高,一輩子也沒做出除了一件事之外的任何大事,這一件事就是“一人滅一國”。他出使印度,被中天竺新王斬殺隨從,老王很害怕啊,害怕回國不好交差,乾脆向吐蕃、尼泊爾借了點兵馬,橫掃了整個北印度加中印度,東印度看清形勢,及時投降,害得老王一點也沒盡興。老王出使的目的本是為了聯合天竺對抗吐蕃,這個傢伙卻執行了一條相反的錯誤路線,所以這個生卒年代不詳的貨並未被朝廷重用,也未被大力史書宣揚。

    玄奘:

  • 5 # 醉愛國學

    歷史上著名的使臣有:

    秦朝時候,徐福東渡。

    漢朝時,張騫、甘英和班超;

    唐朝時,玄奘和鑑真和尚

    明朝時期,鄭和。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居功至偉。

    明初,鄭和下西洋,航海壯舉,開啟了海上“絲綢之路”.

  • 6 # 南方鵬

    歷史上著名使臣眾多,面對艱難外交形勢,他們錚錚鐵骨不辱使命,或顛沛流離生還,或埋骨異域殉節,史書有載的,或名字失傳的,應不在少數,本人近來熱衷於漢武時期問答,就列舉兩位與漢武打擊匈奴息息相關的使臣,可以說,沒有他們的奔走堅持,北逐匈奴會更加艱難。

    被軟禁十年後,前129年,始終心懷使命的張騫找到機會逃出,繼續西行,沿路沙漠戈壁,艱險重重,歷經多個國家如大宛康居,終於抵達大月氏,誰知這時的大月氏人,由於新的國土十分肥沃,物產豐富,距匈奴很遠,外敵寇擾的危險已減少,已無心復仇,不想與漢結盟再起戰端。

    苦勸無效後張騫回國,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多,回到漢朝時間已過去十三年,一百多人的使團僅剩二人。雖沒完成結盟任務,但對漢朝西邊大片領域有了新認識,出擊匈奴張騫多次擔任嚮導立有軍功,封博望侯,之後又多次出使,“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

    經衛青霍去病的多次左右重擊,匈奴肥沃地大片喪,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衛霍死後,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單于即位,新上位基礎未牢固,害怕受到漢朝攻擊,便釋放之前扣留的漢朝使節路充國等,向漢服軟示好,禮尚往來,漢武帝派遣蘇武持節護送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回國,並贈送單于禮物。

    漢朝降臣衛律多次招降蘇武失敗,前99年,蘇武意外見到漢朝老朋友李陵,原來匈奴扣押使臣,武帝震怒,出兵攻打匈奴,李陵孤軍深入,激戰被擒投降匈奴,單于便派他說降蘇武,二人敘舊憶昔,蘇武心如鐵石終不肯降,李陵慨嘆說,你是真義士,我和衛律罪通於天啊!

    前87年,得知武帝駕崩,蘇武大哭吐血,早晚哀哭弔喪,漢昭帝即位,霍光輔政,多次派人向匈奴討要蘇武,匈奴人騙說已經死亡。漢朝使者便說,前段日子漢朝天子狩獵,射到一頭大雁,腳上繫著蘇武寫的帛書,說他尚在人世,並描述蘇武近年來的事,如親眼所見。匈奴單于大為驚奇,認為蘇武有上天庇護,便放他歸漢,時間已是公元前81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更在古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