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音樂伴我同行

    他的手機只能免費接聽,不能打出去。他為附近的工廠打工,換得上網的機會。他還有一個堆肥的廁所,這為他獲取食物提供了便利--解決了整個計劃最難的部分

      一個人需要多少錢才能活下去?如果你是荒島上的魯濱遜,答案將是0。不過,小說畢竟是小說,沒人會把這當真。英國男人馬克·博伊爾(Mark Boyle)卻告訴了我們一個現實中的故事:身無分文,在現代社會,一樣能夠生存。

      2008年初,在學習經濟學長達6年並有過從商經歷後, 28歲的馬克意識到:自己對現代經濟體系充滿了厭惡。“我們積累的財富越多,社會就越分裂。”他說。在學校的最後一個學期,他看到了一段介紹甘地的影片,被這個偉大的印度男人感動,並加入了一個名叫Freeconomy的組織,該組織致力於將金錢從人類社會移除出去。

      為了踐行信仰,馬克決心從家鄉--英國布里斯托前往印度甘地的老家,徒步9000英里。他計劃不花一分錢,依靠路人幫助,以及自力更生。

      隨身只攜帶T恤衫、拖鞋、防曬霜、刀具和繃帶,馬克上路了。幸運的是,他身邊的朋友和父母都很支援他的想法,一路上他還真的得到了不少幫助。在不得不跨越海洋時,他計劃向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地解釋他的非凡使命。“如果他們不理解,我就一遍又一遍地說。”他給自己的期限是兩年半。“如果兩年半可以展示我的信念,這兩年半也就值了。”

      遺憾的是,馬克低估了整個計劃的難度。出發一個月後,在抵達法國加萊時,事情變得不一樣了。“我每天要步行40英里。冬天,胃裡空空如也,沒人聽得懂我的語言。一切變成了另外一場遊戲。”他不得不提前終止了自己的計劃。

      可他並不打算放棄自己的信念。2008年11月28日,在“國際無消費日”那天,他又開始了另一項嘗試--在當地不花一分錢地生活下去。這次,他真的做到了。

      為了籌備新生活,馬克賣掉了他的遊艇,用這筆錢成立了Freeconomy網站,來招募更多會員。兩年多來,他一直住在一個農場的破舊拖車裡,用志願工作換取飲用水。他的車裡有一個燒木材的爐子、一個太陽能淋浴器、一個取暖用的木材鍋爐和一塊太陽能電池板。電池板是之前花錢買下的,自開啟始這種“零消費”的方式,他就一直用它來為筆記本和手機充電。他的手機只能免費接聽,不能打出去。他為附近的工廠打工,換得上網的機會。除此以外,“我還有一個堆肥的廁所。”馬克說,這為他獲取食物提供了便利--解決了整個計劃最難的部分。

      為了填飽肚子,馬克練就了一身本領--在野外覓食,自耕自種,從咖啡館、餐館或者食品公司換食物等。他某天的食譜是這樣的:早飯是用體力活換回的燕麥粥,配上在果園裡自己採的蘋果,午餐是一個咖啡廳將要扔掉的麵包。他還自己種蔬菜,在樹林裡採蘑菇,以此果腹。夏天,他得開始絞盡腦汁,為冬天儲存食物。

      至於人類生活的其他需求,例如一些生活必需品,馬克也自有辦法解決。他穿的全都是別人捨棄不要的舊衣服,一概手洗,牙刷用野茴香籽和墨魚骨自制,衛生紙則選擇了當地報攤賣不出去的舊報紙。他有一輛腳踏車,因為不能和朋友一起去酒館玩鬧,他就騎著到處溜達,朋友們也樂於和他一起散步或者聽免費音樂。他甚至自制了啤酒,用茶混合酵母、麥芽、當地穀物,放在大容器裡發酵。“味道好極了!”

    一切似乎都得要花更長的時間。以洗衣服來說,過去,我們只要把要洗的衣服收來,丟進洗衣機,等洗好時把它們拿出來,晾在暖氣管上就好:簡單。現在可不行了。還沒開始洗衣服之前,得先製作自己的肥皂。首先把廢棄木材馱在腳踏車後,由城裡拖回來,升火。接著升起火箭柴爐,煮些開水,然後放進一點無患子,這是一種尼泊爾的土生植物。把無患子煮了半小時之後——不停地把破舊的蔬菜箱加入火箭爐柴火中,看啊!總算做出一些洗衣粉出來了。

    這可不是普通的洗衣粉;不但清洗能力和一般超市品牌不相上下,而且環保得多,更沒有在動物身上做實驗。由於我沒辦法加熱大量的水,因此只能把衣服和洗衣粉放進勉強用來洗衣的小水槽,加進冰冷的水,搓洗四分鐘,衝個二分鐘,再儘量用手把水絞乾,然後晾曬。在冬天,要等晾在戶外的衣物曬乾,就算不用整週,至少也要好幾天。

      至於人類生活的其他需求,例如一些生活必需品,馬克也自有辦法解決。他穿的全都是別人捨棄不要的舊衣服,一概手洗,牙刷用野茴香籽和墨魚骨自制,衛生紙則選擇了當地報攤賣不出去的舊報紙。他有一輛腳踏車,因為不能和朋友一起去酒館玩鬧,他就騎著到處溜達,朋友們也樂於和他一起散步或者聽免費音樂。他甚至自制了啤酒,用茶混合酵母、麥芽、當地穀物,放在大容器裡發酵。“味道好極了!”

    一切似乎都得要花更長的時間。以洗衣服來說,過去,我們只要把要洗的衣服收來,丟進洗衣機,等洗好時把它們拿出來,晾在暖氣管上就好:簡單。現在可不行了。還沒開始洗衣服之前,得先製作自己的肥皂。首先把廢棄木材馱在腳踏車後,由城裡拖回來,升火。接著升起火箭柴爐,煮些開水,然後放進一點無患子,這是一種尼泊爾的土生植物。把無患子煮了半小時之後——不停地把破舊的蔬菜箱加入火箭爐柴火中,看啊!總算做出一些洗衣粉出來了。

    這可不是普通的洗衣粉;不但清洗能力和一般超市品牌不相上下,而且環保得多,更沒有在動物身上做實驗。由於我沒辦法加熱大量的水,因此只能把衣服和洗衣粉放進勉強用來洗衣的小水槽,加進冰冷的水,搓洗四分鐘,衝個二分鐘,再儘量用手把水絞乾,然後晾曬。在冬天,要等晾在戶外的衣物曬乾,就算不用整週,至少也要好幾天。

  • 2 # 月亮321

    這得看個人吧,有些人群掙不到什麼大錢,但是非常捨得吃喝,孩子們也不會受太多委屈,可能在大城市沒房沒車,但是他們也很快樂,依然把孩子養大了,不需要太多的把精力放在掙錢的各種焦慮中,這就是所謂的窮樂呵,但誰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很多有房有車的,有更高追求的每天忙忙碌碌各種應酬,追求更高的生活層次,他們活的可能是大多數人比較羨慕的,但是誰說他們就沒有煩惱呢?有小房想換大房,在小城市想去大城市,去了上海可能想出國,都是需要錢的,壓力不比掙不到錢的小

  • 3 # 陽光Fly

    多少錢都能活下去。錢少有錢少的活法,錢多,也只是三餐一宿。

    所以說,人活著錢多錢少不是問題。

    最重要的是擁有掙錢的能力。

    人呼吸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只是為了呼吸。所以,我們定義的活下去,應該蘊含更深層次的意義。

    當三餐一宿一襲衣以解決人的生存問題後,隨之而來的是人的安全需求,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一些錢或者是透過自身的勞作和學習、思考以獲得一些相應的工具和觀念以保證我們的生命安全。在生命安全階段,需要比滿足生存需求更多的錢(或者是相應的投入)。

    安居之後,我們要進入樂業的環節。希望透過個人能力和努力獲得他人認可,得到穩定的社會地位,同時獲得自我內心的強大。既獲得外來的尊重與內在的尊嚴。這個時候,我們能收穫更多,也需要付出更多。

    當我們的個人能力與經濟基礎達到一定高度時,我們對外界的影響力度變大。這個時候,實現自我就是你的追求。發揮個人最大能力,接受他人也接受自己。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這個時候,錢的作用已經被髮揮到最大,而你已經不需要為錢多少而煩惱。你對錢的需求已經迴歸到一宿三餐一襲衣。

    所以,多少錢都可以活著、多少錢都可以活得更精彩、多少錢都可以支撐你有一個滿足感爆棚的人生。

    多一點責任,多一點追求,多一點承擔,你的人生會多一點“錢”。少一點責任,少一點追求,少一點付出, 你的人生一定會少一點“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首屆茅盾文學獎,每個獲獎者的獎金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