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老程走天下

    從客觀上講,問題學生的“問題”應該是多方面的,有調皮搗蛋的,有遲到早退退的,有打架鬥毆的,有上課不認真聽講的,有早戀傾向的等等……但在老師和家長的眼中,問題學生卻多是指學習不好的學生。只要學習好,便一好遮百醜,其它方面有點問題一般都不是“問題”了,老師和家長會積極配合協商解決的,即使解決的不太理想,至少配合比較默契。但對學習不好的學生,尤其是長期學習不好的。家長和老師配合上就未必合拍了。有互相指責的,相互埋怨的,就算是嘴上不明說,但話語間夾槍帶棒的也許是常態,總之三者之間很難有諒解的空間。對這種學生學校、老師、家長及社會,可以把他們當“問題學生”來討論,但絕不能將其稱之為“問題學生”,這樣本身就有“歧視”之嫌,對解決問題會帶來很大的障礙。學習不好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把問題都推給學生也是不公平的。而一般意義上的學習不好通常指的是數理化,也許他體育很好,可能她音樂不錯,沒準誰有很高的表演天賦?……這就要各方面積極配合才能發現,而且必須有愛心,有耐心才成。我覺得應該稱之為“有其它潛力的學生”。

  • 2 # 張副校長

    為什麼有問題學生,有問題學生難道老師不應該反省下自己嗎?

    第一,問題學生並非無藥可救,因為每一個學生不是什麼都無所謂了,我們要找準很好的教育機會。讓學生感知你的存在和對他的關心,並適時地與他溝通。

    第二,我們要去理解學生產生一些行為的原因,深入去了解他們的背景。應該說,現在學生的表現是他過去多年積累的結果。凡事都有前因才有後果,有時我們單獨去看一個學生的表現,會覺得不可思議,一個正常的學生怎麼會那樣呢?但是,如果把他放到一個他所處的大背景和大環境中去看,從他成長的歷程去看,你就會明白他為什麼會那樣,一切都可以得到解釋了,我們也就理解了學生。只有找到了學生行為異常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 3 # 胡梓馨

    作為一名老師,對問題學生應該怎麼稱呼,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首先,不能給學生貼這個標籤,孩子在有一些習慣不好或者學習成績不好等等,說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教育出現問題,不能只把責任歸咎於孩子身上,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價值觀,這個需要父母和老師一起協助引導孩子。

    其次,所謂的問題學生,往往身上有很多優點,我們應該把他的優點放大化,給予信心,相信他一定會越來越優秀,這種相信的信念會給孩子很大的幫助。就如一個人在很失落的時候,有一個人能夠給他信念幫助他,會有意向不到的收穫。

    改變一個人就是改變一個人的世界,相信他們是最棒的。

  • 4 # 名師聊家教

    問題學生的稱呼不準確。雙差生上課不聽講,愛說話,好動,愛打架,攻擊性強,有問題:成績好的學生,個性強,不讓人,心理素質差,也有問題。問題一詞太寬泛。華東師大的顧泠沅教授有一個觀點,班上沒有差生,只有差異。每個學生有不同的潛質,有不同的優點,只是我們缺少發現。加德納《智力多元論》,把人的智力分成了七個方面:邏輯能力、語言能力、空間能力、協調能力等,不同能力決定了他今後的發展方向。不但人的能力是多元的,人接受知識的途徑也是多元的。作為教師,不應把眼光侷限於任教的小學、中學階段和學生的成績上,平等對待每位學生。今天在你眼中聽話成績好的學生,今後可能發展好;今天讓你頭疼,調皮,愛生事的差生,他們也有優點,比如他們協調能力好,情商高,今後的發展不可估量。放眼今天社會上的成功人士,都是當年聽話成績好的學生嗎?說不定很多還是當年的調皮學生。作為老師,應該以一顆愛心,包容這些所謂問題學生,多給他們鼓勵,讓他們樹立信心;多給他們關愛,讓他們明白做人的道理;多給他們機會和平臺,讓他們展現自己的價值。說不定這些學生,在高考的考場上是失敗者,也許會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他們卻是成功者。

  • 5 # 心月聊教育

    我是心藏朗月,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對這樣的學生,我們應該稱呼他為"特殊學生"。這些學生一般有下列情形:

    一個方面,成績不好,或者說,長期成績不好。在以學為主的校園裡,學生的學習成績是衡量學生高低的一個尺碼。

    另一個方面,這些學生有不太好的行為習慣,不大遵守校紀校規是其突出的問題。教育改革已經進行了好多年,學習成績已經不是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砝碼。慢慢的,家長和學校越來越多的關注起學生的為人處事。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評價也已經引起了大家的重視。這些學生一般比較漠視學校的規章制度,違紀違規是他經常性的行為,讓人頭疼。試想想,一個學生成績差點,但遵守紀律,對人有禮貌,關心集體,他在班級裡應該還是受歡迎的。

    再者,有些學生性格不合群,也會被列入這個群體中。

    針對上面的情景,我們可以這樣去處理:

    先說說性格不合群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的特殊情況特殊處理。一位班主任說她班有一個孩子,由於性格原因,班裡沒有了朋友,他變得很孤僻,在學校不和老師同學交流,回到家不和家長交流,成績退步很快,家長很是著急。老師的想法是先讓孩子開口說話。一次她去上課,這個學生的同桌遲到了沒在教室,他同桌小名叫毛毛,在班裡外號叫"貓娃子"。老師問這個學生:"XX,你家貓娃子幹啥去啦?"班裡學生哈哈大笑,這個學生也笑了,教師接著說:"你終於給老師笑了,你站起來給咱們把這段課文讀一讀。"這個學生猶豫了一下,還是站起來讀了起來。吃飯的時候,教師把這個學生叫到辦公室問他對自己今天在課堂上的表現滿意不,學生點了點頭,教師又說,以後課堂要配合老師,讓回答問題時要開口,學生也點頭答應了。教師給班幹部做工作,讓他們主動去和這個學生打交道,慢慢幫學生轉變。

    在說說遵守紀律。校紀校規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不會很高很嚴。絕大部分學生能做到,你也應該能做到。要給學生講清楚遵守紀律的必要性,這是學校的底線,要在這個學校讀書,必須按照這些規程來。

    最後說說成績不好。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點是沒抓住課堂。給學生提要求,先管住自己,上課別搗亂,不能影響他人,課後要完成作業。循序漸進讓學生去學習。

    總結一下,面對這些學生,家長和教師不能急躁,不能"嫌棄",更不能"歧視"和"放棄"。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很清楚錯過黃金學習期,會給孩子今後造成多大的影響。既然擔任著這個角色,就要承擔這個責任。

  • 6 # 畢鴻飛

    1,潛力股

    “問題學生”多是自我意識較強,不易受約束與管制,被學校及一些人稱為問題少年,而十歲左右就開始步入青春期,情緒反覆無常,愛弄出來點事希望獲得夥伴們的關注。這類學生加以引導,必將潛力無限,自我意識是我們2—4歲敏感期形成最關鍵的一個階段,自我意識強意味著有主見,內心的強大,一般人或物不易改變他內心的想法。如果加以勸導,鼓勵,該類學生前途無量。

    2,定時炸彈

    這類學生也屬於問題學生,但品德極差,家庭家養不到位,如果特別聰明走向社會,會對社會危害極大,建議這類學生多談心,雖然社會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但我們可以多跟孩子溝通,希望你破蛋成功,引導一個好的少年。

    3,菜鳥

    習慣極差,拖拉墨跡,上課睡覺,個人習慣極差,這類學生有時也刻苦學習,但就是不見成績,建議先盯習慣再盯成績。

  • 7 # 鍾靈毓秀饒

    就叫問題學生好。為什麼好,因為是直言,真言,所以好。不能叫特殊學生,特殊有好有壞,不明確,不準確。問題學生這個詞,社會己經承認了,就是這樣好,正視問題,研究問題,闡述問題,杜絕問題。這樣叫,還有一個好處,會引起父母的注意,正視問題的存在。我研究的結果是孩子是以父母為榜樣成長的,父母愛讀書,孩子也愛讀書,父母不愛讀書,孩子也不愛讀書,孩子會繼承父母的所有壞習慣。若父母好,孩子也會繼承父母的好,.為社會貢獻力量。孩子必須知艱識苦,知識能改變命運,奮鬥才有前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閆凱碩這個名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