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燒錄

    對修家譜和撰寫村志,我的看法是支援,完全有必要,透過修家譜可以知道自己的祖籍在何地,也知道自己屬什麼輩份,對同姓同宗有個長挽尊稱,也知道自己與某某幾代前是一同祖宗,同時也是一部家族史。村志也是一樣的,瞭解自己的自然村(灣)是那個朝代由那裡搬遷過來的,曉得自己的根基在哪裡。象我們透過修族譜,才曉得我們的祖籍原來是從江西繞州瓦西壩筷子街,是明朝洪武二年移民到此,並組建了自然村,以有六百多年了,隨著朝代更迭,現在行政區域叫什麼名稱就不知道了,只有一代一代透過修譜,才不會忘祖,所以修家譜是必須的。國有誌史家有族史都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社會再怎樣變國史家史是永衡的。

  • 2 # 雪中映梅

    祖譜,是每個家族的,必備寶典,如何讓子孫更瞭解,自己家族的淵源。族譜更像一個大樹,大樹上的分枝代表著子孫的分流走向,如此才能明白,各自的輩份用什麼字,下一輩用什麼字……

    不忘先人,祖譜是個好法寶!要一輩一輩留下去。

  • 3 # 隱居山野村夫

    族譜這個東西是非常有必要的,俗話說的好,認祖歸宗,沒有族譜這些記載,根本追尋不到源頭。

    現在的年輕人意識可能比較淡薄,但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這種事情一般也是村裡的中老年人去弄。

  • 4 # 大北瓜電影

    身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還說支援傳承村志族譜的!因為華人都比較注重的是根,老一代人都講究落葉歸根。家族是我們的一個家族發源的根本,是一個千秋萬代都不能忘卻的東西。

  • 5 # 函索天下

    這種事情一般都是在農村出身已退休的教師或是有點文化已離退休的公務員或是通俗一點說混的不錯的所謂成功人士的作為,不失是一件有德有益的好事,但是我們一定要客觀的謹慎的對自己所記載的文字負責,不要欺人欺已,貽笑大方。

  • 6 # 王兆林0309

    一、豐富民族文化。國史、縣誌、家譜都是國家文化的有機組成,缺一不可。而村志家譜各具特色,精彩紛呈,使我們的民族文化更加豐富生動。

    二、飲水思源,不忘根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社會發展到今天,先祖的功績不可沒。懷念他們的業績,尊崇他們的精神,就是後昆們前進的動力。

    三、村志家譜,都是身邊的人和事,更親切,更生動,現實的教育意義更大,更能激發人們前進的動力。

    四、敦宗睦祖,加強團結。一村一族,血脈相連。群體的社會,需要的是團結的力量,血濃於水,村志家譜就是凝聚力量的紐帶。

    五、 承前啟後,發揚傳統。先祖的經驗教訓,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有鑑可借,有路可尋,能促使我們事業的順利發展。

    村志家譜是善舉,應該積極地推進和弘揚。

  • 7 # 暖心花妹

    不管是編纂村志,還是修族譜,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編修村志,記錄的不僅僅是村落的形成過程歷史,以及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山川河流地理風貌,名人事蹟等方面,還承載著老一輩人的鄉土情結的歸屬感,榮譽感和自豪感。

    村志,是一村的歷史,是史記資料,可以用來教育後人,讓後人知道他們的根,感因前人做出的貢獻,憶苦思甜。同時,它也可以作為幹部官員行政的重要依據,一書在手,就可以對村子的人文地理風俗人物的情況有個初步的認識瞭解。

    村志收錄的人物傳記,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勵村民的自強不息,有助於提高道德建設,做好人好事,為社會作出貢獻。

    族譜的作用在於凝聚人心,華人的血緣情結,祭祀祖先的習俗是永恆不變的,而族譜則是連線的紐帶,只要有族譜在,就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

    古代修訂族譜,是記男不記女的,這樣顯示的是女性地位低,現如今改革開放,女性也應該作為一分子,被記錄在族譜上。

    村志的筆者,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態度去主持修編工作,對村子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人物,都應該收錄進村志,不論男女老少皆可。

  • 8 # 陳明影像

    民間編篡村志和家譜古已有之,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編篡村志和家譜不僅可以真實記錄本村本家族的發展變遷過程,歷史人物功績,反映每個時代的印跡,民情風貌,還可以激發人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同時也有對年輕一代的教育鼓勵作用。而對於遠離家鄉在外工作的人來說也是一種鄉村記憶的留存。特別是在新時代,對鄉村文化建設和鄉村旅遊發展也有積極的促進和宣傳作用。

    1998年,我在家鄉甘肅高臺縣羅城鄉文化站工作,有幸參加了本鄉天城村《天城志》的編篡工作。所以對村志編篡工作有很深的感受和認識。

    民間編篡村志工作必須要由熱衷鄉村文化事業,對本村發展歷史有一定了解,且有一定文字功底的人來完成。《天城志》的原稿就是由天城村鄉村醫生羅喜老先生利用業餘時間完成的。從開始動筆到初稿完成用了近十年時間。期間的點燈熬油,廢寢忘食之苦自不細說,單是查閱資料,四處求證就讓羅喜先生跑了不少路,找了不少人,吃了不少苦。可以說,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沒有足夠的吃苦精神,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這項工作很難完成。村志和家譜的編篡工作又不一樣,因為涉及的面太廣泛,尤其到後期,大量的編輯工作靠一個人的能力很難圓滿完成。所以還得集合群眾的力量,爭取村委會的支援和幫助。

  • 9 # 齊東晏子

    大家對民間編纂村志和族譜有什麼看法?

    我是一個資深的地方誌研究者,從事地方史志編纂和研究已經三十五年了,為煙臺市的地方誌專家組成員,主編村志三部,目前正發動我們全市條件較好的村莊編修村志,全市有40餘個村正式啟動村志編寫工作。而農村編修族譜現象現在也非常普遍,我們單位儲存著最近幾年農村編修的族譜已有上百套。所以,我對農村編纂村志和修譜工作的意義較有發言權。

    華人的鄉愁情結,是割不斷的精神命脈。習近平總書記“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重要論述,喚醒了華人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對於人和自然關係、人和歷史關係的思考,也引發了人們對於“鄉愁”這一現象進行文化意義上的探討和解讀興趣。在我看來,鄉愁是人們對於故土的懷舊,是對故土的一種縈繞心際、繾綣不去的思緒,或者是一個終生追逐的夢,或者就是一首追憶、憧憬的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的山水草木、村閭小巷、鄉俗民情總會在每個人的心頭留下揮之不去的烙印,這就是故土情結。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農村那些老街巷的傳說、記憶,那些古樸的鄉風民俗,正漸漸遠離人們的視線。搶救文化,儲存歷史,既是對文化的尊重,更是對後世不可推卸的一種責任。當前,黨和國家空前重視基層修志。國家地方誌主管部門透過“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中國名村志文化工程”兩個國家級文化工程,拉動基層志書向縱深發展。編纂一部村志,可以將村莊在歷史的發展中,踏著時代脈搏的興衰起伏,真實地記錄下來,永久地留存後世。我們無法挽回村莊遠去的腳步,但我們可以留傳其在歷史積澱中形成的文化和精神,讓農村的後人們,永遠記住他們的根本所在,一代代地傳承先輩們的奮鬥精神。

    地方誌書是實用的資政寶鑑、權威的存史典藏、嚴謹的教化範本,更是鮮活的鄉土教材,留住百姓“鄉愁”的最佳載體和依託。連續不斷地編修地方誌是中國獨有的優秀文化傳統,承擔著賡續文明、傳承文化的重任。編纂村志,是傳承鄉俗、訴說鄉音,記住鄉愁、紓解鄉思,啟用歷史傳統、喚起共同文化記憶、塑造共同心靈認同的的重要文化工程,其作用是尋根傳統村落的歷史,梳理村落的發展脈絡,以喚起人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捧讀志書,可以探知村莊的變遷規律,感受世事的滄桑,感悟生活的啟示。我們開啟歷史的天空,還原歷史的程序,旨在教育我們的後人,吸取歷史的經驗,創造更輝煌的未來。至於編修族譜,那是村莊歷史文化中的一個部分,可以梳理家族的脈絡,加強家族的團結,對於人們慎終追遠,繼承先人的精神,創造更好的未來,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手術不能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