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空奕奕
-
2 # 李姓先生
美國國會彈劾總統,這確實有可能反而提高總統的支援率,比如克林頓當年在因為“拉鍊門事件”向公眾承認錯誤並且道歉之後,他的支援率反而達到了73%的歷史性高點,而克林頓在2001年正式卸任美國總統職位時候的支援率也高達65%。總統面臨的彈劾危險反而讓總統擁有更高的支援率,這是一個有趣的並且值得我們探討的現象。(美國前總統克林頓)
我們以克林頓當年面臨的被彈劾下臺的危險為例,克林頓之所以在向民眾就自己的婚外情事件認錯並道歉之後獲得更高的支援率,這首先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克林頓犯的錯誤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道德問題,他並沒有涉嫌嚴重的違法行為,這就讓很多民眾不至於因為總統惹上的問題而痛恨總統,畢竟總統只是一下沒有控制住自己的衝動,他並沒有損害美國民眾的利益。
在總統只是犯一些道德問題的情況下,他向民眾公開認錯並且道歉,這首先是能夠獲得很多美國民眾的理解和同情。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當萬人敬仰的總統像一個犯錯的孩子那樣向民眾公開認錯並且道歉,這能夠極大地拉進總統與民眾之間的距離,克林頓的公開認錯可謂是將美國總統親民的一面發揮到了極致,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反而會更加喜歡自己的總統。另外克林頓跟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搞婚外情,這樣的事情也讓美國民眾看到了總統很普通的一面,當總統對外表現出自己的七情六慾,這個總統反而顯得更可愛。(萊溫斯基和克林頓)
克林頓的例子放到美國現任總統身上也是同樣適用的。當地時間10月31號,美國國會眾議院啟動了對總統的彈劾調查程式,這是美國國會第四次也是繼克林頓“拉鍊門事件”之後首次啟動對總統的彈劾調查程式。此次美國國會針對總統的彈劾結果到底會怎麼樣,這首先得取決於總統的行為,如果總統確實存在嚴重的違法行為,那總統就不是支援率下滑這麼簡單了,只怕他很可能是要在民眾的一片批評聲中被彈劾下臺。而如果總統只是犯了一些小錯誤,民主黨人發起的彈劾不僅很可能會失敗,甚至總統的支援率反而有可能提高。(美國國會眾議院啟動對總統的彈劾調查程式)
總統在被國會彈劾不成功之後支援率反而有可能提高,其原因其實也比較容易解釋,首先民主黨發起的彈劾本身就有黨派利益鬥爭之嫌,所以美國總統也是一直抱怨民主黨人對自己很壞,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彈劾不成功,這就容易讓美國民眾對總統心生同情,總統的支援率自然也就會隨之提高。其次,總統不斷接受國會調查,如果最後證明總統問題不大,這不僅能夠讓民眾更加肯定自己的選擇,總統被調查也會讓他顯得更加親民。所以綜合以上分析來看,只要總統沒有犯太嚴重的錯誤,國會不成功的彈劾確實有可能讓總統的支援率提高。
-
3 # 局勢君
美國彈劾總統的大致流程是這樣的:首先由眾議院的某個議員發起對總統的彈劾議案,然後這個提案再稽核沒問題後就交給眾議院表決,如果眾議院多數透過,那麼彈劾就會被提交到參議院。
這個時候參院就扮演了一個審理總統的特殊法庭,這場審理由聯邦首席大法官主持,彈劾發起方作為原告,總統或者他的代理律師及其團隊作為被告,雙方會在法庭上進行激烈的舉證和辯論。
參議院審理結束之後,根據雙方的表現和最終的審理結果,由參議院全體成員投票表決總統是否應該下臺,假如最後超過三分之二的參議員同意讓總統下臺的話,總統最終會下臺,這也意味著彈劾成功。
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彈劾的過程中,不管是進行到哪一步都對總統的名譽和支援率有較嚴重的打擊,他本人的支援率是不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升的,如果有那也是非常意外的情況。
現在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自打上臺之後,就因為種種事件一直被呼籲發起彈劾,只是彈劾一直沒有真正進行,在這個過程中特朗普的支援率確實有所回升,但這個跟彈劾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彈劾只會降低支援率而不是提升支援率。
-
4 # 辜進喜
彈劾提升支援率,本身沒因果關係。克林頓情況特殊,萊溫斯基身份,源於以色列特情,想逼迫總統就範。寧願被彈劾不屈服,愛國贏得廣泛讚譽。特朗普是賣國,情況難相提並論,隨著案情確鑿後,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
5 # 微觀國際
問題應該說的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事吧
當時克林頓因為和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的婚外情而搞得聲名狼藉,總統都險些被彈劾定罪,但是智商超群的克林頓(據說有180的智商)不僅成功逃脫被彈劾慘淡下臺的結果,還就勢提高了自己的民眾支援率,不得不說這操作也是相當厲害了。究其原因有兩點:
1.和萊溫斯基的婚外戀最多隻算是個人作風問題,不損害美國國家利益
能坐上美國總統寶座的都不是泛泛之輩,首先就要有相當強烈的男子氣概(按美國本土來說就是或多或少有點牛仔氣息)看看小布什和現任總統特朗普就是典型的牛仔總統,為人侵略性十足。而像克林頓和奧巴馬這種高學歷高智商的美國總統就更偏重些儒雅風範,不管是哪一型別的都是很吸引女人的,這一點毋庸置疑(當然了富有的身家那是基本條件)。男人喜歡年輕漂亮的女人這本來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克林頓也不過是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引自成龍大哥),這件事既不損害美國國家利益,還會得到相當多的美國男人的“理解”
2.做總統該做的事,振奮美國經濟,重拾民眾信心
聰明的克林頓面對彈劾,極少正面談論彈劾的事,仍是專注於自己的總統“工作”做總統該做的事,致力於改善美華人民的生活,還透過美國國家電視廣告成功樹立了自己“一心為民”的總統形象,表現的毫不關注自己被彈劾的樣子。
上圖是美國從1990年到2008年每年GDP增長率的表格資料,資料不會說謊,在克林頓的兩屆總統任期裡(1992年-2000年)美國的GDP增長率都在2%以上,最後一個任期的4年裡更是每年都在4%以上,在他以後美國經濟增長率持續低迷,甚至出現負增長。難怪有人說克林頓是最懂經濟的美國總統
經濟發展快,民眾手裡有錢了,總統選票自然就多了
人都是現實的,在克林頓時期經濟發展快速,人民手裡有錢了自然就會支援他,至於他是不是婚外情跟普通民眾又有多少關係呢?這也是為什麼在2000年克林頓卸任的時候依然有著64%這一誇張高民眾支援率的根本原因
-
6 # 明空奕奕
這樣理解起來是片面的。任何一屆美國總統,都不失時機的採取相關措施來抬升民意支援率,但是被彈劾肯定不是選項之一。如果簡單認為對總統的彈劾就會提升總統的支援率,那也太可笑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被彈劾的美國總統完全沒必要暴跳如雷在社交媒體上回擊政治對手。
美國的民意調查也是有多種因素摻雜其中的,這不僅包括民意調查機構的政治傾向性,更包括美國總統及其支持者所進行的政治宣傳和誘導輿論。正常情況而言,被彈劾的美國總統,一定是在某些事情上觸犯了美國相關法律。既然是自身不乾淨,怎麼可能會再有民意支援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問題是,美國的傳統政治精英們已經把美國法律賦予他們彈劾總統的權力玩壞了。如今的彈劾總統,完全變成了美國兩黨之間惡鬥的直接表現。更簡單點說,罪無可恕的最後並不一定會被彈劾下臺。就比如臭名昭著的“拉鍊門”主角克林頓,在鐵證如山的情況下,彈劾還是最終以失敗告終。
試想,當時對克林頓的彈劾,最主要他的所作所為難道還能讓美國民眾更加支援他?民意支援還會抬升?當然不會!所謂的總統被彈劾,提升總統的支援率,在邏輯上說不過去。
美國總統的支援率起伏波動是受眾多因素影響的,並不能單單和某一件事聯絡起來,更不能簡單的和彈劾相提並論。
更簡單的理解,任何一個被彈劾的美國總統,都不會坐以待斃。他們也是在儘可能的尋找突破口,採取實際行動收攬民心。如此一來美國總統在被彈劾是什麼,民意支援小幅上升也就無可厚非了。
-
7 # 李姓先生
美國國會彈劾總統,這確實有可能反而提高總統的支援率,比如克林頓當年在因為“拉鍊門事件”向公眾承認錯誤並且道歉之後,他的支援率反而達到了73%的歷史性高點,而克林頓在2001年正式卸任美國總統職位時候的支援率也高達65%。總統面臨的彈劾危險反而讓總統擁有更高的支援率,這是一個有趣的並且值得我們探討的現象。(美國前總統克林頓)
我們以克林頓當年面臨的被彈劾下臺的危險為例,克林頓之所以在向民眾就自己的婚外情事件認錯並道歉之後獲得更高的支援率,這首先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克林頓犯的錯誤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道德問題,他並沒有涉嫌嚴重的違法行為,這就讓很多民眾不至於因為總統惹上的問題而痛恨總統,畢竟總統只是一下沒有控制住自己的衝動,他並沒有損害美國民眾的利益。
在總統只是犯一些道德問題的情況下,他向民眾公開認錯並且道歉,這首先是能夠獲得很多美國民眾的理解和同情。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當萬人敬仰的總統像一個犯錯的孩子那樣向民眾公開認錯並且道歉,這能夠極大地拉進總統與民眾之間的距離,克林頓的公開認錯可謂是將美國總統親民的一面發揮到了極致,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反而會更加喜歡自己的總統。另外克林頓跟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搞婚外情,這樣的事情也讓美國民眾看到了總統很普通的一面,當總統對外表現出自己的七情六慾,這個總統反而顯得更可愛。(萊溫斯基和克林頓)
克林頓的例子放到美國現任總統身上也是同樣適用的。當地時間10月31號,美國國會眾議院啟動了對總統的彈劾調查程式,這是美國國會第四次也是繼克林頓“拉鍊門事件”之後首次啟動對總統的彈劾調查程式。此次美國國會針對總統的彈劾結果到底會怎麼樣,這首先得取決於總統的行為,如果總統確實存在嚴重的違法行為,那總統就不是支援率下滑這麼簡單了,只怕他很可能是要在民眾的一片批評聲中被彈劾下臺。而如果總統只是犯了一些小錯誤,民主黨人發起的彈劾不僅很可能會失敗,甚至總統的支援率反而有可能提高。(美國國會眾議院啟動對總統的彈劾調查程式)
總統在被國會彈劾不成功之後支援率反而有可能提高,其原因其實也比較容易解釋,首先民主黨發起的彈劾本身就有黨派利益鬥爭之嫌,所以美國總統也是一直抱怨民主黨人對自己很壞,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彈劾不成功,這就容易讓美國民眾對總統心生同情,總統的支援率自然也就會隨之提高。其次,總統不斷接受國會調查,如果最後證明總統問題不大,這不僅能夠讓民眾更加肯定自己的選擇,總統被調查也會讓他顯得更加親民。所以綜合以上分析來看,只要總統沒有犯太嚴重的錯誤,國會不成功的彈劾確實有可能讓總統的支援率提高。
-
8 # 局勢君
美國彈劾總統的大致流程是這樣的:首先由眾議院的某個議員發起對總統的彈劾議案,然後這個提案再稽核沒問題後就交給眾議院表決,如果眾議院多數透過,那麼彈劾就會被提交到參議院。
這個時候參院就扮演了一個審理總統的特殊法庭,這場審理由聯邦首席大法官主持,彈劾發起方作為原告,總統或者他的代理律師及其團隊作為被告,雙方會在法庭上進行激烈的舉證和辯論。
參議院審理結束之後,根據雙方的表現和最終的審理結果,由參議院全體成員投票表決總統是否應該下臺,假如最後超過三分之二的參議員同意讓總統下臺的話,總統最終會下臺,這也意味著彈劾成功。
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彈劾的過程中,不管是進行到哪一步都對總統的名譽和支援率有較嚴重的打擊,他本人的支援率是不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升的,如果有那也是非常意外的情況。
現在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自打上臺之後,就因為種種事件一直被呼籲發起彈劾,只是彈劾一直沒有真正進行,在這個過程中特朗普的支援率確實有所回升,但這個跟彈劾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彈劾只會降低支援率而不是提升支援率。
-
9 # 辜進喜
彈劾提升支援率,本身沒因果關係。克林頓情況特殊,萊溫斯基身份,源於以色列特情,想逼迫總統就範。寧願被彈劾不屈服,愛國贏得廣泛讚譽。特朗普是賣國,情況難相提並論,隨著案情確鑿後,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
10 # 微觀國際
問題應該說的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事吧
當時克林頓因為和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的婚外情而搞得聲名狼藉,總統都險些被彈劾定罪,但是智商超群的克林頓(據說有180的智商)不僅成功逃脫被彈劾慘淡下臺的結果,還就勢提高了自己的民眾支援率,不得不說這操作也是相當厲害了。究其原因有兩點:
1.和萊溫斯基的婚外戀最多隻算是個人作風問題,不損害美國國家利益
能坐上美國總統寶座的都不是泛泛之輩,首先就要有相當強烈的男子氣概(按美國本土來說就是或多或少有點牛仔氣息)看看小布什和現任總統特朗普就是典型的牛仔總統,為人侵略性十足。而像克林頓和奧巴馬這種高學歷高智商的美國總統就更偏重些儒雅風範,不管是哪一型別的都是很吸引女人的,這一點毋庸置疑(當然了富有的身家那是基本條件)。男人喜歡年輕漂亮的女人這本來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克林頓也不過是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引自成龍大哥),這件事既不損害美國國家利益,還會得到相當多的美國男人的“理解”
2.做總統該做的事,振奮美國經濟,重拾民眾信心
聰明的克林頓面對彈劾,極少正面談論彈劾的事,仍是專注於自己的總統“工作”做總統該做的事,致力於改善美華人民的生活,還透過美國國家電視廣告成功樹立了自己“一心為民”的總統形象,表現的毫不關注自己被彈劾的樣子。
上圖是美國從1990年到2008年每年GDP增長率的表格資料,資料不會說謊,在克林頓的兩屆總統任期裡(1992年-2000年)美國的GDP增長率都在2%以上,最後一個任期的4年裡更是每年都在4%以上,在他以後美國經濟增長率持續低迷,甚至出現負增長。難怪有人說克林頓是最懂經濟的美國總統
經濟發展快,民眾手裡有錢了,總統選票自然就多了
人都是現實的,在克林頓時期經濟發展快速,人民手裡有錢了自然就會支援他,至於他是不是婚外情跟普通民眾又有多少關係呢?這也是為什麼在2000年克林頓卸任的時候依然有著64%這一誇張高民眾支援率的根本原因
回覆列表
這樣理解起來是片面的。任何一屆美國總統,都不失時機的採取相關措施來抬升民意支援率,但是被彈劾肯定不是選項之一。如果簡單認為對總統的彈劾就會提升總統的支援率,那也太可笑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被彈劾的美國總統完全沒必要暴跳如雷在社交媒體上回擊政治對手。
美國的民意調查也是有多種因素摻雜其中的,這不僅包括民意調查機構的政治傾向性,更包括美國總統及其支持者所進行的政治宣傳和誘導輿論。正常情況而言,被彈劾的美國總統,一定是在某些事情上觸犯了美國相關法律。既然是自身不乾淨,怎麼可能會再有民意支援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問題是,美國的傳統政治精英們已經把美國法律賦予他們彈劾總統的權力玩壞了。如今的彈劾總統,完全變成了美國兩黨之間惡鬥的直接表現。更簡單點說,罪無可恕的最後並不一定會被彈劾下臺。就比如臭名昭著的“拉鍊門”主角克林頓,在鐵證如山的情況下,彈劾還是最終以失敗告終。
試想,當時對克林頓的彈劾,最主要他的所作所為難道還能讓美國民眾更加支援他?民意支援還會抬升?當然不會!所謂的總統被彈劾,提升總統的支援率,在邏輯上說不過去。
美國總統的支援率起伏波動是受眾多因素影響的,並不能單單和某一件事聯絡起來,更不能簡單的和彈劾相提並論。
更簡單的理解,任何一個被彈劾的美國總統,都不會坐以待斃。他們也是在儘可能的尋找突破口,採取實際行動收攬民心。如此一來美國總統在被彈劾是什麼,民意支援小幅上升也就無可厚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