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歡體育的大傻子

    其實很多人都會認為,慈禧立溥儀是為了垂簾聽政。其實這個認識是不對的。按照我的研究,慈禧是給自己兒子穆宗皇帝同治立後。

    慈禧找溥儀是穆宗皇帝的後,而不是光緒皇帝的後。穆宗有了後,她也要去地下見文宗皇帝了,才能有臉見文宗皇帝啊,不然怎麼幫文宗皇帝交代,也就是我們說的咸豐皇帝。

    其實這個時候是有一批人反對的,要立年長的國君,歷朝歷代年幼的國君,國家都會出現權臣或者亡國的局面,但是慈禧也有她的考量。

    立溥儀也是一次權利平衡,1.平衡載灃和袁世凱的關係。這個時候載灃和袁世凱關係已經水火不容局面了。2.假如立載灃了,那麼有些滿清貴族內心也不平衡。袁世凱這部分人也不平衡,當時軍隊的精銳都在袁世凱手上,假如袁世凱這時候直接來個逼宮情況更糟糕。所以慈禧想利用溥儀給兩波人或者幾波人一個緩衝,等溥儀長大了,再由溥儀再收拾殘局。

    我們要用邏輯思維想一想,慈禧這個時候已經73歲了,說她要垂簾聽政,她自己身體現實嗎,再垂簾30年?

    慈禧是個政治上成熟的,同時又是非常的中國式思維的老太太。綜合因素結合了,才會導致了慈禧被迫立溥儀為新君。

  • 2 # 大東北的小豆包

    一個封建王朝沒落的標誌之一就皇帝絕嗣,挺大個老爺們,一堆媳婦,又沒有計劃生育,各種補藥秘方不缺,卻生不出兒子來,那這個王朝就該歇菜了,而晚清時代就這樣情況的情景再現。

    咸豐皇帝一脈絕嗣

    慈禧太后的老公咸豐皇帝只有一個兒子同治皇帝,1861年咸豐皇帝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而避難於承德避暑山莊的咸豐皇帝死在承德,他唯一的兒子載淳繼位為同治皇帝,可是1875年的時候,剛剛親政的同治皇帝死於天花,同治皇帝沒有兒子,於是咸豐皇帝一脈絕嗣。

    同治皇帝死後,咸豐皇帝一脈絕嗣

    親戚套親戚加上光緒老爹聽話,光緒成為新皇帝

    對於新皇帝的人員只能從道光帝血脈的孫子中挑選,而道光帝幾個兒子中咸豐帝絕嗣,恭親王奕訢在朝廷中掌握大權,慈禧不可能從他兒子中選擇繼承人,否則難以控制;而醇親王奕譞非常聽話,而且關鍵是奕譞不僅是慈禧的小叔子還是自己親妹夫,還有一點就是奕譞的兒子也不少,而且年齡也很小,於是醇親王的兒子載湉就成為最好的人員,1875年載湉被立為皇帝,是為光緒帝。光緒皇帝是慈禧的侄子兼外甥,但是最後也沒有子嗣載湉是道光帝的皇孫,血脈沒有問題,而且和慈禧的親戚關係,慈禧以為靠得住。結果慈禧想錯了。1889年光緒皇帝親政,1894年光緒皇帝極力主張對日宣戰,完成他的親政後開門紅,然而卻遭遇開門黑。清軍慘敗,北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而後光緒帝和維新派一起發起戊戌變法,遭到慈禧的反對,而後慈禧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事後慈禧得知光緒曾經想要讓袁世凱從天津進京勤王,搞掉慈禧,於是慈禧十分的憤怒,她甚至一度要廢掉光緒皇帝,而另立他人。

    慈禧試圖廢黜光緒,改立傅儁為新皇帝,但未能如願

    慈禧的人員是端郡王載漪的兒子傅儁,端親王載漪的老爹是奕誴,而奕誴的老爹也是道光帝,只不過當初被道光帝過繼給自己的三弟,所以說傅俊在血緣上是道光帝的皇重孫,血緣上也沒有問題。於是慈禧將傅儁立為大阿哥,準備廢掉光緒帝,讓傅儁接班。可是慈禧此舉遭到了外國列強們的反對,而載漪、傅儁父子因為洋人壞了他們家的皇帝寶座大事,從心眼裡痛恨洋人,此時河北、山東的極度仇視洋人的義和團正如火如荼,於是載漪和傅儁父子極力唆使慈禧依仗義和團“民心可用”對洋人宣戰,結果慈禧對十二國宣戰,招致八國聯軍侵華,攻破北京城,事後載漪、傅儁作為義和團事件的主謀,被慈禧發配新疆治罪,於是傅儁的皇帝夢也煙消雲散了。

    差點成為皇帝傅儁

    考慮生前身後事,溥儀最終成為清朝末帝

    慈禧沒有能夠廢掉光緒皇帝,於是慈禧返回北京後,依然是皇帝依然光緒,只不過完全成為了擺設。而在這期間光緒帝一直沒有生出孩子了,到1908年光緒皇帝、慈禧太后相繼死去。慈禧臨死前將光緒皇帝載湉的弟弟載灃的兒子溥儀立為大阿哥,光緒帝死後,溥儀成為新皇帝,年僅兩週歲。之所選擇溥儀,血統問題慈禧還是考慮的,而溥儀作為道光帝的皇重孫,算是近枝皇族,而且當時光緒皇帝的皇后是慈禧的親侄女,光緒死後,溥儀繼位,成為皇太后也就是晚清的隆裕太后,這樣的佈置也能保證慈禧死後,載灃等人不會反攻倒算。

    末代皇帝溥儀登基時的照片

    正是這樣一系列的歷史變故和慈禧老謀深算,年僅2週歲的溥儀在1908年登基為帝,但是4年後,就匆匆宣佈退位,成為晚清最後一位皇帝。

  • 3 # 非著名程式設計師No1

    清朝本來還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但是到了晚期,由於統治者的思想陳舊,所以就開始慢慢的變得落後,於是其他國家就來侵略,而當時的皇帝又是非常膽小無能的,所以只能成為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慈禧就真正的掌握了實權,在光緒皇帝死後,慈禧留著最後一口氣立了幼年的溥儀來繼位,這讓許多人都非常不理解,就算光緒沒有孩子,但是為什麼要讓一個只有三歲的孩子來做皇帝呢?

    慈禧雖然是一個女流之輩,平時作風也不是很好,但是她卻對於朝堂瞭如指掌,她選擇溥儀必然有她的理由,其實,這種繼位早就先例,當時規定是帝王死後,就會讓他的孩子繼承皇位,但是知道同治皇帝時,他沒有子女,所以就讓光緒來繼位,所以這種方式的繼位,在慈禧看來也不是不可能的。

    光緒死後,也是沒有一個兒子。當時慈禧眼看就要死了,在她的最後一口氣下,她選擇了溥儀當皇帝了,於是她也做了一天的太皇太后,第二天,就去世了。

    在慈禧執政的這四十幾年裡,一共指定了三位皇帝,而且這三個人也有很多共同點,這三位皇帝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而且,這三個皇帝都沒有子女,這讓人非常疑惑,有人說這難道就是在暗示清朝的衰敗?也暗示清朝的氣數走到了盡頭。

    但是慈禧讓同治當皇帝那可能還能讓人理解,選擇光緒也是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後讓溥儀當皇帝看起來好像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是實際上,仔細考慮就不難看出來,這是慈禧自己的私心,她要是沒有私心,又何必讓一個三歲的孩子去當皇帝呢?

    清朝在歷史上存在了三百多年,其中有兩個太后非常突出,一個事慈禧,一個是孝莊,她們都執掌過清朝的政權,但是不同的是,一個讓清朝走向繁榮,一個卻讓清朝走向了滅亡,當然,當時的社會情況不同,但是就看能力,慈禧也是不能和孝莊相對比的。

    慈禧選擇溥儀來繼承皇位其實原因是有許多的,但是最大的原因還是自己的私心在搗鬼,當時溥儀很小,又好控制,慈禧一樣當時的隆裕皇后能像自己一樣垂簾聽政,所以只有把一個孩子推上高位,才能順利的實現自己的想法,溥儀的父親是光緒的兄弟,這樣溥儀就是光緒的侄子,這也符合制度,所以,溥儀就這樣當上了皇帝。

  • 4 # 黑夜為白天披上被毯

    首先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光緒皇帝沒有留下子嗣,清朝所有的皇帝他們的後代都是越來越少,到了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都沒有留下兒子,都是從兄弟的後代中選繼承人,所以光緒死後,攝政王載灃的長子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溥儀的父親載灃是光緒皇帝的胞弟,慈禧的外甥,親戚嘛,自然優先考慮。

    溥儀的母親是蘇完瓜爾佳·幼蘭,是慈禧的心腹大臣榮祿的女兒,是慈禧強行將她嫁給載灃的,既拉攏了榮祿,又拉攏了醇賢親王奕譞,這一招確實很高明。

    父母再牛逼自己不行也沒用啊,再看看溥儀,他是道光皇帝的曾孫,就憑這一點血脈方面就沒得挑,即位後即可以得到榮家的支援,父親又是大權在握的監國攝政王,基本不會發生大臣將小皇

    帝趕下臺的事情發生,而榮家與載灃都是慈禧一手提拔,也不會在自己死後對自己做什麼不好的事。

    於是1908年在光緒與慈禧先後去世後溥儀正式當上了皇帝,年號宣統,既宣告正統。

  • 5 # 我思吾心

    首先溥儀的父親載灃是光緒皇帝親弟弟,也是繼承皇位最親近的一族,其二溥儀年僅三歲,更有利於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維護自己政治權威和權力。這就是慈禧立三歲溥儀為敵真正原因。

  • 6 # 渣哥的3d列印世界

    客觀來說以當時的社會環境,政治環境,慈禧維繫住了風雨飄搖的清帝國,最起碼暫時是這樣的,立嗣是封建王朝一項重要的政治活動,隨著光緒的駕崩(無嗣)和慈禧身體的每況愈下,如何繼續維繫清王朝的存續是重中之重和當務之急,所以溥儀的即位只是血統加政治派系的順其自然的結果。

  • 7 # 週週音樂匯

    感謝誠邀。

    首先有兩點原因。第一個原因:慈禧和溥儀其實是有血緣關係的,因為溥儀的奶奶側福晉劉佳氏是慈禧太后的妹妹,所以憑藉這層血緣關係,慈禧肯定會掀開考慮立溥儀為皇帝。

    第二個原因:溥儀的母親,是瓜爾佳氏,她的名字叫幼蘭,滿洲正白旗人,軍機大臣榮祿之女,是慈禧太后的養女,雖然說養女不是親生的,但是慈禧太后卻待瓜爾佳氏如同親生女兒一樣,所以憑藉這層關係,慈禧肯定是立溥儀為帝的。

    憑藉這兩層關係,慈禧立溥儀為帝還是情有可原的,因為歷代皇帝肯定是選擇和自己最親近的人當繼承人的,但是從政治的角度上來看慈禧立溥儀為皇帝卻是愚蠢的,因為當時的溥儀只有三歲,而這麼小就當皇帝,肯定執掌不了政權,不成為別人的傀儡才怪呢。

  • 8 # 龍二敘事

    對於歷史沒有做過專門的研究。但溥儀確實是清王朝的最後一代皇帝,同時,他也是新中國的一名公民。慈禧作為執掌了半個世紀清朝的人,確立溥儀為帝有她的想法和考量。我想應該和當時的朝局有關係吧,光緒帝死後也許她的心就碎了,思來想去大概確立溥儀為帝是最好的選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燒豬腳的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