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媽故事小課堂
-
2 # 育兒網
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們都有著自己的一套方式。縱使方式不盡相同,相信家長們也都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有時候家長們自認為科學的教育方式,其實卻無形之中坑了娃。這不,有一種說是為了釋放孩子天性的“放養”教育,就成功引起了小白媽的注意。今天就給大家嘮一嘮。
說到放養教育,小白媽腦海裡頓時就呈現出電影《小海蒂》裡的絕美畫面:天真活潑的小海蒂在山間自由自在地奔跑、玩耍,渴了喝泉水、羊奶,晚上睡草鋪……
在這種無憂無慮、沒有勾心鬥角的世界裡長大的小海蒂,天真又善良,懂得為他人著想,不僅打動了爺爺和小夥伴,也感染了城裡的克拉拉和許許多多的人。
然而,絕大多數家長所奉行的“放養”教育,其實都是有失偏頗的。在這些所謂的“放養”教育之下,很多孩子不僅沒有從中養成美好的品德,反而變成了遭人厭棄的熊孩子,甚至黑化成殺人的惡魔……
實行放養政策,不等於就不需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各位自檢一下你的“放養”教育吧!↓
01
放養≠沒有教養
沒有教養的孩子,真的很多見。高鐵上肆意大叫的、隨手亂丟垃圾的、玩電梯門的、隨便搶小朋友玩具的……而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家長們往往要麼輕描淡寫,要麼理直氣壯,最常用的語句就是“ta還是個孩子啊”。
孩子們沒有教養的樣子,真的很醜。家長們的這種縱容態度,更是令人生厭。
之前小白媽網上看過一個挺搞笑的事:
地鐵上,一小姐姐正在玩自己的手機,旁邊的熊孩子見了就跟媽媽鬧起來,說要玩那個小姐姐的手機。小姐姐當然是拒絕的,旁邊一大媽見狀,白眼一翻說:瞅瞅你,人家小朋友就想玩玩你的手機咋了,真是的!來,阿姨借你手機玩。
說罷,這位大媽把手機遞給了那個熊孩子。不料那熊孩子接過手機一下就摔在了地上,然後繼續跟媽媽哭鬧:我就要玩她(那個小姐姐)的手機!
哈哈哈,想必這位大媽內心是???的。
真的,小白媽很怕聽見“不就是個孩子嗎”,更怕在周圍人的誤導下,讓小白也變成上面這樣的熊孩子。教養要從小培養,就算是放養式教育,就算是個孩子,也不能任由其撒潑啊!
02
放養≠無需自律
有的家長覺得既然實行的是放養教育,那麼就應該充分遵循孩子的內心,相信孩子自己有把控的能力。既然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也能激發孩子的各種潛能,家長在學習上也可以完全放心啦~
那麼真是這樣嗎?小白媽就有這樣的熟人,據說是受到西方教育的啟迪,讓孩子從小到大都無拘無束。結果後來孩子不僅沒上大學,還落得了一身惡習,抽菸、喝酒、賭博樣樣都沾,去年還因為騙了一個女孩幾萬多塊錢,差點沒被女方父母打瘸……
這對父母的放養方式是怎樣的呢?從小在生活中就讓孩子由著性子來,想不吃飯可以不吃,睡覺時間也不做規定。學習就更別說了,他們覺得作業、考試作用不大,讓孩子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才是最重要的,於是不怎麼過問他的學習,更不會報學習班。就連孩子高中畢業想家裡蹲,他們也充分尊重孩子的決定,覺得等孩子自己有想法了,自然會出去闖出一番事業。
現在這孩子不僅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本領,也沒有人生目標,父母還跟著各種收拾殘局。這對父母現在還是會時不時感嘆:咋就這樣了呢?
放養可並不等於可以不自律,自律才能使人更自由。家長們不要太過神化什麼西方教育,或者給孩子的自覺性寄予過多期望,畢竟孩子尚小,還缺乏自己的判斷力和約束力,是需要家長們進行引導和提點的。
03
放養≠無視規則
前兩天小白媽出門買小白姥姥愛吃的糕點,當時隊伍排得特別長,有個媽媽帶著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也來買糕點。一瞅人這麼多,這孩子不耐煩了,吵吵著說現在就要吃,說著還徑直走向隊伍前端,見到個比較大的縫隙就紮了進去。
被插隊的是一對小情侶。其中女生一看有個小孩公然插隊,頓時手機也不玩了,質問那孩子:你沒看見排著隊嗎?我認識你嗎你就插隊到我前面?那知這熊孩子不僅不聽,還反身朝女生呸呸呸吐氣了唾沫。
女生立馬整個人就炸了,推了那小朋友一把,說他沒教養,女生的男友也嚴肅地說了小朋友幾句。
結果,剛還在一旁看戲的孩子他媽立馬衝上前來了,狠狠地回推了女孩一把,破口大罵起來,說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都這麼沒愛心balabala的。結果後來變成雙方都爭執不下,差點打起來,孩子也哭個不停,引來了店員的勸架。後來店員只好先賣給了那個孩子一些糕點,孩子母親才帶著孩子罵罵咧咧地走了。
小白媽當時覺得超級無語:這位母親自以為奪得了勝利的果實,殊不知是在教導孩子無視規則。“原來耍賴插隊,再加上無腦爭論,我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東西了耶”——擁有這樣想法的孩子,以後自然不會過得很好,還會讓周圍的人都過得雞飛狗跳。
04
放養≠漠視生命
當然,有時候所謂的“放養”,還會招來更大的禍患。
不知道熊孩子推孕婦那件事大家還記不記得。當時網友說她姑姑的孫子,想知道網友嫂子是不是推倒了就會像電視劇裡那樣流產,結果突然從背後推了網友嫂子。
雖然這位網友的做法很讓人解氣。但是看到那個小朋友那句“想看看推倒她會不會也流產”,小白媽每看一次都覺得內心發寒。
要知道,這孩子已經四年級了,已經在接受小學教育了。難道他不懂孕婦肚子裡是一條生命嗎?再回想起一些新聞:孩子割斷清潔工安全繩、孩子模仿灰太狼將小朋友綁起來用火烤、男童把小朋友關入電梯導致失足墜落……無論哪一個令人不寒而慄。
從小就如此漠視生命的孩子,長大了還能好到哪去?要知道,很多少年殺人犯的父母,都是平時對孩子疏於管教的,也就是很多家長奉行的所謂“放養”。如果這些家長平時能多關注一下孩子的心理狀態,多加以疏導和溝通,讓他們明白生命的珍貴,相信很多悲劇都可以被遏制在源頭。
真正的放養教育,並不是讓父母放輕鬆、孩子任性養的教育,實施起來並不比全程呵護性教育來得簡單。
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家長固然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給予寬容和理解。但同時,智慧父母也要注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讓他們有教養、懂得自律、尊重規則、敬畏生命,否則到頭來,害娃害己,甚至可能危害社會。
回覆列表
說到放養,自然而然會想到另一個詞:圈養。孩子的成長,並不是家長的刻意追求和一廂情願就能成功,將孩子圈養起來,孩子不一定就會按照父母規劃的人生軌跡走下去,父母過高的期望和嚴厲的管教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毫無幫助,甚至會讓孩子喪失生存能力。
大部分家長都支援放養孩子,放養提倡的是順應天性,自由成長,但放養並不適合所有的孩子。選擇放養孩子的家長需要非常瞭解自己孩子的優缺點,包括自己和孩子對困難和壓力的承受能力,彼此都需要有強大的內心。
比起圈養,放養所要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會更大,需要時刻加強引導,否則孩子容易出現任性、不作為、誤入歧途等,圈養孩子雖然嚴肅古板,違背天性,但圈養的孩子在將來未必不能成為專業領域的精英。
無論放養還是圈養,關鍵在於每個人怎麼看待。教育孩子都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在瞭解了孩子的特點後,再選擇是放養孩子還是圈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