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漢字見大歷史

    我們知道「伉儷」就是指非常般配、和諧、恩愛的情侶或者夫妻,跟「連理枝、比翼鳥」意義是差不多的。

    漢語有個非常顯著的特色:非常喜歡用「借喻、代喻」的修辭手法,以具象的事物表示抽象詞彙,如:以「袁大頭」代表「銀元」,「干戈」代表「戰爭」。

    「連理枝、比翼鳥、伉儷」都是以具象的事物,借喻表示「般配、恩愛、和諧的夫妻」這個抽象的意義。

    「連理枝、比翼鳥」好懂,但是「伉儷」的詞源意義,隨著「漢語、漢字、習俗、地理環境」的改變,詞源意義淹沒在歷史中,所以,這個詞就不像「連理枝、比翼鳥」這麼好懂。

    ------------------------------------------------------

    「伉、儷」的字源和詞源意義

    「伉儷」的繁體「伉儷」:

    下文「儷、麗」會一直用繁體字,會直觀一點。「伉」是一個形聲字,很好理解:「匹敵、對等、匹配」之意。

    見《漢語大字典》的解釋(第二版,頁158):

    「伉儷」的「儷」的本字「美麗」的「麗」,其實漢字「麗」取像於「公鹿」,「公鹿頭頂有一對漂亮的鹿角」表示「並列、偶、兩個、一雙」,引申表示「美麗」之意:

    甲骨文、金文很好的反應了「麗」的造字意圖:「鹿」字強調「鹿角」,《說文》所說的「結伴之旅」是後起意,而非本義。

    《小爾雅.廣言》:麗,兩也。《玉篇》:麗,偶也。正因為「公鹿的角」是「一對美麗」的事物,會很自然與男女愛情聯絡起來,所以,在先秦公鹿的皮,也叫做「麗皮」,是男女訂婚禮物。

    先秦士人結婚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第四禮】叫做「納徵」,跟今天彩禮的意思差不多。「納徵」的聘禮送一些絲綢布料,還要送兩張鹿皮,也就是「麗皮」。

    《禮》:麗皮納聘,蓋鹿皮也《儀禮·士冠禮》:乃禮賓以壹獻之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鄭玄注:麗皮,兩鹿皮也。《儀禮·士昏禮》:納徵,玄纁、束帛、麗皮,如納吉禮。古代的「鹿皮」不算什麼高檔貨,從「鹿裘隱士」的典故可以看出,是閒人野士穿的「戶外服」。所以,送兩張「麗皮」純粹就是取一個「成雙成對」的寓意。

    這個問題在另一個回答中我說過,我就直接把論證過程引用過來。

    鹿在先秦時代廣泛分佈在中原地區,跟澳洲的袋鼠和兔子一樣普遍,《詩經》中很多詩句都跟鹿有關,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苹」,甲骨文中商王田獵最多的獵物就是「鹿」。

    甲骨文合集10197,記載的是商王一次田獵捕獲的獵物:有「犀牛、野豬、兔子、老虎、野雞」,最多的就是「麇、鹿」共148只。10197釋文:兕一、鹿二十一、豕二、麇百二十七、虎二、兔二十三、雉二十七。十一月。古文字學家和殷商史專家胡厚宣先生有一篇論文《氣候變遷與殷代氣候的檢討》中做過商王田獵捕獲獵物的統計:鹿皮在漢代,也僅僅用來送彩禮,然後是王侯朝賀天子用來包玉器的,相當於今天「高檔商品的包裝紙」。

    物以稀為貴,供求關係決定價格,是古今不變的道理。但漢武帝因為發動對匈奴的戰爭,打仗把國庫的錢用光了。他就採用了大臣張湯建議的一個歪點子:

    用皇家園林中的白鹿的皮,製成鹿皮幣,相當於黃金的價格,以這種方式與民爭利,最後玩成了「辛巴維(威)元」。

    《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為幣,以發瑞應,造白金焉。《漢書·食貨志下》:上與湯既造白鹿皮幣,問異。異曰:今王侯朝賀以倉璧,直數千,而其皮薦反四十萬,本末不相稱。’天子不說。

    【白鹿皮幣】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信用貨幣,貨幣史必須討論的案例。

    鼓信威. (1958). 中國貨幣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頁71

    ---------------------------------------------

    綜上所述:1、漢字「麗」造字取像於「鹿有雙角」之形,本義是「一雙、偶、並列」,引申意「美麗」的意思。2、古人取其本義「麗角成雙」的美好意願,於是由「鹿皮以聘」期望「夫妻情深」。後來就為這個意義造了一個「儷」字,表示「恩愛的夫妻」。3、引申義「美麗」則由本字「麗」承擔。4、漢字「伉」有「匹敵」引申出「匹配」之義,那麼,「伉儷」就是一個同義反復的漢語合成詞,表示「般配、恩愛的夫妻」。

    「伉儷」跟「桌椅、華夏、衣裳」是一樣的合成詞,前一個字和後一個字有相同相近的意思。

  • 2 # 總叨叨

    伉:有對等的意思相稱的意思。伉儷用來指夫妻或是配偶。

    用來表示正直剛直。和抗通用,表示對等。表示高大。表示嬌縱傲慢。表示強壯。姓氏一種。

    儷:

    表示佇列,並列,對偶。文章一種構詞法。也用來指夫妻。

    伉儷一詞,一般用於指代,身份地位,家庭條件,文化修養等各個方面匹配都合適,就是人們所說的門當戶對,郎才女貌,各自都具有一定成就,想法愛好等方面都沒有分歧的親兩口子。這是古時候比較偏於書面用語的講法。

    到了現代,人們為了表示尊敬,把普通的夫妻也稱作抗儷。

  • 3 # 詩詞書院

    伉(形聲。從人,亢聲。本義:匹敵,相當) 。儷(形聲。從人,麗聲。本義:配偶)

    伉儷原義是指妻子,配偶。引申(動詞):嫁人。 伉儷作妻子解,一直到清代,都有沿用,近現代漸小。

    例句:

    “今陳侯不念胤續之常,棄其伉儷妃嬪,而帥其卿佐以淫於夏氏 。” (《國語·周語中》 韋昭注:“伉,對也。儷,偶也。” )

    “ 買臣 因採樵,伉儷不安宅。” (《文選·左思〈詠史〉詩之七》張銑注:“伉儷,謂妻也。” )

    “自吾失伉儷,一紀誰與宿。”(《腳婆》宋·王炎)

    “二女才華誠絶人,何處能尋此伉儷。” (《彰法山經橋公故居》清.方文 )

    作動詞用例: “婢曰:‘兒家小娘子葳蕤之質,年十六,孤處無依,欲求人家蘭玉而伉儷之。’”( 《夜譚隨錄·章佖》清.和邦額)

    引申義:夫婦。亦有動詞化:作結婚。此義在清未起成為主流,今日應用多以此解。

    例句:

    “初,楚除婦服,作詩以示濟,濟 曰:‘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覽之悽然,增伉儷之重。’”(《晉書·孫楚傳》)

    “那漢道:‘足下休疑,我已別娶渾家,舊日伉儷之盟,不必再題。’”(《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

    “女曰:‘結褵約在幾時?’ 杜曰:‘罪不可逭者正在此,蓋伉儷已匝月矣。’”(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香雲》)

    “一朝別鵠動離聲,伉儷三年曉夢驚。”(元·楊弘道)

    “綢繆謹始待如賓,伉儷要終貴和睦。”(宋·洪皓)

    “須知伉儷有緣分,富者莫求貧莫棄。”(元·郝經)

    “千秋伉儷諧嘉耦,萬國君臣獻賀儀。”(清·王慶忠)

  • 4 # 廣東東莞市虎門麥樹河

    “伉儷”這個詞按現在的解釋是指兩夫妻(兩公婆)。“伉儷“是第三人稱,一般不會自稱兩夫妻為伉儷,是親朋戚友對第三人稱的敬稱。“伉儷"有匹配、恩愛、美麗的意思,正因為有這幾個意思,所以人們稱第三人稱的兩夫妻敬稱為“伉儷"。“伉儷”按現在的解釋是恩愛的兩夫妻。是一種對別人夫婦的尊敬稱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尿毒症心衰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