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談論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針對於你提出的問題,我將用自己的見解幫你解答。

    學校把學生分為重點班與普通班在義務階段教育當中教育檔案要求是不準的。但是覺得與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又相互矛盾,距離中考越來越近,學校有沒有必要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進行教育呢?如果從原則上來說,是沒有必要,也是不準這麼做;但是如果從實際情況出發,個人覺得還是有必要這麼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不同層次的教育,並不是歧視學生,而是更好的滿足學生要求,但是存在一定的弊端。學生的發展是具有差異的,對於知識點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成績比較好的同學理解知識點較快,可以接受比較難得題目;相反成績較差的同學,對於知識點的理解較慢,對於難題的理解更是困難。學校分層次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都能夠“吃飽”,成績好的學生重點衝刺難度較高的題目,成績中等較差的學生,重點衝刺中檔題目以及基礎題。

    弊端就是成績越好的學生在競爭壓力下,成績就會變得越好;成績較差的同學可能因為班級都是差生,學習氛圍比較差,自制能力較差,容易自暴自棄。同時關於任課老師方面,對於好班的學生,學習比較熱情,那麼老師教學也就有激情。而對於差班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老師可能也缺乏講課的激情,教學質量可能不高。就如同我們觀看舞臺劇,如果大家熱情比較高漲,那麼表演的人也會更加賣力。因此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要求不準義務階段的教育分為重點班與普通班的原因。

    每個班級前五名同學組成卓越班,其他剩餘學生按照原班教學,在初三下學期衝刺階段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的。首先抽調班級前5名,而其餘成績較好的學生都留在原來班級,並不會較大的影響班級的班風,任課老師的教學熱情也不會有多大的改變。而針對於比較出色的學生,學校對於他們提出較高的要求,一目的為了滿足學校的升學率,二目的是為了讓好學生能夠讀更好的高中,也可以理解學校的用心。

    任何前五名學生的家長可能都會同意此種做法,沒有不想自己孩子更加優秀的。而有些家長可能不會願意,覺得學校歧視前五名以後的孩子,但是大家都是靠實力讀書,為什麼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家孩子前五名你也會反對嗎?只為自己爭取有利的,而不考慮對別人的有利的,現在很多家長都是比較自私自利的。

    分層次教學本來就是“因材施教”的一個方面,學校在最後關頭考慮把學生分為卓越班,也是能夠理解的。不同層次的學生本來就需要分開教學,只不過在我們現在的觀念當中是歧視。只有正式自己的缺點以及短處才可能取得很好的成績。就如同對於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你每天都講難題,他聽不懂也是徒勞無功的,還不如安心鑽研基礎知識,可能得到更好的中考成績。

  • 2 # 當代師說

    離中考還有兩個月,現在學校分重點班,把每個班的前5名組成一個快班,是否有必要,從不同的角度看,結論是不同的。

    一、從政策層面來說,是不允許的。

    因為初中是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部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設立重點班。在中考前設立重點班,跟其它時段設立重點班,都是違規行為。

    二、從中考的選拔功能來看,是有一定意義的。

    因為中考有為高階中學選拔優質生源的功能,這是明擺著的事。一所初中校,教學質量歸根結底是透過中考體現的,如果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數太單薄,且不說主管部門會怎麼對待,就是老百姓的口水也會把校長和老師淹死,誰也不想承擔這樣的結果,所以,在中考衝刺階段,設立重點班肯定是有意義的。

    三、從提高升學率方面來說,是有很大意義的。

    因為在初中階段,不設重點班,學霸和後進生都是混編在一起的,知識基礎的巨大差距,對於衝刺中考不利是一定的。因為老師既要照顧到優生還要照顧差生,這是很難做到的,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

    而設立重點班後,教學目標是不同的。重點班的目標就是提升升學率,老師可以加快進度,挖掘深度,讓這些優生吃飽吃好。而普通班,以中考畢業為目標,不需要提速,不需要加深,只要達標就可以了。這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不要懷疑。

    四、客觀上講,對於不同的學生來說,是有意義的。

    進入重點班的學生,接受提優和重點訓練,對於提升成績,衝擊重點高中,就有了更多的勝算,可以擼起袖子加油幹。老師也不用再等後進生,師生共同衝刺,自然成績不俗。

    對於沒有進入重點班的學生,再也不需要像先前那樣累,自己的基礎明擺著比人差很多,但是還要跟別人一樣去衝刺,這本身就是一種折磨,由此而產生焦慮和壓力,其結果有二,一是不堪承受過重的壓力而崩潰,一是徹底放棄一了百了。現在呢,優生走了,老師不再那麼要求了,承擔了自己能承擔的重量,也就放下了。

    五、具體到學生個體,意義就各不相同了。

    以上是純粹從客觀情況來說的,具體到學生個人,其實是很複雜的,處於兩端的學生,也就是絕對優生和絕對差生倒是沒有什麼,優生進入重點班是必然的,差生也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是,那些成績不錯,但未能進入重點班的學生及其家長,自然是不滿意的。

    因此,對於不同的學生,是否有意義,沒有標準答案,對於學校集體而言,一定是有意義的。但是,違規也是一定的,這就是事物的矛盾之處。

  • 3 # 清風教與育

    臨近中考分層教學不是洪水猛獸,能很大程度體現“因材施教”,更能反應出應試教育下學校的無奈,但在政策面有“挺而走險”之嫌。教育,何為平等?何為公平?

    從學校層面分析(本人描述絕對屬實,但著眼點有限,不喜勿噴,謝謝):

    我所在地是鄉鎮,初三畢業生去向包括:去縣外、縣內重高、普高、職高、“真正畢業”。全縣重高招生規模就那麼點,且招生分“分配性指標”和“競爭性指標”,競爭性指標直接關係到每校下一年的分配性指標名額,特別關係到學校來期招生。

    基於以上原因,儘管各級管理層三令五申不許分快慢班,但仍有很多學校偷偷組建實驗班、卓越班。既是行勢所逼,也從中嚐到了甜頭使然。

    前幾年“風聲”緊,我所在的學校沒分班,但成績年年下滑,招生越來越難(家長們最關心的某校考上競爭性指標多少人,成為送生的主要參考之一),後來也偷偷的組織了“快班”“實驗班”,當屆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競爭性指標比厲年都多,最關鍵的是重高對我校給以充分肯定大幅度提高分配性指標名額(比過去增加了11個名額,這對普通農村中學意味著什麼),民間口碑,招生就更不用說。

    從家長、從社會層面看:

    社會層面,老百姓,家長,只會看你的成績,只關心你送走了多少人,考得好才被認可,才願把學生送到你這來。亳無疑問,施行這種分層教學皆大歡喜。

    從反面看:

    也許存在不合理不公平之處,比如好老師都去教好班了,慢班就放棄了;師資分配不均對中下層學生不公等等。

    從政策而言:

    政策是不允許分快慢班的,某種程度在體現教育公平,但不能完全保證。一刀切本身就是不公平,至少平均教學對優生不公平。

    從分層的本質而言:

    出發點和行動上都是為了優者更優,差者轉優,目地是都要進步。在好班,集中優勢兵力,教學難度和深度加大,能吃飽;在重點難點上有效突破,有提升;普通班學習層次相對統一,重點攻克基礎,對難點有所突破,能吃飽能提升;至少不是大鍋飯,以免優者吃不飽差者吃不了老師難兼顧。

  • 4 # 於留燈

    不分快慢班,對優秀學生公平嗎?你們差生自己不學不說,還來影響我優秀學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必須要分快慢班。

  • 5 # 自由總是相對的

    如果這是一個生源和中考成績都很普通的學校,這麼做是有一些意義的。

    第一,每個班裡成績特別好的學生少,有些學生因為對於考上好學校感到無望,幾乎出於放棄的狀態。這樣的話,教室裡的學習氣氛就不太濃厚,這對於考前複習是有影響的。

    第二,成績好的學生在一起可以相互補缺查漏,相互學習,雖然只有兩個月,還是會有幫助的。

    第三,也便於學校的管理。對於這個新組成的班級,因為成績普遍很好,可以佈置有難度題目,題量也可以加大。

    但是,我們也清醒的知道,這樣安排也有弊端。因為學生的成績不到最後的中考,都不能確定的說誰是第一誰是第二,一直都有變動的。那些留在原班級的學生裡一定也有很有上進心都孩子,這樣的安排會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另外有點的孩子雖然成績好,但是不適應有壓力競爭大的環境,放在優秀的孩子中間反會無所適從,情緒受到波動,影響成績也是可能的。

    所以,如果重新編班,可以從班級前七八名裡徵集意願,尊重孩子內心戲想法,在最後的備考階段,心情放鬆,踏實應考。

  • 6 # Sanh168

    這種分班有利於分層教學,第二輪複習和第三輪複習對於優生來說提高難度,拓展知識可以注入新的動力。對於學困生來說最有效的是夯實基礎,難度大了,壓根就聽不懂。如果優生學困生在同一教室複習,教師要全面兼固,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豆不能和什麼搭配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