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廣州小郭370

    這種問題最好反駁了。首先你應該說,對對對,你這種人學什麼都沒有用,不只是歷史,你就只能對著網路,用對一切不屑的態度來偽裝自己的無知。

    因為一旦有這種所謂的某某無用論的觀點,就已經拒絕成功了,因為懶惰,因為愚蠢。

    首先,歷史能知興替,能知成敗。可以從前人的失敗中汲取經驗,也可以從成功者身上學習到優點。可以這麼說,已經發生的都可以稱之為歷史。

    學習歷史,就是學習總結。如果不是前人的經驗,那麼依然會重蹈覆轍。永遠不會成功的。每一次朝代更迭中,都是在歷史中總結而發展。

    當然,對於有這種觀點的人,完全可以不用理會他,沒必要熱臉貼冷屁股,就讓他無知到死便好了

  • 2 # 森林鹿

    為什麼要反駁“現在學歷史沒有用”這一觀點?某種程度上,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啊。

    在這種語境下,不但現在學歷史沒有用,過去、將來學歷史也沒用,還沒聽說誰只因為精通曆史就找到高薪工作的了。至於更遠大的理想、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等等,說這些更沒用,人家不聽的。

    不過呢,這種語境也是個大坑,要反駁也是挺容易的。

    所以如果有人對說你“現在學歷史沒有用”,你不妨建議對方叫人去學這些專業技術,將來做一名有用又能賺到不少錢(說實話比小白領們賺得不少)的光榮勞動者。

    但是很有趣的是,看不起歷史專業的人,往往更看不起這些專技勞動者,你一說對方就會大怒,不信試試看。

  • 3 # 螺旋真理

    學歷史很有用途啊,我想,大概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來反駁:

    實際的用途

    簡而言之,兩個字,掙錢。

    如果你是學霸,則可以走碩士-博士的研究序列,進入高校當一名歷史青年教師。高校教師雖然不會暴富,但是在所在城市至少是中等水準。此外,還有可能去中學任教,中學教師的生活也是可以的。

    此外,現在國家大力度扶植文化產業,而文化產業的方方面面,都會和歷史打交道,學歷史有助於獲得這方面的職位。

    形而上的用途

    讀一些名人傳記的話,你會發現一個特點:很多著名的人物,都在業餘時間學歷史、研究歷史。

    1952年,毛澤東特意購置了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開始系統地閱讀。從此時起,直到他逝世,在這漫長的24年間,毛澤東不僅通讀了《二十四史》,而且還對其中十五史的重點篇章進行了反覆閱讀,做了大量的批註。

    很簡單,對於人類社會、特別是宏觀領域,無法以科學實驗的方式來研究,畢竟不可能把地球當做實驗室,一旦失敗了就再來一次。所以我們瞭解自己,只能透過學習既往的經驗來實現,而這個途徑就是學習歷史。如果有弄明白人類社會的需求,那麼學習歷史幾乎是必須的。

    此外,有些人以學習歷史為樂,多於這些人來說,學習歷史會有一種體驗的快樂。

    哲學的用途

    這個問題就大了,需要用一本書來說明。幸好法國著名歷史學家恩斯特·布洛赫就寫過這麼一本,叫做《為歷史學辯護》。

    這裡就不劇透了,但是其中的一個章節值得拿出來體味,叫做“從人類功能的多樣性到人類良心的一致性”。

    良心吶,有用嗎,有用吧~

  • 4 # 浸淫之辭

    不是沒有用,是有反作用的。歷史已經披上儒家的外衣,對人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只有阻礙。

    只有先樹立以正統古之道術為基礎的思想意識,才能客觀的學習歷史。從而印證思想的正確性,而不是現在的各種矛盾和爭論。

  • 5 # 割韭聯盟

    歷史的作用還是很大的,可以學習古代人怎麼做決策,瞭解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案。有些人可能是歷史故事看多了,又不會總結提煉抽象。所以感覺歷史就是小說消遣。

    一個歷史事件,我們可以瞭解很多東西,事件背景,事件人物,解決的問題,解決的效果。都是怎麼重新分配利益的,歷史人物都是怎麼組織他們的團隊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怎麼樣的,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

    另外很多東西需要自己思考的,書本不可能有答案,比如什麼叫做政治?什麼叫做管理?什麼叫做統治?其實政治和統治都來自秦始皇嬴政,國家的管理都是效法嬴政,他的這種管理模式就叫做 嬴政的治理模式,就是天下一統,統一有分歧的部分,如文字,度量衡,車同軌,還有法治。郡縣制,行政結構,權利次序和利益保障優先順序等等。而管理當然來自管仲,管仲治理齊國的一套資源分配模式就叫管理。這些詞就是這麼來的,文字詞語可不是順口說來的,很多事情是有淵源的

    還有比較有趣的 指鹿為馬 -是用人以忠,還是用人以閒。二桃殺三士,故意離間能人,讓他們追逐名譽和地位,這是一種激勵模式。還有陳勝吳廣的破窗效應。這些都可以用在生活和管理中的,你都學會了嗎?

    總之看不懂的看故事,看的懂的看到原理,高手會運用。

  • 6 # 國病

    只要腦殘會認為學歷史無用。

    第一、歷史上的梟雄都是熟知歷史的吧。除去那些帝王,像曾國藩之類人臣能夠完美謝幕,沒有對歷史的瞭解,他又怎麼能做得到。不讀史很可能會被潮流帶著走上一條盲目的路。這方面普通人同樣如此,社會發展跌宕起伏,一旦判斷錯誤,很難說就被歷史波浪吞噬了。

    第二、對於普通人淘點生活,學歷史不失為一條很好的路。因為他不熱門,你學了,做自媒體、寫歷史書籍、編輯編劇都可以。就算當個歷史老師,其實也是輕鬆的,因為歷史課要求不高。未來人工智慧化了,最難被淘汰的就是做內容的人。歷史知識就是其中之一。

    第三、其實人生很多路也需要歷史經驗指引,今天之所以歷史學對人的影響沒有發揮出很大作用,那是因為總結歷史的那幫人幾乎都是以功利的立場去解讀歷史,一天糾結於那些不重要的人物是怎麼死的這種根本考證不了的內容,所以你吸收不到營養。但你自己學了是可以丟開他們,自己總結的。

    比如知識分子普遍攻擊秦制,然而後來恢復分封制的帝王全部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秦制相對於分封制他就是進步的。

    對於今天而言,歷史教訓有很多可以借鑑。比如髒唐淫亂,導致亂宋急速走向保守。今天性亂這麼嚴重,有一天猛烈回擺是完全可能的。還要不要聽信什麼性自由的鬼話,想想吧。五胡亂華和亂宋導致的危亡都是引入外族導致的,都兩次了。

  • 7 # 張不叄讀秦史

    看你怎麼理解這個有用沒用了。如果說指望學完了能找份好工作、能馬上掙大錢,那歷史還真沒什麼用,本來就是冷門學科,研究這個確實不可能直接給自己帶來太多的名利。

    但如果站在更高層面上看待,感受就不一樣了。我們都聽說過“以史為鑑”,我們可以從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中汲取很多動力和經驗。比如《史記》《漢書》《三國志》中的那些英雄人物,每每想起他們的故事,很容易就熱血沸騰;他們在某些歷史關頭的決定和行動、產生的後果,也會為我們提供指引:看他們是怎麼做的,我們就明白應該怎樣做了。往大了說,歷史經驗可以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提供方向。往小了說,也能指導我們如何做事,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像梁啟超說過的那句話,“我們讀歷史,要看其人的人格如何,遇到事情如何對待,遇到困難如何打破,做事之前如何準備,這一點比知道當時呆板的事實更為重要。”

    說得再抽象一點,讀史可以明智。這是我們所有人都聽過的說法,但是到底怎麼“明智”?我覺得是一種對思維的鍛鍊,拿先秦史料為例子,對同一個事件,各種說法都有,你到底信哪個?沒什麼歷史素養的人,肯定會像那些白話講史讀物一樣,完全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待,很輕易地下道德評判,但如果你不是隻看到史料上的那一兩句話,而是對當時那個時代的大勢、制度、習俗、價值觀、社會風氣等方方面面都有了解,肯定會有不同的評判。這種讓你全方位看待問題的思維習慣,不僅在看待歷史時有用,看待任何事都會讓你更清醒。退一萬步講,即便不能直接給你帶來好處,至少可以讓你輕易識破那些騙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期想買輛SUV,請懂車的朋友給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