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漁匠

    春天分為三個節氣,早春,仲春,暮春!

    早春水溫比較低,鯽魚都待在深水區,用手杆一般難以企及,如果非要用的話,應該選擇晴暖天氣或者陰天無風的日子出釣,選擇背風向陽的位置,因為鯽魚有趨溫性,哪裡水溫高,它就去哪裡,餌料方面要以紅蟲和蚯蚓為主!

    另外介紹一個行之有效的釣法,那就是用磯竿或者閥杆,上串鉤,掛紅蟲!最好多備幾支杆子,打向不同的方位,那支桿子連續上魚,證明找到魚群了,就把杆子集中打向這個地方,往往收穫會很不錯!

    仲春,中午溫度能達到十幾度,水溫已經開始回升!鯽魚經過一冬的蟄伏,早已是飢腸轆轆,再加上馬上要繁殖下一代,急需補充體能!

    垂釣的時候,我們要把位置選在上游有大片水草的淺灘地方,一是因為這裡升溫快,小昆蟲和浮游生物比較多,食物豐富,二是迴游性,鯽魚產卵必須要有水草的依附!

    餌料選擇方面,一定要活餌,含蛋白質較高的蚯蚓,紅蟲是最佳的!它們本身的氣味和不斷扭曲的身體,能夠給鯽魚致命的誘惑!

    還有一點就是早晚釣深水,午時釣淺水這個規律一定要遵循!釣深水,用臺釣正合適,釣淺水的時候我建議用傳統釣法,因為溫度高的時候,鯽魚會叢集曬暖,都在淺水區,這些地方要嘛水太淺,要嘛都是水草,臺釣根本無用武之地!傳統釣中有種方法叫逗釣!就是用很短的線,大概一米左右,透過長竿,掛紅蟲或者蚯蚓,看到鯽魚群,把餌送到它們嘴邊,逗兩下,一般就會中魚,運氣好的話,速度會相當的快!

    暮春,因為馬上要進入夏季,溫度已經相當高,鯽魚經過前面兩個節氣的進食,體能已經大大恢復,我們在用餌的時候儘量以清淡為主,就像一個人,大魚大肉吃夠了,就想吃點素的,呵呵,這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可以降低小雜魚的鬧鉤現象!

    位置嘛,當然首選的還是有水草和有障礙物的地方,老話說得好,釣魚不釣草,等於瞎胡跑!

    鯽魚的個體都不大,玩臺釣的時候,應該講究靈敏度,大線1.0-1.2,子線0.4-0.6已經足夠了!

    以上觀點,僅供樓主參考!

    還是那句話,釣無定律,隨機應變!

  • 2 # 垂釣秘籍

    在釣魚界盛傳一句諺語: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

    經過了漫長的冬季,許多釣魚人早已急不可耐,正月剛過,就迫不及待的帶著裝備跑去釣魚,並且遵循著“春釣灘”的經驗,來到魚塘邊匆忙間找到帶水草的淺攤後下鉤,可是一天下來往往收效甚微。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春釣攤不對嗎?這也是一直一來困擾著眾多釣友的問題。

    其實春天是分節氣的,分為:早春、仲春和暮春(晚春)三個節氣,而春釣灘只是個籠統的說法,並不適合春天所有的節氣,所以才有上面的釣友釣灘卻收穫不佳的一幕!由於冬天剛過,冰雪逐漸融化,氣溫慢慢回升,此時垂釣主要以釣鯽魚為主,那麼對於釣友而言,在春天不同的節氣,應該怎樣垂釣鯽魚呢?

    一、早春釣深,餌料為腥

    從立春到三月初,習慣性的稱為早春,此時由於冬季剛過,冰雪待融,魚兒剛結束冬眠,

    活性還不是很高,正是需要蛋白質補充體力的時候,而且由於氣溫在10度左右,體表還能

    感受到涼意,早晚溫差大。垂釣時:

    1、水深:此時的魚兒活性還不是太高,雖然需要蛋白質補充體能,但是由於活性不高,覓食慾

    望不強烈,所以水深以向陽處的深水為佳。

    2、魚餌:由於魚兒剛結束冬眠,正是需要補充蛋白質的時候,所以垂釣時餌料應選擇蚯蚓、紅

    蟲或者富含高蛋白的腥味餌料。並且在垂釣時,蚯蚓可整條或者半條穿鉤,而紅蟲則

    需要整條穿鉤,一來它們鮮豔的顏色可吸引魚,二來可以保證魚餌在水中的活性,通

    過魚餌在水中不斷的蠕動來吸引魚。如果用餌料垂釣則需要不停的逗魚來吸引魚的注

    意。

    3、線組:由於早春魚兒活性不高,垂釣時遵循細線、鉤小、漂靈、杆輕的原則。細線不會檔口

    且不會消耗魚兒咬鉤的訊號;小鉤不檔口方便魚兒吸入;漂靈才能精準的反應咬鉤信

    號;杆輕才能在魚兒咬鉤後的第一時間提杆中魚。線組搭配為主線0.6到0.8號,子線

    為0.2到0.4號漂,浮漂選擇吃鉛量較小的佛手一號漂,魚鉤選擇2號或者3號的無倒刺

    袖鉤。

    二、仲春深淺,靈活多變

    從三月初到四月中旬稱之為仲春,此時的天氣經常多變有時甚至會出現階梯型的降溫或者

    升溫,尤其是在晴天的中午體表感覺酷熱,水溫也根據氣溫的變化而靈活多變,此時垂釣

    鯽魚時:

    1、水深:

    早晚釣深水,中午釣淺水。因為氣溫和水溫多變,魚兒也會在深水和淺水之間徘徊,覓

    食和產卵時在離岸教近的水草邊,收到驚嚇後會躲藏在水草和深水區。而中午的氣溫相

    對早晚而言升高,水溫也跟著升高。此時魚餌由於趨溫性會在淺水。在深水區垂釣時,

    選擇向陽的深水,而在淺水區垂釣時,則選擇有泥地、多水草相對僻靜的淺攤,因為這

    裡安靜微生物以及昆蟲多,既符合魚兒覓食又方便魚兒受到驚嚇後躲避。

    2、魚餌:此時的魚餌因為需要產卵以及產卵後需要大量蛋白質補充體力,所以垂釣時魚餌也選

    用蚯蚓、紅蟲以及富含高蛋白的腥味餌料。

    3、線組:此時的氣溫相對早春而言會升高,魚兒的活性也會隨著增加,覓食的範圍也會擴大。

    而且由於誰問的升高,諸如小體型的鯉魚草魚等也會加入覓食的行列。所以仲春搭配

    線組時,主線選擇0.8到1.2號,子線選擇0.6到0.8號,浮漂選擇吃鉛量適中的佛手一

    二號漂,而魚鉤則選用四號或者五號的無倒刺的袖鉤,之所以這樣搭配,是因為在仲

    春垂釣時,經常能碰到外出覓食的小體型的鯉魚和草魚,相對較粗的線組不會造成短

    線跑魚的現象。

    三、暮春垂釣,有淺有深

    從四月中旬到五月底成為暮春,此時的氣溫穩定在20到25度左右,早晚溫差會稍大,中午

    體表熱感強烈,此時大部分鯽魚鯉魚草魚等都從冬眠中甦醒過來,急需補充大量的蛋白質和

    食物,垂釣鯽魚時:

    1、水深:早晚釣淺,中午釣深。鯽魚經過前兩個節氣的產卵進食後,只是在早晚保持充足的活

    性,而且由於淺水水草中食物充足,溫度適中且方便躲避,所以早晚釣淺水。而到了

    正午後由於氣溫的升高,淺水區的水溫也會跟著增加,魚兒體感不適紛紛遊向深水

    區,所以中午垂釣鯽魚時可釣深水。

    2、魚餌:暮春後由於水中昆蟲微生物等的增加,魚兒在水中已不缺乏食物,此時垂釣鯽魚以清

    淡的香味本味等穀物類餌料為主,因為氣溫升高,小雜魚的活性也隨之增加,用清淡

    的餌料垂釣也是為了避免小雜魚的鬧鉤。就像人們大魚大肉吃多了後總要來點清淡的

    調調胃。

    3、線組:暮春由於魚兒活性增加,大體型的魚也結束冬眠加入覓食的行列,此時搭配線組以主

    線1.5到2.0,子線為1.0至1.2號為好,而魚鉤可選用6號至7號的無倒刺袖鉤,浮漂則

    選用吃鉛量較大的佛手三號漂。防止在垂釣過程中釣起鯉魚草魚等大體型魚類。

    總結:其實“春釣灘”只是相對概念,而大多數在春季垂釣的釣友都會選擇水深為一至1.5米左右帶水草的淺水,因為“釣魚不釣草,就是滿地跑”,這裡的不釣草指的是釣草邊的意思。具體釣法還得根據魚情來詳細的變化。而且由於春季鯽魚多在水草中產卵,此時臺釣法施展不開,用傳統釣長杆短線釣草洞的釣法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以上皆為本人的觀點以及經驗之談,並不能代表所有,如有大師還請明示之,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國足壇裡,你覺得十大巨星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