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君子拙
-
2 # 愛恆札記
1、其實每個人都希望獲得認可。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在不同階段的需求層次不一樣,當衣食住行安全社交等需求獲得很好滿足後,則會在意尊重與認可。當我們獲得尊重與認可後,我們追求的又是其他。當然也有些人因為得不到認可,只能說“走自己的路任由別人說去吧”。
2、越是強調的內容往往是自己在意的方面。真正的不在乎是“菩薩本無樹、本來無一物“的境界,而不是嘴上強調。既然未曾拿起又何須放下。
3、馬雲說他不在乎錢,劉強東說他是臉盲,王健林最喜歡唱一無所有。那是因為他們早已足夠擁有了這些,成功之前,他們真的是這樣嗎?
4、別人的認可不用追求,如果你做好了,自會有人認可你,但不能為了追求認可而刻意如何,順其自然順理成章。如今的馬雲、劉強東、王健林還需要別人認可他們是成功人士是有錢人嗎?但如果你一事無成,別人並不會因為你在意而認可你。
5、過好自己的生活,看淡看透一些人一些事,不刻意不鑽牛角尖,許多事情當成豐富人生的經歷體驗,人生努力過便好。勿計較勿比較,更不能“好面子”,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正如知足常樂的境地。
-
3 # 老八136036854
從小到大,都希望得到老師、父母以及社會的認可而賣力表現。慢慢的,才發覺別人向贊同,都是一時和敷衍。最後,地球沒有誰,照樣自轉。
人的成熟,不是知道的東西多了,而是內心趨於平靜。
-
4 # 斑狐新知
我的理解是,這句話並不通順。
世界是自己的,期待被外界認可,也是自己世界的一部分。不外界,無世界。
其實現在廣大的學著推崇的都是,不管是能力還是智力都是可以一直修煉一直成長的。題主說的這句話的意境,其實也是要成長到一定程度才能體會到。所以,一步一個腳印,一天一點進步吧。你辜負不了時光,只會讓時光辜負掉你!
-
5 # 新路先生
人是一社會動物,脫離社會的人,被稱為野人。野人或許不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因為他一天可以獨自打獵,不必和別人做交易,也不需要別人的認同。而人嗎,從小就依靠著群體生活,你的衣食住行那一個方面是自己可以獨自完成的,得到別人認可,就是認可自己的價值可以值得交換吧
-
6 # 訪源
人們常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所謂奇就是個體、個別,每個人內心就是一個世界。從我做起是融入大世界,如果你的智慧和能力得到別人的認同說明對世界有貢獻。反之將是貢獻獲得者,例如我說"變"字沒有正反面,如果有人認同地話我就對世界有所貢獻。
-
7 # 搖曳盛開
如果要深刻的理解這句話,必須有很長的閱歷和經歷各種風霜,每個人生活中社會上,必須接觸人、事物,與之相處,就是剛出生的嬰兒,也知道有需求的。無論是工作中、閒暇娛樂中、朋友交集互動中,都在接觸和表現自我,每個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肯定,有尊重、有氣場、有資本,內心就會很滿足和驕傲,就是一種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感覺。這句話是楊絳先生在《一百歲感言》裡最後的一句話,一百年的風風雨雨啊,心裡路程會是多麼強大啊。所以我理解的意思就是:我們不必在意“他人的認可”,要自己去定義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世界可能離不開外界,但不能被外界所左右和控制。提升自己,改變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
8 # 離默默
我們常說,人是一種社會化的動物,人需要對外交往,人的內心深處存在很深的親和性和對外交往的特點。做人,從小到大,成長的每一步都是社會化的過程,都是我們逐漸把適應社會需要的普遍的生存法則由被迫灌輸性的接受到最後自願的接受,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準則、道德原則,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毫無疑問,作為一個社會化的人類,必須出仕,必須對外交往,必須遵守社會公德,必須遵紀守法,不做任何違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
但同時,這句話也有深刻的寓意:我們做人,但求問心無愧,不昧自己的良心,只要能夠做到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的靈魂裡面可以有自己思想的自由,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可以不慕名利,可以不拘泥於世俗,我們會有一個自己的獨立的個人王國,在這個王國裡面,我們自己說了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世界是自己的,與別人毫無關係。
個人覺得,主要在於以上一些方面。就是在遵守社會規範和法律的同時,在不損害別人利益及任何集體利益的前提下,保證個人靈魂的自由,維持個人獨特的風格。
-
9 # 白湖道人陳拾月
這句話反應了人生階段心靈自我成長蛻變的完整過程。
越是心靈覺醒得早的人這個過程越會提前來到。人從出生有意識開始,生命的靈性引導著我們每一個個體不斷接收來自外界的資訊、學習一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作為地球上最高等靈性動物,我們在心靈幼小的時期自然而然期望獲得周圍父母親友的關愛及認可;到了求學階段就自然希望獲得同學與師長的關注認同;在求學階段完成進入社會以後,我們又期望獲得工作的成就及同事的認可。在這三個階段,絕大部分的人心靈上都特別希望獲得外界的認可!因為這個階段是我們從矇昧學習中逐步走向成熟、從父母師長的羽翼保護下逐步走向人生獨立自主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的心靈一直在磨礪中成長。當我們在人生路上經歷過挫折痛苦、透過奮鬥收穫了成就、心靈逐步成長、自我人格進一步完善獨立了、對個體和社會關係有了深刻領悟、對生命和宇宙時空奧秘開始思考了,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心靈覺醒的開始。這個階段我們才發現:“我”於世界是獨一無二的;“我”的能力、智慧、成就足以支撐起自己在芸芸大眾中保持自信屹立,那麼我的心靈成長便達到圓滿。這個時候,你就明白: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
10 # 茶禪道1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歷練和成長的過程,每個階段的需求自然會有所不同。但是,被讚美,被認可,接受褒獎,是人性的需求,是不分年齡段的。
所以,我們這一生很多時候是活給別人看的,很少有人能真正活出一個自我。
人一生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修行的過程,就是不斷的修為自己,已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的過程。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能說出這句話的人,一定是一位修為極好的人,最起碼從認知的層面達到相當的高度了。能做到這句話的人,寥寥無幾,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智者”。
人生不易,酸甜苦辣鹹樣樣都需經歷,經歷多了,才能看淡,看開,才能拿的起,放的下。才能明白“世間萬物皆為我所用,不歸我所有”才能真正懂得對於世界來說,我們只是過客,不是歸人。
凡事不執著,任何一件事情,盡心去做就可以,至於結果,聽天由命去吧。這不是“宿命論”的說辭,是一種達觀的生活態度。本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觀點,最起碼可以讓我們自己生活的更瀟灑,而少了許多糾結和鬱悶,有什麼不好呢?
人世一遭,匆匆幾十年,苦也是過,樂也是過。生活的苦樂其實只是我們自己心情的體現,你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完全取決於你看世界的心情,跟這個世界無關。我們能做到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調整自己去適應外在的環境,而不是奢求外在的環境變化來適合我們自己!
珍惜所擁有的一切,追求一切的美好。以悲憫的心感知這個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個恬淡的人,挺好!
回覆列表
題主舉的這句話得一分為二地看。一方面,人是相對獨立的,大家有各自的生活,互不干涉,所以只要自己覺得幸福,別人的看法可以不在乎。但另一方面,人不是孤立的,是一定社會關係當中的人,關係網路裡你牽我扯,要完全為自己而活,不顧世俗看法沒幾個人能做到。再說我們渴望別人的認可其實也是為了自己,題主說我們的世界與別人無關,請問你去找工作不被招聘方認可,人家會要你嗎?如果誰都不要你,你怎麼活?如果你創業,你的產品和服務沒人認可,你怎麼活?因此,說沒關係也是不對的。我們看待任何問題都要辯證看待,這樣才不會失之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