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吹6700

    加速前,也就是再入大氣層彈頭加速之前比較容易攔截,但是洲際導彈這個階段距離目標比較遠,對手即使發現也很難做出攔截決定。過去常用的彈道,軌道分析現在因為可變軌技術基本沒用了。一旦加速並伴隨著機動變軌,有效攔截就變得異常困難。加速到5-6g之後,基本無法攔截。美國的全球導彈防禦系統,和常說的中段反導就是要在加速之前實施攔截。顯然,國土面積足夠大的國家在中段做出準確判斷是有機會的。但是,在亞軌道攔截不是愛國者飛毛腿那麼簡單的事情,最有效的方法是低當量核爆。雙方拼到一方殘廢之後,局面就明朗了。低軌衛星技術(400-1200㎞)的應用,有可能改變核打擊的實施方式。一隊組團的彈頭排著隊衝下來是可以實現的。

  • 2 # 馬和勝

    把洲際導彈布暑在大空,誰的防空武器也防不了,想打誰打誰,它自身的速度再加上道彈向下發射所產生的重力加速度,都可變成超音速道彈。

  • 3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這個問題有點概念上的差異,共同探討一下。洲際導彈習慣的定位是洲際彈道導彈,例如,陸基戰略洲際彈道導彈,移動發射車載,地下井,甚至鐵路機動部署的戰略核武器,以及戰略導彈核潛艇搭載的潛射彈道導彈。是一個國家戰略核打擊力量三位一體的組成部分。而防空武器通常習慣的定位是對大氣層內(確切的說是平流層都進不去,平流層高度約50公里)的飛行器進行打擊的武器,例如,地空導彈、艦空導彈、高射炮等等。

    洲際導彈都採用彈道飛行,就是有一個固定的彈道,典型的特點就是需要飛出大氣層,並且是達到最高彈道,然後開始下落打擊目標。彈道導彈分為起飛段,大氣層飛行段,再入大氣層段。由於起飛段是在本土上,而且進入大氣層段時間很短,受各方面的限制很難被攻擊。而末段的打擊攔截意義不大,這是因為,洲際導彈都是核彈頭,而且速度極快,通常都有二十馬赫左右的下落速度,即便攔截成功也是在你的國土上爆炸,而且洲際導彈都具備分導彈頭的能力。因此,中段攔截是目前能做到的手段,但需要能夠飛出大氣層的攔截導彈,普通的防空導彈沒這個能力。目前能夠對洲際導彈進行打擊的國家也只有擁有核武器的少數大國,並且還處於發展階段,並不能說技術成熟了,攔截的成功率處於叫人肝顫的水平,可見是很難的。

    人們把對洲際彈道導彈的攔截打擊方法,習慣定義為反導。這個反導並非是對地空導彈、艦艦導彈、空艦導彈、巡航導彈的攔截,兩個概念。防空武器的定義,按照習慣定位屬於戰術層面,並不能飛出大氣層,例如,防空導彈的射程通常最高也只有三萬米左右。再看看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高度,由於採用彈道飛行原理,洲際導彈就必須依賴最高彈道決定射程,有一個公式,彈道高度=射程x0.25,也就是500公里射程的彈道導彈的高度125公里左右,2500公里的彈道導彈的高度是625公里左右。而洲際導彈的射程都在8000直一萬公里以上,其彈道高度通常在1000公里以上。這可不是普通的防空武器能夠做到的事。

    當然,即便是對洲際導彈的反導也不會選擇最高彈道,儘量往前趕,起飛段是最好,或者是剛出大氣層段也行,最後實在沒招了下落進入大氣層段也湊合。問題是起飛段是難度最大,而最容易的段就是達到最高彈道這個節點,也就是所謂的中段,太晚了就不行了,洲際導彈開始拋灑分導彈頭了,本來一枚對一枚,變成了一枚對一窩。所以才說下落段沒意義,而大氣層飛行段到最高彈道這段是目前攔截的目標段。但也不容易,彈道導彈也不是傻子,它也會變軌擺脫,並且拋灑誘餌。而用於反導的導彈同樣必須有進入大氣層外的能力,而我們習慣定義的防空武器並不是用來幹這個活的,所說是具備一定的反導能力也不是指洲際導彈,而是普通的常規導彈。

  • 4 # 150y9

    對洲際導彈的攔截,最佳時機是在對手的導彈剛剛升空,還在爬升的階段。這時的導彈速度比較慢,此時,如果能抵近發射攔截導彈,可以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在幾個核大國都在努力研究和發展速度更快、可以攜帶多枚分導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使該導彈具有生存能力強、突防能力強、規避攔截和具有打擊精度高的洲際導彈。

    洲際導彈要想避開對方防空武器的攔截,首先要採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技術,讓洲際導彈及分彈頭自適應變軌,讓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分別調整軌跡,攻擊不同目標。從而可以有效地避開對方的防空武器而不被擊落,大大降低攔截系統的效能,使對方的攔截更加困難。

  • 5 # 海的敬畏

    矛和盾的問題,可以反過來看,摸清楚反導系統的思路,再反其道而行之,就可以避開反導系統不被擊落。

    目前世界上相對比較成熟的是中段反導技術,為什麼是中段反導?因為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過程分三段:上升段、中段和末段。上升段由於反應時間短,需要在彈道導彈點火後第一時間發現並反擊,要實現這個目標只能靠機載鐳射導彈攔截系統;末段由於彈道導彈進入大氣層大傾角俯衝,速度達到8個馬赫以上,雷達根本抓不住,因此只能選擇中段反導。

    洲際彈道導彈中段在大氣層外飛行,速度平穩彈道固定,這個時候用預警衛星和地面雷達相配合,很容易抓到並鎖定目標的飛行軌跡,這個時候用跟蹤精度高,速度快的導彈就能反導成功。

    知道了反導系統的思路,怎麼把讓矛更鋒利就有方向了。

    首先是研發新的火箭技術,比如速燃火箭技術,縮短髮動機的工作時間並使它在大氣層內關機,這樣就可以大幅減少導彈尾焰的紅外輻射,使預警衛星的紅外探測器很難發現導彈。

    其次是研發機動變軌技術,這樣洲際彈道導彈在中段飛行的時候,神出鬼沒,隨機改變彈道,即使被反導系統發現,因為無法準確預測飛行軌跡,反導導彈很難有效擊中目標。

    最後也是最常規的迷惑戰術,一枚彈道導彈攜帶多枚彈頭,以假亂真,飽和攻擊,使反導系統疲於應付而無法有效反擊。

  • 6 # 哈雷原話

    哈雷說:現在的洲際導彈要想被攔截,要第一能夠確任攔截目標具體位置。如目標的速度,高度等。第二從洲際導彈的攻擊速度和速度變化來說。中國現在洲際導彈的速度在8G到10G之間,還會水標技術。從這點來說,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所以中國的洲際導彈被攔截的機率非常低。

  • 7 # 老霍家那小勇

    我來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

    洲際彈道導彈突防最常用的四個辦法。

    第一個,是最原始的辦法,那就超高速!彈道導彈發射後,呈拋物線的彈道,因此,透過彈道計算機可以計算出彈道,從而分析出導彈大致的目標。可是,當彈道導彈彈頭達到彈道最高點後,開始下墜,重返大氣層,末端速度可以達到20倍音速!這麼快的速度,讓對方的防空反導雷達很難鎖定,一個是時間來不及,一個是導彈制導很難捕捉到彈頭。這是彈道導彈設計之初的特性。

    第二個辦法,相對心機一點,那就是多彈頭!現在的洲際彈道導彈,一般可以攜帶4到8個分導彈頭!裡面可能有真有假,突然之間冒出來那麼多目標,假設是核彈頭,隨便哪個漏網,其代價都不能接受!因為摧毀敵人戰略目標,核爆當量太大了是浪費,幾十萬噸當量就夠了。哪個目標都想攔截,很可能就會出現漏洞。而且還可能出現,同一地區內出現多個彈頭,但是防禦一方卻沒有足夠的反導攔截彈的情況。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當然了,假彈頭也不只是鐵疙瘩這麼簡單,也會模擬真彈頭的一切特徵。

    第三個辦法,技術含量更高一點,末端變軌!由於彈道導彈的彈道是可以計算的,因此只要對方雷達在初始發射階段捕捉到了導彈的訊號,就可以透過跟蹤過得軌跡,透過軌跡計算大致彈道,從而判斷打擊目標,這樣就可以進行攔截。然而,你費勁九牛二虎之力,超級計算機都算冒煙了,得出了結果,可是,我的導彈突然拐彎了!重新計算彈道和攔截點的時間根本不夠!

    第四個辦法,比較貴,那就是飽和攻擊!誰也不可能部署無限個反導陣地,那麼如果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出現的彈頭數量超過了可攔截的上限,那誰也沒辦法,所謂雙拳難敵四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反應美國普通生活的電影或電視劇,可以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