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民街口

    有時候會有自殺的念頭,覺得自己無能,拖累家人,覺得對不起太多的人,心存愧疚,有時候真的想死了算了,日積月累的心理問題,會導致自己精神崩潰,做些不受控制的事,要和他們經常溝通,開導他們,讓他們感覺到他們存在的意義.

  • 2 # 檸檬心理

    無論是自理能力還是其他能力,我覺得都需要靜下來問問自己:到底方向在哪? 想象一個場景:你坐在一間教室裡,講臺上放著一本書。

    書就放那裡,一動不動。

    這時突然有人過來指著那本書問你:你快看,那本書是不是在動?

    你感到莫名其妙:你有病吧,書怎麼會自己動?

    見你不說話,提問者轉向教室裡的其它人:你們快看!那本書是不是在動?

    此時你內心開始有點同情這個年紀輕輕就腦子有問題的人了。

    可萬萬沒想到:你旁邊的幾個人看了看講桌上的書後都一臉嚴肅:書自己在移動!

    你有點恍惚,揉了揉眼睛又仔細看了看講臺上的書:確實沒動啊!

    隨後提問者又問了更多的人一樣的問題。

    他們也是幾乎毫不猶豫且無比確信的回答:書在動!

    你徹底懵了:我瞎了嗎???

    你揉了揉眼睛,扇了自己兩個耳光後又仔細看了看,這時候你看到:書好像在動,又好像沒動。。。

    那麼書到底動了沒?

    當然沒有,一本放在桌上的書,怎麼會自己動?

    那?嗯,沒錯,他們是一起玩你呢。

    是不是覺得這個玩法有點無厘頭,是誰這麼無聊?

    還真有人。

    1951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希SolomonAsch就這樣實驗(玩耍)了一次:

    他在校園中招聘志願者,號稱這是一個關於視覺感知的實驗。

    實驗形式非常簡單,給參與者呈現兩張紙,一張紙上印著一條線段,參與者只需要在另一張上印有幾條線段的紙上找出與剛才那條長度相同的線段就行。

    這看起來似乎非常簡單對嗎,只要是智商正常沒有喝多的人都不太可能答錯。

    而奧秘在於實驗的目的:當參與者來到實驗房間時會發現,屋子裡的七個座位已經坐了6個人,只有最後一把椅子空著。工作人員會告訴你你們七位都是來參加實驗的被試,你當然會以為別人都來得比你早。

    但有趣的是,其實那6個人都是阿希的助手(也就是“託”)。

    接著好戲就上演了: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參與者按座位順序一個接一個回答問題,這樣每次志願者總是最後一個回答。在18次測試中,實驗助手有12次故意出錯,當然他們是一起給出相同的錯誤答案。

    結果,這項測試志願者們的最終正確率只有63.2%(這可是一道如此簡單的題目吶~)。

    而沒有受到“託”們的干擾,單獨測試的參與者正確率高達99%(確實是一道如此簡單的題目吶~)。

    同時,有四分之三的參與者至少有一次從眾行為,也就是選擇了跟“託”相同的錯誤答案。有5%的人甚至從頭到尾跟隨著大部隊一錯到底(託說哪個對就覺得哪個對~)。

    這簡直......

    不科學!

    這種現象,就是從眾,是指個人因受群體的壓力,改變初衷而採取與多數人一致的意見和行為。

    這些從眾情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內心知道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選擇錯誤的答案只是為了不被孤立,合群的需要(舉慄:指鹿為馬)。第二種已經開始懷疑自己了,他們不知道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答案,故選擇隨大流了(舉慄:看文章不點訂閱的人)。而第三種人則徹底被群體洗腦,認為那個大多數人選擇的答案是正確答案(舉慄:看文章點了訂閱的人)。

    請想想,如果是你,你能否找到並堅持正確答案?

    也許你覺得這不重要,這種小事,對錯能奈我何?

    那來聊點影響大局的事,比如,

    嗯,定目標,找工作,掙錢….這事大不大?

    這個充滿焦慮的時代,每天有無數人生導師試圖告訴你該做什麼樣的選擇。

    有導師說,你必須去創業,而且要選擇網際網路+才能順應潮流(豬在風口都能起飛),

    也有導師說,你必須考個公務員才是人間正道。

    一批接著一批導師正在出謀劃策ING......

    該聽誰的?

    冷靜一下吧朋友,你想想,那些讓你去創業去網際網路+的,是不是都是房地產公司招聘HR和網際網路公司裡的策劃專員呢?那些告訴你考公務員的導師是不是培訓機構裡的廣告運營專員呢?那些宣揚跳槽來實現高薪的文案是不是出自一些職場中介?

    形形色色的“導師”扮演的角色類似於從眾實驗中的“那些托兒”。(擾亂了大部分人的視聽)

    聽信這些“導師”的言語,踏入職場。

    炮灰,呵呵。

    為什麼大家都這麼做,成為炮灰的恰恰是我呢? (你運氣不好吧朋友)

    當然,生活也沒有那麼險惡,也有些熱心的朋友是真的想告訴你正確的資訊(當然,這是他認為對的,也只有他認為是對的)。這就解釋了,有時候,害我們最深的是朋友,害死我們的是親友)。

    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是這個道理。

    舉個栗子:在中國南方經濟發達地區,商道是主流,創業和網際網路+或許是能夠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途徑之一。但在北方一些經濟落後地區,有些崗位則既是旱澇保收,又是星辰大海。

    所以你還以為可以憑藉北上廣導師們的人生建議來譜寫自己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渺茫人生?

    怎麼辦?

    波瀾壯闊的大海很美麗。

    絢麗多彩的神仙魚很美麗。

    可神仙魚是淡水魚,如果你將它放入大海,它就會死。

    是大海錯了?還是神仙魚錯了?

    都沒錯,只是不匹配。

    不論是拯救世界,還是歲月靜好,本質上都只是一種選擇。

    唯一的原則是:一切的判斷和選擇都應該建立在深刻的自我認識的基礎上。

    接受一切資訊之前我們先想想自己的位置、立場和生活狀態是不是匹配,然後聆聽自己的內心,去走出選擇,畢竟見過自己之後,才能見天地眾生。

    如果你歲月靜好,那就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去找份適合自己的閒適安逸的工作,不想改變這個世界不丟人。

    如果你爭強好勝,那就去征戰四方,做一份激情洋溢的事業,即便浴血歸來,一無所有。想改變世界的決心也不丟人。

    切記:

    1一切不先問你是誰就征戰四方或歲月靜好的建議,都是耍流氓。

    2雞血一定要灑在該灑的地方,不然,就是狗血。

    3講臺上的書沒動就是沒動,不管誰說它動了,對你來說它就是沒動。

  • 3 # 堅強de小雷

    心情是怎麼形容都不為過,痛不欲生,生不如死都無法表達。樓主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有資格來回答。

    首先,我是剛大學畢業上班,因為一場意外讓我變成了高位癱瘓,因為傷到頸椎脊髓,所以當時我昏迷不醒,失去知覺,大小便不知道。做手術時,醫生說我可能下不來手術檯了,叫我的家人各種簽字。還好上天沒有帶走我,留下來我的生命,手術後慢慢醒來,除了能講話,其他的什麼都不行,我整天整夜的躺在床上,我只敢晚上偷偷的哭,一哭就是一個大半夜,都不知道我當時是怎麼熬過來的。

    後面我開始了漫長的康復鍛鍊,在床上躺了三個月,才開始學習坐輪椅,因為長期臥床,有體位性低血壓,暈倒過幾次,後面鍛鍊站,三個人幫我,記得第一次我就站了兩秒,就昏厥了,透過無數次鍛鍊,才克服了昏厥,然後開始練習邁步,用柺杖走路。

    如今已經過去三年多了,我可以用柺杖走幾步,但手還是不行,三年多來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寫到這裡,不知不覺自己已經控制不住的哭出來了,要是樓主有時間也可以看看我主頁的鍛鍊影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林俊杰的《獨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