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孤獨智翁大萬世界

    說宋朝人全部不喜歡宋詞,這種說法過於偏激。實際上宋朝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宋詞的。只是宋詞門檻比較高,相比之下唐詩比較簡單,適應於大多數人,這只是個人群分類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 2 # 洞庭一葦1188

    宋詞多用於表達風花雪月、男女相思的小資情調,也不需要對仗,還可以貼近生活,因此看起來沒有唐詩那樣高大上,一些恥于靖康之變的人士,一方面寫宋詞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另一方面仰慕唐詩的慷慨激昂,是內心糾結於現實的表現。

  • 3 # 倚天劍寒

    沒這回事。

    人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盡心盡力,宋朝人如果瞧不起宋詞,幹嘛創作宋詞?

    唐詩傾國傾城魅力無窮,任何時代都喜歡唐詩,不僅是宋朝。

  • 4 # 文史獸

    額,看了一圈都沒答到點子上啊摔!其實,這個問題只存在宋初的一段時間,和宋詞的誕生和發展是密切關聯的。

    先指出一點,宋朝沒有“宋詞”,只有“詞”,或者說“曲子”,說宋詞是因為“詞”在宋朝發展到巔峰,取得了和唐詩並肩的成就,所以才被後世稱為“宋詞”。就像詩誕生於先秦,詞誕生於晚唐,之後各朝代都有詩詞,但都不如唐詩宋詞來得興盛,具有代表性。

    因為詩誕生比較早,最早的兩部源頭性的詩集:現實主義的《詩經》誕生於周以前,浪漫主義的《楚辭》誕生於春秋戰國,發展到唐朝,已經千年歷史。又有“詩言志”,“不學詩,無以言”這樣的定調,自然詩的地位就很高。

    而詞誕生的地方,格調要比詩低得多。詞是誕生於了宴飲享樂中的。說白了,大家在一起吃飯吹水,彈琴跳舞,泡妞聽曲,才有了詞。詞也就是宋朝的流行音樂歌詞。這種開始流行於“煙柳”之處的東西,自然為起初計程車大夫們看不起,因為太不正經了嘛!

    比如“奉旨填詞”的柳永,把詞寫到“凡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但還是被宋仁宗和宰相晏殊鄙視了。晏殊自己也是填詞的,但還是看不上柳永,因為柳永詞“俗”,老是寫些“針線慵拈伴伊坐”的東西,上不了檯面(其實這是誤解,柳永也有氣象開闊的詞,但名聲不佳)。

    柳永寶寶超委屈的…

    直到蘇東坡的出現,詞才算勉強擺脫了LOW的標籤,而到周邦彥等大晟詞人崛起時,詞已經幾乎取得了和唐詩一樣崇高的地位了。

  • 5 # 雨絲文化空間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想說,宋朝人並非瞧不起宋詞,大文學家幾乎人人都在寫,瞧不起的話,可能就不會自己去寫了。

    詩和詞最初是有分界的。詩言志,用詩的形式來表現的,是國仇家恨,或個人情志追求;即使是兩性情感,往往也是大而化之的,普遍共有的,像古詩十九首裡面那樣的,比如“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或者“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是對於私人情感的抒寫,還是樸實的,粗線條的。

    而詞就不一樣了。詞最初就是以歌詞的身份出現的,以婉約細膩的抒情為本色,表現私情有南北朝時候的吳聲西曲那樣的細膩柔美。最初的詞大多就是充當這樣的角色。後來,士大夫介入詞的寫作,像范仲淹,以帶兵將領的身份寫詞,就擴大了詞的境界,將其由閨閣之詠擴充套件到戍邊情懷的抒寫,像“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境界就大大拓展了。

    然後蘇東坡和辛棄疾等人不斷努力,詞就慢慢提升了格調,也大量地用於言志了,就取得了與詩平等的地位。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很多人都會背誦,辛棄疾的《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他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寫對另一個人的相思是很旖旎的,“夢裡尋他千百度”更是“百度”搜尋引擎命名的由來。因為經常抒寫大丈夫式的豪壯情感,蘇辛詞被稱為豪放詞,區別於此前盛行的婉約詞。

    但是詞的本色是婉約,這並不因為蘇辛等人的創作成就而改變,在他們之前、之後,謝婉約詞的人一直都很多,只能說,他們是開創了一個新詞派而已。

    總之,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各自代表其一代之成就。並沒有宋朝人看不起宋詞的情況。此外,宋詩也是很棒的,它走了與唐詩不一樣是我創作路線因而自成一家。

  • 6 # 圍爐夜話奧陌陌

    你聽哪個“宋朝人”說的呀…你這不胡說八道麼……

    宋詞始於唐、興於五代、而盛於兩宋。由欣賞漸漸登上政治舞臺。皇帝大臣都是愛詞之人、像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等、都是著名詞人、並且在朝中身居要職、這就說明宋代從上到下、詞被認同和推崇、才得以佳篇迭出、流傳久遠……

    宋詞的發展有三個階段:

    一: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等人、承襲“花間”之餘、是由唐入宋的過渡……

    二:蘇軾、柳永、秦觀、賀鑄等人、詞又有新的開拓和創造、形成多種風格……

    三:到周邦彥這裡、又將詞深化、從而達到成熟……

    以上連續三個階段的演變和發展、使得宋詞達到了純美境界……

    “ 唐詩和宋詞 ” 是中國悠久文學史之中的兩顆耀眼明珠……

    《 唐多令 · 宋·鄧剡 》

    雨過水明霞、潮回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堪恨西風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華、烏衣日又斜。說興亡、燕入誰家。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

    “ 鄧剡、文天祥、劉辰翁是白鷺書院同窗 ”

  • 7 # 無聊到巔峰

    當然瞧不起。“百度文學家”大約只能知道一個唐詩宋詞元曲,便認為大家地位一樣,不存在誰高誰低----元曲自不必多說,就這句話的出處《宋元戲曲史》中下面都還有一句:

    “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託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於錄;後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

    ----非但元曲如此,詞體的地位在宋時也不高。

    先說說詞的來源,大家都知道詞本是歌詞,但宋詞所本的音樂是什麼呢?既非前朝舊樂,也非“華夏正聲”------而是由琵琶曲調搭配番外胡曲混雜而成,叫作“燕樂”。而燕樂又叫做宴樂,從名字就可能看出來這是酒筵歌席中的助興樂曲;而詞最初也是付於伶人歌姬在宴席、勾欄中演唱的。

    試問:這種如何能被文人看得起?又如何談得上地位高?這裡說兩個掌故。

    一則叫“和凝燒詞”,五代有個宰相叫和凝,因為酷愛寫詞,被人稱為“曲子相公”,為此和凝還特地叫人把自己的詞作全燒了。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六:“晉 相 和凝,少年時好為曲子詞,布於 汴 洛。洎入相,專託人收拾焚燬不暇。然相國厚重有德,終為艷詞玷之。契丹 入 夷門,號為‘曲子相公’。

    所謂“相國厚重有德,終為艷詞玷之”,因為寫詞而被認為玷汙了品德,這還能叫看得起“詞”?

    第二則故事叫做“醉翁託作”,歐陽修也酷愛寫小詞,但時人在給歐陽公整理文集的時候,也是將歐陽修的部分詞作“偽作他人手筆”,就是怕玷汙了歐陽修這個文壇表率的形象。

    曾慥《樂府雅詞》序:“:歐陽公一代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豔曲,謬為公詞。

    大家可能會說了,宋人不是看不起詞啊,而是看不起豔詞啊!打住,在宋初階段,詞以“花間詞”為詞家正法,什麼意思?就是詞就得寫的“側豔”才叫詞的正宗寫法。

    其次,北宋時期,禮樂兼備,又涵養百年之久,燕樂已經非常完善了,而且這些樂曲都非常優美動聽,文人們表邊上依舊鄙棄,但私底下都各作小詞。他們想到一個什麼辦法呢?就是把這些個詞集換個名字,能往高古上靠的,就高古,比如《東坡樂府》;又或者直接以詞之別名稱呼,如《稼軒長短句》,又或者直接當成生活樂趣不如正經文集的,如《醉翁琴趣外篇》,林林總總,不勝列舉-------但大家心照不宣而已,沒人用XX詞集,XX曲子集作為詞集名的。

    綜上,詞怎麼可能地位比詩高?又怎麼可能比唐詩高。詩自起於《三百篇》,又有孔子正名,曰:思無邪;又曰;詩可以興觀群怨。----古代以能教化為格調最高,詩可以作為教化之用,詞只能作為閒情雅緻,燕樂歌席之用,誰高誰低?一目瞭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為什麼在發展智力的同時,丟掉了其他動物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