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小文養生作坊

    西餐一般是由於最初它的歷史地理位置決定的,因為是從義大利發源的,義大利這個國家又在我們的西邊,慢慢的就叫西餐了。另外現在意義上的西餐範圍很廣,法國英國那些西歐國家,甚至有些中亞,東歐國家的餐點我們現在也叫他們為西餐

  • 2 # 西城胭脂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什麼是西餐,一般來說,我們把西方國家的菜品統稱為西餐,主要包括歐洲和美洲各國的菜餚,這僅是中國的叫法,西方各國沒有此叫法,正如咱們叫人家老外,人家不會這樣叫自己一樣。

    每一種文化都是日積月累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飲食文化一樣,不會是一蹴而就。西餐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強大的帝國必定會造就非凡的廚藝,西餐文化孕育而生,古羅馬被稱為“歐洲大陸烹飪之始祖”,正是羅馬的征戰,才把飲食方法和技巧擴大到整個歐洲。這是西餐的第一個發展。

    第二個發展,義大利文藝復興。西方經濟文化百廢待興,文藝復興之後,人們生活逐步穩定才又開始對吃有了新的研究,這也奠定了義大利菜在西餐中的地位,他被稱為“歐洲大陸烹飪文化之始祖”,可以說,其他的歐洲菜,都是在義大利菜的基礎上改造創新發展起來的。包括美國哦,美國菜是在英國菜基礎上改進的,而英國菜學習了義大利哦。

    第三個發展,新派料理。20世紀初,法國大廚保羅.博古斯提出要尊重食物本色本味,摒棄重口味,從而開創新派料理,為現代西餐奠定了基礎。

    其實,西方人不會稱自己為西餐,他們更喜歡稱自己的美食為英國菜,法國菜,美國菜等,經過多年的發展,每種菜都有了自己獨特的地方,更適合本華人的口味

  • 3 # 使用者108446055904

    西餐一般是由於最初它的歷史地理位置決定的,因為是從義大利發源的,義大利這個國家又在我們的西邊,慢慢的就叫西餐了。另外現在意義上的西餐範圍很廣,法國英國那些西歐國家,甚至有些中亞,東歐國家的餐點我們現在也叫他們為西餐

  • 4 # 萬物揀史

    當然。就拿西餐禮儀來說,早期的貴族吃飯都不那麼彆扭,就拿最精緻的法國宮廷宴席來說,多數的餐桌只是放在支架上的木板,桌上堆滿了各種肉,沒有華麗麗的餐桌裝飾,沒誇張的甜點塔,也沒有燭臺,唯一的餐具是勺子。

    男賓會帶上自己的匕首上桌切肉,用手抓。髒了,直接用桌上的餐布隨手擦擦就好。正兒八經的刀叉?不存在的。

    那為啥現在吃西餐還要糾結是左手刀還是右手拿叉呢?

    那得虧一個又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了。最早使用刀叉的是8、9世紀的波斯人,這種方式傳入拜占庭帝國後,又因聯姻被帶到了義大利,比如拜占庭公主杜凱納在1075年嫁給威尼斯總督。

    1533年,佛羅倫薩的凱瑟琳公主與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結婚,還把廚子順便帶了過去,用作餐具的刀叉又隨著愛情漂洋過海,在法國餐桌上落地生根。

    除了刀叉的用法,西餐是怎麼變得越來越高大上呢?

    精緻西餐可以說是發源自義大利,但真正搞事情的還是法國的貴族們。

    文藝復興時期,法國王公貴族喜歡國外旅行,義大利人也會來到法國定居,精緻的義大利飲食文化被傳入了法國宮廷。

    太陽王路易十四不僅臭美,而且愛吃。無論早上,晚上,他總是吃的豐盛而充實,還喜歡開上千人的豪華宴飲party。也正是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之下,沒逼死的大廚子們逼成了大師,法國誕生了新式大餐。

    廚師弗朗索瓦·皮埃爾出版了《弗朗索瓦大廚》一書,第一次對法餐進行了系統性的總結,提倡減少了東方重口味香料的使用,改用自產的分蔥、緹魚來代替,保留食物的自然風味,也讓法餐脫離了義大利的口味有了獨立的法式血統。

    此書再版了75次,印刷了10萬冊,並向城市和平民階層間傳播。

    王宮裡也專門修建了單獨的餐廳用於飲食服務,精緻的甜品雕塑,香水噴泉都出現在了餐桌

    之上,法式大餐也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就餐禮儀。

    17世紀另一本法餐烹飪名作除了給皇室和布林喬亞開創出如焦糖布丁這樣的法餐標準菜譜,還貼心地附上餐桌的擺臺,上菜的順序。

    畫面上這頁為6-8位食客準備的擺盤案例,規定主盤位於桌子中心,較小的菜餚圍繞中心呈對稱排列,菜品的搭配和順序都有講究,餐具也要按大小對稱分佈。

    後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讓奢侈的貴族們走上了斷頭臺,但貴族晚餐並沒有消失,反而成就了法餐成為西式餐飲的主流。

    那時,許多廚藝高超的廚師,不幸被趕出了宮廷,卻在街頭開起了高階餐廳。

    簡化的帝王家菜餚,權貴世界裡的紅木桌、水晶吊燈、亞麻桌布,餐桌服務也成為了餐廳的標配。

    另一頭,大廚艾斯科菲提出“烹飪流程化“的概念,一道菜被細化為不同工種共同完成,比如製作一道“邁爾貝爾荷包蛋“的菜,會由蔬菜澱粉師準備雞蛋,烘焙師烘烤羊腰,松露菌汁由調味師配置,把製作時間從15分鐘縮短為幾分鐘,提高效率,讓迅速壯大的法餐成為西餐業界的翹楚。

    19世紀末高階酒店出現,他和César Rits合作讓法餐和酒店結合,法餐又隨著麗思卡爾頓的腳步傳播到英美,成為高檔酒店的標配服務。

    於是,華人也開始覺得西餐特別高階了?

    非也非也,19世紀中期前後能接觸到西餐的華人,幾乎都給了差評,19歲的張德彝吐槽西餐“難以下嚥”,而40歲的王韜也給了一星的評分“尤難下箸”。

    隨著條約的簽訂,人們才慢慢開始接納西餐的口味。慈禧用西餐作為國宴招待各國使節,庚子後京城出現了各種西餐館方便官員宴客。

    西餐逐漸成為上流社會的時髦,也是闊綽的標誌。

    而過去的這種被動接受,也在全球化潮流下,成為一種主動的文化交流。1999年,福樓法式餐廳在北京建立。

    當時讓餐廳創始人發愁的是,華人不怎麼吃法餐中流行的生蠔,北京地區也幾乎找不到新鮮肥美的生蠔,於是他乾脆藉助飛機空運生蠔,這一場景還被《北京青年報》用漫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餐桌,向來就不止不是盛放食物的擺臺,它早已在經濟和政治運作下,成為標準化的產業和地域文化icon。而對於一位真正的吃貨來說,吃什麼並沒有高下之分,好吃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參考資料:[1]讓•羅伯爾•皮特,《舌尖上的法國》,華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2] French cuisine -Wikipedia[3]尉麒珺《近代西方飲食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浙江工商大學.2011[4] Tudor dining: aguide to food and status in the 16th century - History Extra[5] Peter Hertzmann.,service à la française

  • 5 # 安徽新東方束偉

    西餐,顧名思義是西方國家的餐食。西方國家,是相對於東亞而言的歐洲白人世界文化圈,西餐的準確稱呼應為歐洲美食,或歐式餐飲。其菜式料理與中國菜不同,一般使用橄欖油、黃油、番茄醬、沙拉醬等調味料。不同的主食相同的都是搭配上一些蔬菜,如番茄、西蘭花等。西餐這個詞是由於其特定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西”是西方的意思。一般指歐洲各國。“餐”就是飲食菜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對籃球充滿理想的你,現在怎麼樣了,還在為籃球奮鬥嗎?